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一位帝王,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很多第一,他是第一個用儒家統一全民族思想的皇帝;第一個使用年號紀元的皇帝;第一個建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一個大力開拓疆土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一個下罪己詔書批評自己的皇帝。今天我們以漢武帝的一生為線索,來尋求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漢武帝是因為一場宮廷政變無意間繼位的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去世,16歲的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從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漢武帝統治中國長達53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少數幾個皇帝之一。

漢武帝劉徹的繼位是一場宮廷鬥爭的結果。劉徹的生母原來並不是皇后,而是宮廷裡的“美人”。劉徹不過是景帝14個兒子中的一個,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那時候,漢景帝的姐姐劉嫖的長公主館陶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成為漢朝的皇后,於是就想把女兒許給當時的太子劉榮。不料遭劉榮生母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劉徹的母親王美人發現有機可乘,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謀奪太子之位。

一日,館陶長公主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陳阿嬌的劇照

女兒定婚後,劉嫖轉而全面支持劉徹,朝廷局勢為之大變。經長公主一番經營,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貶慄姬入冷宮。不久,皇帝正式冊封王美人為皇后,立7歲的劉徹為太子。景帝死後,劉徹登上皇位。

劉徹是憑藉妻子孃家的勢力才得以青雲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因此,在漢武帝即位的初期,他的祖母竇太后、母親王皇后、舅舅田蚡和竇太后的侄子竇嬰,對政治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漢武帝所處的時代,造就了他勵精圖治的想法

我們認為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在他當時所處的時代,來看待和分析他的所作所為。西漢的社會經濟在70的休養生息以後,呈現出一派祥和、繁榮、富足的景象。

社會的繁庶之下隱藏著許多問題。單純的“無為而治”政策已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了。這些問題主要有:政府對編戶齊民的控制日益削弱,出現了大量逃亡的人口。貴族、官僚、富商、豪強的勢力興起、膨脹。同時,北方匈奴的力量壯大,威脅嚴重。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偉大時代的開創,首先要進行統治思想變化與調整

公元前140年,剛即位的漢武帝立即批准了丞相衛綰罷黜先秦法家和縱橫家的建議,開“罷黜百家”政策之先河。但當時堅持黃老思想的竇太后還在世,漢武帝想推行儒家思想的意願並不能實現。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順利推行儒家思想。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漢朝設置五經博士,“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這表示儒家思想成為替代黃老思想的惟一官方認可的思想。在此前後,董仲舒作《天人三策》,提出建太學,培養儒學之士,還要求凡是不在六藝之科,也就是說不是儒家思想的其他學說,都要從太學的博士中排除出去。漢武帝表示同意。此後,漢代官僚隊伍中儒生的比例不斷增多,儒家思想也從此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佔主流地位的統治思想。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政治制度的變更,使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要求提上日程

漢代傳統的中央中樞政治體制是皇帝之下的丞相負責制,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但到漢武帝時,由於原有的行政中樞丞相軟弱無力,不能適應漢武帝改弦更張的時代需要,武帝於是設立了一個“中朝”來協助他處理政務、提出各種對策建議。

因為“中朝”的地理位置處於皇帝所在的禁中,與宮廷之外的丞相府形成了內外的關係,故丞相為首的原有行政中樞被稱為外朝。中外朝的形成是漢代政治史上的一個重大變化,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丞相不再擁有實際政治權力,實際政治權力在中朝。

七國之亂後,諸侯王的勢力削弱,但仍然獨霸一方,擁有種種特權,構成與中央相抗衡的力量。漢武帝於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可以繼承王國爵位外,還可以將王國內的土地分給其他子弟為列侯。“推恩令”頒佈後,諸侯國的王子都可以在王國內分得土地,這樣王國就被拆分為一個又一個小小的侯國,諸侯力量大為削弱。

漢武帝又頒佈了《左官律》和《附益法》,禁止人們私自在諸侯國充當官吏,禁止朝廷官吏與諸侯王交通,禁止諸侯王招募賓客從事非法活動,同時找各種藉口削奪列侯的爵位,消除了諸侯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建立地方刺史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為適應中央集權的需要,“初置部刺史”,正式設立刺史制度。這項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分全國為十三個州。即冀、幽、並、兗、徐、青、揚、荊、豫、益、涼、交趾、朔方。每州設置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的郡國的官吏。(2)刺史秩六百石,相當於漢朝縣令的最低職級。刺史每年八月巡視郡國,年終回京師彙報情況。(3)“以六條問事”。

刺史制度是我國古代巡視監察制度的開始,刺史直屬於皇帝,直屬於中央,刺史制度的設立對於加強中央集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在首都地區設置司隸校尉,專門糾察京師百官和附近地區的官吏。從而構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巡視監察系統,實現了對所有官吏的權力行使的監控和全覆蓋。皇權對官僚的控制更加嚴密。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優化人才選拔制度,為國家網羅更多人才

建立“察舉制”,經地方官考察後,自下而上向中央推舉官吏。公元前134年,漢武帝第一次下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不久,又根據董仲舒的建議,令郡國舉孝廉、茂才。

針對有特殊才能的人,由皇帝下詔書徵召為官。所徵之人不拘一格,凡有專長並被皇帝看中的,隨時徵召。漢代有不少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學家、文學家都是通過徵召途徑而來的。

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博士弟子每年考試,稱為“射策”。即抽籤考試,上者為甲,次者為乙。優秀者授予官職。這類似於學校培養。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強化法律制度,大規模修改法律

法律的變革首先是立法思想的變革,漢武帝時代立法思想的突出變化,是吸取董仲舒的意見,把儒家思想引入法律。從此,外儒而內法,構成漢律,也是此後二千多年封建法律制度的基本特點。據《漢書·刑法志》記載,負責漢武帝時期法律制定的主要是張湯和趙禹這兩個人。經過張湯和趙禹大約十幾年的制定和修訂,漢武帝時的法律數量大幅增加。

漢武帝用《春秋》這部書的思想或內容作為判案的依據。董仲舒年老歸家後,朝廷每遇大事,漢武帝都派人去問董仲舒如何處理。董仲舒寫了《春秋》決獄二百三十二事,作為指導。《春秋》決獄,是儒家思想指導法律建設的結果,儒家思想開始深深地影響到法律制度。

擴大軍事力量,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

漢武帝在原有南軍和北軍基礎上增加了八校尉,屬北軍。增設期門、羽林軍,屬南軍,至此擴大中央常備軍。漢武帝還進一步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中央軍權更牢固地掌握在皇帝手中。

加強地方軍和邊郡軍力,在地方軍中增設樓船,在邊郡設有屯田兵,形成邊郡軍事組織系統。擴大兵源:除了正常的徵發外,還將刑徒編入軍隊,變為刑徒兵。募兵制也開始推行。大規模地使用少數民族士兵。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改善經濟措施,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當時民間鑄幣機構很多,不利於社會的發展,於是漢武帝下令首先把鑄幣權完全收歸中央,禁止郡國和私人鑄幣。還規定非三官錢(上林三官:鍾官、辨銅、均輸)不得流通。同時,提高三官錢的鑄造工藝水平。從此,三官鑄造的五銖錢通行於世,穩定了財政。

漢初以來,鹽鐵私營造就了許多富商大賈和地方豪強,也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和社會危機。西漢政府於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下令將鹽鐵收歸政府管理,收入補充賦稅。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創造“第一”最多的帝王

這位雄才偉略的帝王,通過對思想、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使得當時的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力量,更為以後2000多年的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當然,漢武帝與匈奴之間展開的戰爭,也對西漢的社會經濟產生了影響,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影響?請關注我,我將為您繼續講解漢武帝與匈奴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