「正常」與「病態」的焦慮恐懼,有什麼不同?

常or病態的焦慮恐懼,有何區別?

每個人都會有恐懼和焦慮情緒,恐懼是對已知的、外在的、明確的威脅和回應,比如恐懼昆蟲、恐懼鬼怪、恐懼閃電打雷等,甚至恐懼年三十的祝福太多

而焦慮是一種瀰漫性、模糊的緊張感,是對未知的、內在的、模糊的威脅的一種回應,比如焦慮學業工作、焦慮結婚等。

焦慮和恐懼是必要的自我保護本能,可以幫我們應對面臨的即刻危險,動物和人類都有這種機制,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焦慮和恐懼,那麼人類不可能發展下來,比如遇到野獸淡定過頭,不會緊張也不懂逃跑,那就等著被吃掉。

那遇到危險時,我們生理上會產生怎樣的變化?面對恐懼刺激時,生物體通過交感神經系統和腎上腺皮質系統:

1、使瞳孔擴大,視覺獲得更多光線;

2、皮膚血管收縮,向主要肌肉群輸送更多血液,以便戰鬥或逃跑;

3、肌肉繃緊,隨時準備快速反應;

4、支氣管平滑肌放鬆,以便更多氧氣能夠進入肺部;

5、暫時關閉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等不重要的系統,給負責運動的系統提供更多能量。

其他的還會出現心跳變快、呼吸加快、發抖、出汗等反應...大家看,是不是很像自己廣泛性焦慮症和驚恐發作時的症狀呢?

那麼上面說的是正常的焦慮和恐懼反應,比如上臺演講緊張、看恐怖片、與心儀對象見面前都會產生這些反應。

但是如果在無緣無故、沒有危險或者應激源的情況下出現這些反應,或反應過激,持續時間過長且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了,則就屬於病態焦慮和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