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中國人最敬畏信仰是什麼?

道者12姜華遠


道德經是對上古道文化體系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夏商周奴隸主家天下“智者”偽善思想流毒的徹底批判,是兩種思想文化歷史鬥爭的產物。無為和道法自然就是針對西周所謂“以有道伐無道”為幌子搞陰謀顛覆者所言。智者主要就是指姜子牙,“以智治國國之賊“就是批判姜子牙的《六韜》《陰謀》帶來的危害。要想明白道德經,必須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去尋找真實的歷史背景和緣起,否則確實都是滿嘴跑火車。真正的老子是西周宣幽兩朝的御史大夫伯陽父,26章“奈何萬乘之主以身而輕天下”說的就是烽火戲諸侯事件(史記秦本紀有周幽王“數欺諸侯,諸侯叛之”的記載),該事件引起諸侯反叛並準備”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就是《老子》《關尹子》共同的緣起,五千言在西周末年以佈道的形式發揮了破迷解惑和止亂救世的偉大歷史作用,《關尹子》和《老子》都是有同樣宗旨的姊妹篇,按照這個思路去捋才能越捋越明白。當然你還得有一定修道的基礎,但無論如何你僅憑聰明,而不去研究老子的歷史背景,就不可能準確說出道德經真正的核心思想內涵。如:

老子說“言有宗,事有君”。

孟子說 ”讀其書,頌其詩,不知其人,可呼”?

清代史學家張學成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文詞也,知其世,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妄論其文也”。

現實是思想的基礎,歷史是文化的發源地。所以馬列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老子》《關尹子》都是在批判夏商周歷史,尤其是西周文王和姜子牙偽善的歷史,也有類似歷史背景作為緣起,因此在當時屬於禁書,故意隱藏了背景,而且被齊莊公呂購藏在宮裡,一般人根本見不到。直到400年後才被齊威王發現,稷下學宮就是為了破解“天書”而建立的。找不到確切的歷史背景 ,把《老子》當成是一部懸在半空中的理念性著作,甚至是當做流行語錄來解讀,這是古今解老者的通病。首先,道德經這個名就是未經老子同意擅自改動的。分為上下篇更是胡來……。現在更有甚者,企圖以所謂出土竹簡的劣質抄本來代替原版,各種曲解賊喊捉賊……!專家學者們狗屁不通卻把持各種輿論工具專門搞壟斷……。

老子81章,天地大道說了一個透,還不夠,還要有《關尹子》配合,才能把世間的至理基本說透,但老子重在講社會歷史對人心的影響,關尹子重在講宇宙自然與人心的關係,配合密切。可以說,字字珠璣,句句天機,僅“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一句,就把歷史人性的變化說透了,哪句話都夠人類玩一輩子的。


古始之道


老子哲學思想,有道哲學和德哲學。道哲學思想:道,用數字描述是(0)。道的特性,是無形無象,主宰宇宙萬事萬物的運行和循環不息;道存在於每一個事物中,並且主宰每一個事物的命運。認為道是循環往復的,有無相循環,高下相循環,強弱相循環,利害相循環等。事物自身有利害循環,自身相對外物也有利害循環,老子主張辯證選擇。

德哲學思想:認為大自然的德,給予任何事物,都是公平的敬畏,不會給這個事物敬,而給另一個事物畏。並且大敬與大畏同構,小敬與小畏並存,無敬與無畏共生。運用德,老子主張辯證選擇。故,無敬,同時也無畏;無畏,循環到無窮的敬。結論,無敬則無所不敬。同理,無為而無不為,無用而無所不用。

無,代表沒有,用數字描述是“0”;有,代表存在,用數字描述是“1”。

為,代表工作,用數字描述是從事“0”到“1”或“1”到“2”或“2”到“3”……的轉移。

有無循環,是道,認為的必然規律。有“1”代表1、2、3………。0向1循環,1向2循環,2向3循環………。故,從事無“0”的工作,就必然會產生有“1”的結果。

無為,從事“0”到“1”的轉移,現在叫發明創新;故,這種工作,將會創造無窮無盡的東西,即無為無不為。

德,給予每個事物,都是公平的利害。假如,把公平的效益,用數字描述為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為是道生一的關係,得效益1/1=1;有為是一生二的關係,得效益1/2=0.5;小為是二生三的關係,得效益1/3=0.33。從老子辯證的結果來看,無為得效益最大。故,老子主張選擇,無為、無用、無言之教等。

同理,有神的信仰,是有限的敬畏。無神的信仰,是無限的敬畏。


手機用戶70174962639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無量邊絕對虛無中,有一無名無明之意識生命體,無師開悟為天地人,其中這唯一的人為尊,自此,有了概念,此人稱此球為道。人以二性天地為材料,運化為現在的大自然(宇宙),這就叫三生萬物。總的說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叫天人合一。

老子留下道德經,

道性悟道的過程。

大道可道非常道,

名道可名非常名。

意道化現天地人,

三生萬物自然成。

自然萬物由三來,

眼前就是道德經。

中國人最敬畏信仰是一神化萬物,也就人們常說的一個老天爺主管萬物。一神,一道,一心,一佛都是中國人信仰的。總之,中國人的信仰核心是一。黃帝的師父,道家鼻祖廣成子,寫給他的弟子金山聖母的一首詩:

有緣證得本來真,

曾在終山遇聖人。

指出長生千古秀,

生成玉蕊萬年新。

渾身是日難為道,

大地飛塵別有春。

吾道瞭然成一貫,

不明一字最艱幸。


大王2639


《道》,《德》。大道無所不在,沒有私慾,順應自然,由不主宰萬物可以稱為“小”,由萬物都歸依又可稱為“大”,小與大是事物的兩面,相反相成。正因為它不據為已有,不自以為大,沒有佔有慾和支配欲,所以成就了它的偉大。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此。道不象音樂和美食,可以刺激感官,引起誘惑,形成慾望,而是無味,無形,無聲,卻用之不竭,無窮無盡。掌握和遵循道的規律,就可以讓人們歸依,平和安寧。上德的人順應自然,不追求仁愛之德,因此確實有德,下德的人不失去仁愛之德,因此沒有德。上德的人順應自然而無所作為,下德的人順應自然而有所為。中國人最敬畏的是《道德經》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普遍應用於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方面,包涵從政之道,處世之道,經商之道,為人之道。道體非常玄妙幽深,蘊涵非常寬泛豐富。無疑會讓人的心性更加通達,生活更加順暢,從古至今如此。人們對道並非生而知之,而是後天逐步進行探索認識,才能有所瞭解感悟。



不忘初心136533244


謝謝!兩個問題,兩句話就講完了。

1、《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是兩個字:道德

2、為中國人最敬畏的信仰就是一句話:抬頭三尺有神明

3、我們先來說說道德。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告訴我們道分為常道和非常道;

因此宇宙分為絕對宇宙和相對宇宙;

絕對宇宙就是常道,相對宇宙就是非常道;

絕對宇宙裡可以絕對圓滿,絕對光明,絕對自由,絕對沒有上下前後高低;

相對宇宙裡存在上下,前後,高低,只有相對自由,相對圓滿等;

人就是從絕對宇宙來到相對宇宙;

人在絕對宇宙本來非常圓滿,來到相對宇宙就不圓滿,所以要修行;

老子講絕對宇宙,孔子講相對宇宙;

絕對宇宙講的是道德,相對宇宙講的是倫理;

人在絕對宇宙就要照顧整個宇宙,彼此無瓜葛,但有不同分工和使命;

人在相對宇宙首先是一個人,就要先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老子說惟人自召,所有煩惱、苦難、好事都是你自己找的;

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好事壞事都是老天派給你的,都是自己找的;

道德就是行道有所得,道是本源,無好壞上下之分,德是德性,有好壞上下之分;

4、我們在說說“抬頭三尺有神明”

何為神明?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守護神

它是道德的代言人

它是道德的一種無形的東西,我們走到哪裡就會跟到哪裡

它會記錄我們的品性,而且絕對公正,不會有半點私情

有神明在,人就不敢胡作非為,不敢違背良心,否則就會成為永久的黑點

這就是中國老百姓自古以來的信仰

這就是天理

這就是天道

這幅圖大家看明白了,也就可以安全回老家了!

備註:以上核心內容參閱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

謝謝!


自由小小影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首先從書名來講,叫《老子》更為恰當。這本書是老子(尊稱),姓李名耳,字聃,的學說。雖然我們習慣用“道德經”這個名字,書的內容也在講道,也在講德,但老子講的道和德,與我們平常所說的道德,是不盡相同的。

從“道可道,非常道。”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向我們揭示了道和德到了最高境界應該是什麼樣狀態,應該怎麼理解。

《老子》從陰陽、天地、有無、生死、上下、虛實、剛柔、寵辱、盈虧、動靜、善惡、智愚、得失、寡眾、清濁、損益、貴賤、正奇等等,這些正反兩面的存在和變化,給我們講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相互轉化,對立統一。全書充滿了辨證法的哲學觀點,教導我們學會辨證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對待問題。

認真學習,深刻理解道德經,可以提高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更平和、更冷靜、更智慧、知進退。讓我們知道感恩天地,尊重自然規律,向大自然學習,在自然中求發展、求進步。





靜遠


《道德經》作為群經之首,其核心思想就是明天道,行人道(也就是德),天道是宇宙觀,是宇宙自然運行的法則,天道無處不在,又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然而天道又是人道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人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必然會帶來災害和麻煩。道的運行規律是反向運動,它的妙用是柔弱,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者死之徒,柔弱勝剛強。老子把水和嬰兒比作道,是因為水和嬰兒的特性和道性最接近,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又說含德之厚,比如赤子,精之至也,和之至也;得道者就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清淨無為,虛極靜篤,無為是順應自然,是不胡為,不亂為,不妄為,不爭,不鬥,不奪,是知足,知止,知常,知明,知恥,知藏。清靜就是讓百姓自己做主,少干涉他們的生活,自己也少慾望,多健體,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人最大的災難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禍害就是慾望,因此知足知足常足矣。《道德經》的智慧包羅萬象,字字珠璣,句句消災,無論是功成身退的提醒,還是適可而止警告,還有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叮囑,都給世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智慧財富。


海浪30636993


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是“陰能勝陽”,因此主張做事做人要收斂,要無為而治,要象水一樣處在下位。道家與儒家都起源於我國的大道之源、文化之源易經。易經是我國的哲學起原,也是我國的哲學基礎。易經是講陰陽平衡的哲學,所謂陰陽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矛盾。所以易經講的是陰陽或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在陰陽或矛盾的傾向方面,分成了兩個學派:儒家與道家。儒家認為陽更重要一些,主張陽能勝陰,主張一個人要積極向上,努力學習,升官發財,治理國家等等;而道家認為陰更重要一些,主張陰能勝陽,如老子說上善若水就是讚美水偏陰的品性,又如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聖人退其生而身先,後其身而身存;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致虛極,守靜篤;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等等,不勝枚舉,無不是偏向收斂、退讓、守柔。這就是老子核心思想偏陰的本質,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偏陰的,都是主張“陰能勝陽”。

老子為什麼認為陰能勝陽呢?這是因為老子所說的對象是聖人,通讀老子道德經後,就會發現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聖人二字有20-30處。因此老子主要是在對聖說話,道德經是聖人之學,而聖人在現在就是指非常成功的人士、高層管理者、高官等。對於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來說,應該收斂,應該守靜,應該偏陰,這就很自然了,而且也是非常正確的保持陰陽平衡的哲學方法。反之看看論語就知道孔子在對誰說話,就是君子,儒家是君子之學,君子就是一般的有上進心的人,君子應該積極努力,奮力拼搏,這是君子應該做的。因此可以總結,道家是聖人之學,主張陰能勝陽;儒家是君子之學,主張陽能勝陰,他們都統一於易經中。作為一個人要學儒家或道家,先要看自己是君子還是聖人,從而對號入坐,否則會適得其反。


河圖3456


首先應該確定的是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道和德。他將世界分為三種道德,即天道,地道,人道。天德,地德,人徳。其實,除天地人之外,世界還有萬物,之所以只講天地人,是因為人乃萬物之靈長(周武王姬發語),人統御萬物,與天地融為一體,老子概括為,天人合一。

所以,天地人的道德,就是宇宙的道德觀。宇宙是什麼?宇宙就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麼道是什麼?老子說,道就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就是名,名就是道。

名是物質成像前後的進化過程。沒有形成具象前名經歷著無名到有名的創生過程,這就是名的創生性。形成具象而被命名,就是有名。也就有了物質的生生過程,這就是物質的被生性。物質創生過程,生生過程合稱為物質的始原性創生性。創生的過程,是不規則,無規律的。生生的過程是有規律,守規則的。這一物質世界的來龍去脈,就叫道。天道使然,始於自然。

什麼是天道?從無到有,自下而上,由少到多就是天道。所以老子才強調,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都是老子在證明天道的自然規律。

什麼是地道?地道是包容,恩養,哺育萬物。所以老子就強調地道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什麼是人道。天地之間定位,清心寡慾,順其自然,就是人道。

什麼是天德?天德包含普惠,公道,公平,公正,大公無私,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什麼是地德?地德包括謙恭,柔順,博愛,仁慈,忍讓。海納百川,包容萬物。

什麼是人徳?人徳就是無慾,不爭,和諧,友善。安於自然。夫不爭,不爭是爭,我不爭而天下無可與之爭。夫無為,非不為,無為而無所不能為。這就是中國典型的黃老思想精髓。一分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道德是老子撰著《道德經》的主題,也是老子用極其洗練的語言,講明瞭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人與萬物,人與宇宙的物質定位和物理變化的辯證關係。


手機用戶64148718763


《道德經》只有五千言。

講到‘’道的地方就有七十多處。

老子體悟,事物的各種玄妙,都是從‘’道‘’中而來。

那麼,‘’道‘’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在老子的世界裡

’道‘’在宇宙的萬物裡,一草一木,有‘’道‘’

一盆一缽

有‘’道‘’……:

‘’道‘’

隨處可見

無處不在……

老子的智慧

發人深省,啟迪心靈……。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體現在‘’道性與人心相背——

萬物負陰而抱陽——宇宙的膨脹和德心歸一都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德行的修為等同萬物的屬性

人的屬性更是離不開負陰而抱陽的。

簡單的講就是:

人的主觀意識(神識)是與‘’道‘’相違背的。

因為人心習慣於抱陽。

對隱微的‘’道‘’

人心雖然依其相生,因其而長

卻時常以當其為被動的基礎

不自覺地依附著‘’道‘’。

即使人在修‘’道‘’

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合於‘’道‘’

也極其容易不自覺地受陰陽屬性的左右而與道相違。

所以,在人的修行中把握對事物陰陽道性的體悟

保持永遠立足於陰陽的角度去觀察

這就是‘’道德‘’的核心思想。

‘’道‘’產生混沌的‘’一‘’

‘’一‘’又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由其間的沖和之氣相連接而成三

‘’三‘’由此種狀態而化生了萬物。

陰陽二氣是傳統概念

假如以物質的性質來概括

那麼顯態的物質就屬於陽性的

隱態的物質就屬於陰性的

當中的連接橋樑就是沖和之氣,也稱能量隧道。萬物本身內涵陰陽,外趨陰陽。

形象的說:

萬物總是背靠著陰而得其滋

懷抱其陽而得其長。

內外前後的沖和之氣在中間調和

從而使事物的運動在道性之中自然進行。

沒有能量隨道的中間媒介起做用,事物的隱態悟質也就不會被發現在起作用,奇異的現象就不覺為奇了。

隱態的物質被萬物所負

所以萬物難顯其陰。

顯態的物質性為萬物所抱

所以人難逃‘’名、利、形、色、身、心‘’的引誘。

所以,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站在陰陽的立場上看損去了陽性的物質時

卻得到了大道的補償;

若想抱住陽性的一面不忍放棄

其結果是陰性的基礎受到動搖

與其相平衡的陽性一面也會被削弱。

因而陰性易守,增陰則必然能夠吸收陽;

陽性易散

增陽則必然要陽極生陰(損)。

因而有意加強的主觀想法往往得到削弱事物的結果。清靜無為便從此而出。

萬物負陰

萬物把陰的背在後面

抱住陽氣。

比如:天氣冷了

植物就藏起來

收斂了

也沒有陽氣可抱了。

將精華全部藏在根子裡

或藏在種子裡。

陽氣不足的時候

植物不出來,

動物的活動也降低了

人是萬物之靈

同樣也要降低活動。

萬物就是這樣的特性

天冷就收斂

天氣暖和的時候

它就要出來活動。

這都是因為陽而產生的。

那麼陰的一面呢?

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面!

陽的一面是靠陰的一面而產生

這個陰

含有運動機制和基礎。

沒有陰

造化就不可能產生。

這就是道生一

蘊藏著陰陽要素的雞蛋不分雌雄,因而把它看做一。

“衝氣以為和“。

是虛空之意

把虛空之氣合為一體

和是合陰陽

把陰陽合為一體

這就是萬物賴以生長的地方。

沖虛清靜丹方成。

只要你沖虛清靜了

丹就一定在造化中。

從開始就應該修慈悲喜捨心

對天地萬物

一切生命感恩戴德

不是奪天地之有為己有。

這樣,結丹也就自然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