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寧古塔,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福兮禍兮?

流放寧古塔,在清朝是比死刑還要嚴酷的刑罰。很多人寧可一死了之,也不想踏上寧古塔的冰天雪地,因為那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流放寧古塔,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福兮禍兮?

吳兆騫,一介書生而已。可偏偏性情簡傲,不拘禮法。清順治十四年,也就是1657年,這個時候的吳兆騫已經26歲,青春正當年的時候,他參加了江南的鄉試,中了舉人。短短三個月過後,科舉案爆發,被仇家舉報。皇宮進行殿試,嚴查誰是科場舞弊的考生。


當時的殿試,每位考生旁邊都站著兩個拿大刀的、面容兇惡的武士。據說當時的吳兆騫被嚇的厲害,一直髮抖所以交了白卷。就因為這張白卷,被判定是科舉舞弊,流放寧古塔。還有的說法是,當時的吳兆騫心高氣傲,非常不滿這種做法,故意交了白卷。


總之,一介書生吳兆騫含冤被判流放。這一去就是23年。

流放寧古塔,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福兮禍兮?

寧古塔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現在氣候變暖,冬天最低溫度也能達到零下40度,何況300年前的東北。吳兆騫在書信中說:

"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流放寧古塔,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福兮禍兮?

因緣際會,吳兆騫的詩在這苦寒之地竟然得到賞識,名震異邦。他開始教書來改善生活,同時也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遙遠的寧古塔,讓這個蠻夷之地接受文化薰陶。他也因給駐守寧古塔將軍家的孩子教書,生活和地位得到了極大改善。


怨天尤人地呆在寧古塔,除了生活飢寒交迫外,更會受到歧視。不放棄生的機會,一技之長總能帶來些收穫。終於吳兆騫在朋友的幫助下,通過納蘭明珠諫言返回故鄉。

流放寧古塔,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福兮禍兮?

這23年的時間,吳兆騫寫下了許多關於寧古塔以及關外的詩詞,慷慨悲涼,他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


還鄉時,將軍派兵護送,並撥了驛車驛馬和糧食。一個流放的落魄文人,誰能想到他還有再翻身的機會?

流放寧古塔,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邊塞詩人,福兮禍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