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90後對管理的衝擊不僅是在行為和溝通層面,他們內在的價值主張決定了他們最終要改變的是企業的管理模式,而非僅僅是管理形式。——《輕有力》

朋友老胡是一名職場老江湖,最近跳槽了,工資漲了一倍多。按理說這是好事,但上了幾個月班後,他卻有些後悔了。

老胡在原公司是部門經理,為公司培養了一茬又一茬的業務骨幹。老闆非常器重他,同事也敬重他,但頂不住這家公司雙倍工資挖人的誘惑,還是選擇了跳槽。

來新公司之後,很快他就發現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自己的下屬大部分都是年輕的90後,在原公司的那套管理方法對他們根本沒效果。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比如有的下屬做什麼事都是得過且過,只按最低標準完成任務,你指出他的問題,他還各種藉口推脫,想用獎金和加薪來激勵他,他卻表示對這些沒興趣。

還有的明明有能力,但卻只願做他覺得有意思、有意義的工作,對那些看上去枯燥,沒什麼意義的工作會直接拒絕。如果以上級的身份強迫他們做這些事,他們不會屈服,而是選擇甩手走人。

開除了幾個這樣的員工後,老胡開始覺得不對頭:為什麼自己打出去的招式都像打在空氣裡,對這些下屬完全使不上勁呢?

相信很多管理者或多或少地遇到過這方面的困擾,弄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職場上的一些表現,甚至多年積累起來的管理自信,都可能在一夜之間被這些年輕人清零

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90後這批年輕職場人的特點。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01

90後職場人的特點

年長一代和年青一代由於所處時代、社會環境和生活經歷的不同,他們在需求層次、生活態度、心理狀態及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就叫做“代際差異”。

整體來說,90後是成長於一個物質更豐富的時代,他們的職場觀念肯定與70、80後有所不同。根據獵聘發佈的《2018年90後職場人洞察報告》顯示,HR對於90後的印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共識:

一是覺得90後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更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64.12%的人勾選了這個選項。

二是“被自我認同驅動,興趣至上”,這一條有51.91%的得票率。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在職場人對公司選擇的偏好來看,90後、95後的選擇中排位第一的還是偏重個人興趣,與他們崇尚興趣至上相呼應。“沒有特別想去的,工作內容喜歡就可以”,兩個人群分別佔比34.56%、34.57%。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以上這些數據表明,對於90後的職場人來說,他們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以興趣為導向,只有激發他們的工作興趣,點燃他們的工作熱情,滿足他們實現自我認同的心理需求,才能驅動他們更加積極地行動。

那如何才能做到呢?這需要我們先來了解下“驅動力理論”,看看驅動力是如何影響人們的行動的,看看90後更多的是被什麼所驅動。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02

什麼是“驅動力原理”?

人類的天性決定了他們會尋求對自己命運的掌控權,希望自己引導自己。無論是住在上海還是芝加哥,人類都希望能在有意義的工作上有所成就。——《驅動力》[ 美 ] 丹尼爾 • 平克

在《驅動力》一書中揭示了三種人類主要的驅動力原理。

第一種是生存驅動:即人有吃飽、穿暖、繁衍後代的本能,這是最根本的驅動力,在原始社會它引導著人類的大部分行為。

第二種是外部驅動:即人喜歡獲得獎賞,避免懲罰。在工業時代,很多的管理方法都是基於“人的本質是懶惰的,若沒有外部的獎勵或懲罰,他們就會安於現狀”這個觀點為基礎,而衍生出“胡蘿蔔加大棒”的管理制度,這種制度為工業社會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第三種是內部驅動:是指人不僅有謀生和趨利避害的驅動力,還有先天的成長和發展潛能,學習、改造和改善世界的動機。處在這種驅動力影響之下的人,會被做事的過程所驅動,不需要額外的獎勵。比如你對畫畫有興趣,即使畫畫不能給你帶來收益,但你仍然可以堅持畫畫,因為畫畫的過程你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通過這三種驅動力原理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追求個性和自由,崇尚興趣至上的90後,更多的是以第三種驅動力,即內部驅動為主。

而那些無法用獎金和加薪進行激勵,不想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對“胡蘿蔔加大棒”的獎懲制度無感的種種表現,則說明這樣的90後下屬,正處於外部驅動已經失效,而內部驅動在工作上還沒有建立起來的“驅動力真空地帶”。

所以,如何提升他們的內部驅動,重新點燃他們的工作熱情,成為了改變現狀的關鍵問題。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03

如何提升內部驅動來激勵下屬?

自我決定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關於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這個理論認為社會環境可以通過支持自主、勝任、歸屬三種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來增強人類的內部動機、促進外部動機的內化、保證人類健康成長。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所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任何個體都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自主需求、勝任需求和歸屬需求。

無論是哪種文化,處於什麼發展階段,只要這些需求被滿足,便能產生強大的內部驅動力,激發其創造力與積極性。

作為管理者,如果能夠熟練掌握滿足下屬自主、勝任和歸屬需求的方法,提升其內部驅動力,就能有效地激勵下屬,重新點燃他們的工作熱情。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1、怎麼滿足員工的自主需求?

所謂自主需求,是指人們覺得自己是做決定的人,而不是讓別人決定我去做什麼。

這種追求獨立自主的行為,在我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於母體之外就開始發生,比如小孩開始對父母說不,青春期的叛逆行為,都是這種自主需求在驅使。

在職場上,為了滿足員工的自主需求,可以選擇從時間、任務、方法三個層面來創造自主選擇的機會

  • 任務自主:

即在安排工作任務上,可以給員工一定的選擇權。

比如360的老闆周鴻禕曾經在公司內部強調,事情要自己去推動,員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當作創業項目來展開,但公司資源不會自動為你配置,你要自己去找合適的人手,建立起一個項目團隊。

360的隨身WIFI,就是在這種工作氛圍下,由一個5人團隊利用業餘時間開發的。起初周鴻禕也並不看好這個產品,結果成本幾塊錢的產品,銷售了1300多萬件,銷售額2.5個億。

這種滿足員工任務需求的方法,不僅能夠為公司培養具有全局觀的後備人才,還能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產生劍走偏鋒的效果。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 時間自主:

即只要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在上班時間上可以讓員工有一定的自主權。

比如員工可以早下班去接小孩子,可以回家照顧生病的家人,工作可以在晚上回家或抽空去完成即可。有了時間上的自主權,員工可以很好地平衡家庭與事業,這樣就能滿足其自主需求。

  • 方法自主:

很多公司對完成工作任務都有一套既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沒有給員工發揮創造力的空間,當然也無法激勵他們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更好的方法。

方法自主就是要鼓勵員工對現有的工作體系進行改進和創新,提出更好的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優化客戶體驗。

員工提出的建議一旦被採納,會感到受到重視與尊重,會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

管理者通過在任務、時間與方法三個方面去給予下屬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會讓原本不怎麼有趣的工作變得更有意思,也更能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2、怎麼滿足員工的勝任需求?

勝任需求是指個人在工作中,通過完成事情、解決問題、克服障礙的過程中,收穫到的成就感,這是我們自信的重要來源。

要滿足員工的勝任需求,管理者可以給下屬提供“補短”與“揚長”的機會,讓他們能獲得暫時不具備,但工作又需要的知識技能;或者讓他們在已經非常擅長的領域去磨練與精進。

記得上班的第一家公司,部門經理就經常請各路高人來給我們講課,並且安排我協助老同事做各類項目,那段時間是我個人充電的最好時光,經驗和見識都在瘋長。這個成長的過程所收穫的滿足感,成就感,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驅動力,根本就沒有抱怨過工作苦,更沒有想過加班多了,是不是自己吃虧這類問題。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3、怎麼滿足員工的歸屬需求

歸屬需求是指員工能感覺到被他人關心並且關心他人,能夠與別人建立起安全和愉快的人際關係,有一種從屬於某個個體或團體的安全感。

要滿足員工的歸屬需求,得從人際關係組織機構兩個層面出發。

  • 人際關係層面滿足歸屬需求: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主要有同級員工上下級兩類。

在同級員工的關係構建上,管理者需要去創造一個公平、開放、積極、安全,合作互助的內部氛圍。

比如定期組織活動增加團隊凝聚力,包括野炊春遊,慶祝生日,聚餐,項目完成後一起去旅遊等,這些活動可以加深團隊成員間的感情以及團隊的歸屬感。

在上下級關係的構建上,管理者需要給下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比如和下屬分享工作中的經驗,為處在困境中的下屬提供建議和指導,多多瞭解下屬們的所思所想,挖掘其潛能,併為其謀求利益更好的發展機會。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 組織機構層面滿足歸屬需求:

組織機構層面歸屬感的形成,在於員工的價值觀和使命感要與組織相匹配。

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在80歲時接手了即將倒閉的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日本航空公司(簡稱日航)。僅用一年時間,他就將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重新搞上市。這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他成功引入阿米巴團隊運營機制,並將“敬天愛人”的哲學思想灌輸給日航員工,讓所有員工的責任意識開始建立,產生了強烈的一體感,徹底激發了5萬日航員工的工作熱情。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那稻盛和夫是怎樣讓員工充分理解和感受組織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呢?他主要做了三點,分別是反覆宣傳、感受價值、言行一致。

反覆宣傳:即通過各種方法,包括開會、培訓、內部宣傳等,讓下屬明白公司的價值觀、目標和使命。

稻盛和夫通過每月一次的大會、發放“日航經營手冊”、在辦公室貼標語等方法,讓員工反覆地,長期地接觸他的經營哲學,潛移默化地將其灌輸到員工的腦子裡。

感受價值:即讓下屬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包括產品使用的場景、受益人的故事等。

稻盛為了幫日航人重塑信心,感受價值,費了很多心思。比如,他印了55萬張日航後援團的卡片,讓自己創辦的“盛和塾”的會員和他們的家人、親戚、朋友、員工都去選乘日本航空,並在機場將寫有鼓勵話語的卡片送給日航員工。

言行一致:

即公司要有與價值觀一致的企業文化,公司領導層需要以身作則。

稻盛加盟日航,是不拿一分錢工資的。他乘坐飛機時,總是坐日航的經濟艙,目的就是表示和員工們一起同甘共苦,挽救日航的決心。

總之,做到以上三點,就能讓員工充分理解組構的價值觀和使命感,滿足其歸屬需求,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產生強大的內部驅動力。

員工上班不賣力?利用驅動力原理,“不花錢”點燃員工的工作熱情

04

總結

本篇文章通過對90後職場人的特點與“驅動力原理”的分析,瞭解到部分年輕人對“胡蘿蔔加大棒”的獎懲制度無感,不會為獎金或上級的壓力而違背內心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正處於外部驅動對他們已經失效,在工作中的內部驅動還沒有建立起來的“驅動力真空地帶”。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通過提升內部驅動來激勵他們。而根據”自我決定理論“,我們可以從滿足他們的自主、勝任、歸屬三大心理需求出發,來激發他們產生強大的自我驅動能力,達到不花錢也能點燃他們的工作熱情的目的。

最後要強調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內求”,向自己的內心尋求自己想要的,他們會越來越重視自我實現而作為一名管理者,也必須要升級自己的驅動系統,開啟內在的自我探索和成長,通過自身的改變,才能更有效地適應環境並充分地發揮領導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