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經理參考】2019年信託業受託資產規模下降,風險資產上升

一週重點關注:

● 3月LPR報價保持不變 降準預期再度升溫

● 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已破萬億 新基建投資提速

● 受疫情衝擊 中國經濟前2月遭遇歷史性滑坡

● 海外信用市場潰不成軍 中國境內信用債表現一枝獨秀

● 2月份銀行理財收益率創近39個月新低至3.98%

● 年內6家公募基金掌舵人有變 32家56名高管走馬換將

● 1400餘隻、規模超萬億保險資管產品已有估值

● 非標步入到期大年 險資再投資壓力顯著提升

● 2019年信託業資產規模連續兩年下降 風險率創新高

● 中信登:信託業亟待構建行業性風控平臺及共享機制

● 大打“返現送禮”牌,信託違規引流平臺再度活躍

● 非標資產奇缺!收益率5.0%以上的信託計劃積極買入

● 天津信託51.58%股權拍賣引來國資民營同臺競技

●【觀察】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國際影響對信託市場的傳導

●【觀察】“去通道”後的信託行業如今怎樣了

一、財經視點

■ 3月LPR報價保持不變 降準預期再度升溫

中國貨幣網昨日公佈數據顯示,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與上月報價保持一致,為後續貨幣政策操作留下空間。儘管LPR暫時按兵不動,但分析人士預計,年內LPR仍有15至30個基點的下調空間。

點評:LPR調降是大趨勢,主要目的在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特別是近期疫情衝擊下實體經濟走勢疲弱,降成本和定向寬鬆是央行實施寬鬆政策的主要方式。

■ 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已破萬億 新基建投資提速

Wind數據顯示,3月19日,新疆、湖北、西藏三地共計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2.6億元。其中,新疆計劃發行153億元,湖北43.6億元,西藏16億元。截至3月19日,3月以來,地方政府累計發行專項債券667.39億元。今年以來各地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165.31億元,突破萬億規模。

點評:預計專項債發行還將提速,但未來發揮專項債作用的關鍵在於項目有進展、資金能落地,應促進在建項目儘早開工,疏通項目堵點。

■ 受疫情衝擊 中國經濟前2月遭遇歷史性滑坡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不含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2月份失業率升至6.2%,當時疫情加劇且經濟大部分暫停。即使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政府希望控制住疫情,但病毒目前仍在歐洲、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這可能會打擊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對公司和經濟構成損害。

點評:顯然,冠狀病毒既是供應衝擊,也是需求衝擊。它損害了內部和外部需求。它帶來通貨膨脹和通縮壓力。因此,預計不會在短期內出臺大規模刺激方案,但中國將留在當前的降息週期中。

■ 海外信用市場潰不成軍 中國境內信用債表現一枝獨秀

本月以來,涵蓋包括髮達和新興市場工業、公用事業和金融行業投資級債券的彭博-巴克萊全球信用債總回報指數下跌4.8%,正邁向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不過同期同系列中人民幣計價的中國信用債總回報指數卻仍然上漲0.35%。

點評:美元信用債市場的危機主要是受到海外美元流動性緊張的影響,中國國內的流動性則比較充裕,特別是近期降準等又投放了大量的長期資金,所以國內信用市場表現仍然比較堅挺。

■ 疫情重創樓市:2月多地零成交 部分房企降薪裁員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9.2%。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同比下降35.9%。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4.7%。這是自2015年4月以來,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首次出現“雙降”。此外,其它相關數據的增速也出現“斷崖式”下滑。但對於部分房企來說,短期流動性的受限,正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近期,一些房企出現債務違約現象,另有不少企業則通過降薪、裁員等方式來做出應對。

點評:隨著復工復產和生活的節奏正逐步恢復正軌,購房的需求也會漸漸提上日程,但由於境外疫情加重,我國經濟恢復不確定增加,住房市場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可能要更長時間。

二、同業新聞

■ 2月份銀行理財收益率創近39個月新低至3.98%

據融360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2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8%,環比下降2BP,創近39個月新低,2016年12月以來首次跌破4%。回顧銀行理財產品的歷史收益數據可以發現,銀行理財收益率自2018年3月開始持續下跌,曾創下21個月連跌記錄,直到2019年12月出現短暫的“翹尾”現象,不過今年元旦過後,資金面很快寬鬆起來,理財產品收益率延續先前的下跌趨勢。

點評:由於疫情導致貨幣寬鬆節奏加快,今年2月份以來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MLF利率、LPR利率相繼下調,未來較長時間內流動性將保持寬鬆態勢,銀行理財收益率也將繼續下跌。

■ 年內6家公募基金掌舵人有變 32家56名高管走馬換將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發佈的高管人員變更公告中共涉及32家基金公司中的56名高管職位變動,其中有6家基金公司董事長變動,涉及高管11人,6家基金公司總經理變動,涉及高管11人,此外還有9家基金公司督察長以及19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的變動,分別涉及高管15人和22人。在目前的監管環境及競爭格局下,資管市場日趨多樣化,基金公司高管變動也是基金業整體業務革新、業務結構調整的一部分,客觀來看,這樣的現象有益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 1400餘隻、規模超萬億保險資管產品已有估值

自3月16日起,中債-中保登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估值開始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官網“產品信息”欄目和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官網“產品估值”欄目中進行部分展示。截至2020年2月底,已為1400餘隻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提供估值,涉及資產規模超1萬億,基本實現全市場保險債權計劃估值全覆蓋。

點評:目前,各類保險資管產品規模接近3萬億,其中,只有規模千億的組合類產品滿足淨值化的要求,規模更大的保險債權計劃、保險股權計劃等產品,都不滿足資管新規的產品淨值化管理要求,屬於非標準化的產品。其中的難點即在於,保險債權計劃、保險股權計劃投向非公開市場的項目或資產,缺乏統一公允的估值。

■ 券商資管變局:擁抱主動管理 公募化駛入快車道

2020年初,券商資管規模為9.35萬億,而在2017年一季度這個數字為 18萬億,3年間,券商資管的規模幾近腰斬。規模下滑的背後也是行業發展的困局,券商資管去通道化後的出路在何處?而隨著券商資管的大集合產品“公募化”,券商資管的發展方向逐漸清晰,擁抱主動管理、大力佈局公募產品線,將是未來趨勢。數字也佐證了這一趨勢。2019年,券商資管業務收入構成中,公募業務首次超過了通道業務。

■ 公私募、券商資管都來了 多路機構搶灘定增市場

近期,公私募、券商資管等多類機構火速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其中,多家基金公司更是大手筆參與。以興全基金為例,立思辰公佈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顯示,興全基金旗下共有10只產品參與認購。此外,中密控股的定增中也出現了興全基金的身影。根據藥石科技發佈的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興全基金全部認購,發行完成後,興全基金將成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點評:目前市場上公募、私募都在爭相發行定增產品,由於定增項目的參與者有限,對於好項目而言,機構之間的競爭也相對激烈。這麼多機構之間,究竟誰的平臺實力更強一些,投資者需要仔細考察。

■ 今年以來權益基金總募集規模突破3000億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市場走好激活投資者入市熱情,權益基金整體募集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成為歷史上第三次權益基金髮行高潮。業內人士認為,新基金髮行量一直是市場風向標之一,若A股市場能持續走好,這一波發行熱潮還將延續,進而給市場引來更多“源頭活水”。

■ 百億級私募密集備案新產品 逆勢大幅提升股票倉位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2.88%,環比加倉3.32個百分點,其中52.81%的私募倉位在八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百億級私募加倉意願更為強烈,其最新倉位指數為86.86%,環比提升了15.49個百分點,創出今年以來新高。

點評:目前A股市場表現已反映了大部分海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後續市場還將計入部分業績風險,如果大盤繼續下跌,其實是為提升風險偏好階段的到來做準備。

三、信託動態

■ 2019年信託業資產規模連續兩年下降 風險率創新高

根據中國信託協會披露,截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同比下降4.85%。從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的變動來看,2019年4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5770.4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548.6億元,增幅159.71%。從風險項目數量看,也有逐步上升的趨勢。2019年4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547個,較3季度增加242個,較2018年末增加675個。從環比看,2019年的四個季度,風險資產規模的環比增速分別為27.39%、22.74%、32.72%和25.14%。

點評:統計數據符合預期。總體來看,2019年信託業在強監管、去通道、降風險的政策環境下,疊加我國經濟深度調整,信託資產規模下降和風險資產上升是一個必然結果。預計2020年的政策仍將延續,信託業的轉型仍將進行。

■ 中信登:信託業亟待構建行業性風控平臺及共享機制

3月17日,中國信託登記公司方面表示,近期就目前信託行業交易對手風控管理的現狀、難點及需求向全國各信託公司發放了調查問卷,並在京滬兩地召開了信託風控座談會聽取意見。中信登指出,累計回收的61份調查問卷顯示,目前各信託公司在交易對手風控領域面臨外購信息數據來源複雜、單體採購和運維成本較高、智能化水平較低的現狀,對於構建行業大數據庫、推動行業信息共享、統籌建立行業風控平臺等方面有較強的業務需求。

點評:建議由協會牽頭制定一個行業標準,這樣信息就可以實現相互補充和借鑑,而不必指定一兩家機構單獨來建設。這樣,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實現共享。

■ 大打“返現送禮”牌,信託違規引流平臺再度活躍

雖然經歷了監管的明令禁止,但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第三方互聯網機構違規為信託公司提供引流、營銷宣傳的現象“重出江湖”。3月17日,有媒體多方調查發現,多家引流機構通過“返現送禮”等獎勵誘導用戶購買信託產品。雖然有信託公司表示,並未授權代銷機構銷售信託產品,但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信託直銷團隊建設落後的情形下,通過此類營銷手段引流已經成為行業之間不能說的秘密。

點評:存在即合理,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信託理財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歷了十多年,如果這條三方渠道是不合理的,或存在巨大風險,就是監管部門允許,信託公司也不會做。所以,應該理性看待目前的三方市場,不能簡單地一封了之,而應該正確的引導。

■ 非標資產奇缺!收益率5.0%以上的信託計劃積極買入

2020年本是非標資產到期大年,保險公司欠配壓力大增。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信託公司產品發行規模收縮明顯,使得非標供給與需求兩端差距更加明顯。從收益率角度看,對大型保險機構而言,站在當前時點,4.7%以上的債權計劃和5.0%以上的信託計劃,都是可以積極配置的。但保險資金對非標資產的要求較高,並非每家信託公司、各類產品都能滿足其配置要求。因為大型保險機構也非常看重非標提供方的股東背景,對民營背景信託公司興趣寥寥。

點評:保險資金對信託產品的評級要求至少是2A以上評級,大型保險公司甚至是3A。而且相對於外部評級,他們更看重公司內評,而內評通常比外評嚴格很多。

■ 天津信託51.58%股權拍賣引來國資民營同臺競技

從天津產權交易所處獲悉,天津海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持的天津信託51.58%股權項目掛牌已經結束,僅上海國資上海實業集團及一家民營控股集團成功遞交材料。3月23日也即下週一,雙方將以39.5億元的底價競拍爭奪天津信託控股權。另據瞭解,不久之前,上實集團已從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手中購入天津信託26%股權,其再次參與天津信託51.58%股權的競拍,意在絕對控股天津信託。

■ 華信信託450萬資產遭法院凍結 近年來經營壓力持續加大

日前,華信信託因未履行與大連宏孚物業合同糾紛一案判決結果,被法院凍結、扣劃銀行存款450餘萬元。而就在合同工發生糾紛之後這幾年,華信信託業績已連續5年出現下降。3月13日,裁判文書網公佈合同糾紛執行實施類執行裁定書顯示,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在執行大連宏孚物業與華信信託合同糾紛一案中,因被執行人華信信託未履行(2019)遼02民終6501號生效文書確定的義務。大連宏孚物業遂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後依照相關法律規定,法院裁定凍結、扣劃被執行人華信信託銀行存款451.733434萬元及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並立即執行。本財經就此事實向華信信託核實,直到截稿前並未得到對方有效回覆。

■ 雪松國際信託副總裁張鶴任職資格獲監管核准

3月18日,江西銀保監局發佈批覆稱,經審核,核准雪松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鶴的任職資格。同時要求,雪松國際信託督促上述核准任職資格人員持續學習和掌握經濟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熟悉任職崗位職責,忠實勤勉履職。

■ 國投泰康信託註冊資本增至26.705億,已完成工商變更

日前,國投泰康信託註冊資本金增資至26.705億,已於近日完成工商變更。國投資本方面表示,2019年12月27日,其全資子公司國投資本控股所控股的國投泰康信託收到《北京銀保監局關於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增加註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批覆》(京銀保監復〔2019〕1074 號),國投泰康信託增加註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申請獲得監管機構批准。據悉,國投泰康信託現有股東以非同比例增資方式進行現金增資18億元,並以評估價每股淨資產3.75元作為這次增資的增資價格。其中,國投資本控股出資16.2億元,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8億元。

四、市場觀察

■ 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國際影響對信託市場的傳導

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國外疫情爆發防控難度增大。從短期來看,疫情已經對世界經濟造成了短期衝擊,金融市場持續震盪。隨著疫情的不斷髮酵,全球央行應對乏力,世界經濟衰退的概率不斷增大。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信託公司該如何應對?

中誠信託楊曉東觀點:

1、疫情的國際影響對信託市場有一定傳導:

(一)進出口貿易下降加劇國內出口型中小企業生存困境;

(二)國際金融體系脆弱性增強將加劇國內資本市場震盪;

(三)全球降息週期使人民幣具有升值趨勢。

2、信託公司對疫情國際影響的應對措施建議

(一)抓住穩增長的政策機遇;

(二)資本市場業務需關注階段性機會、結構性機會和底部配置機會;

(三)防範國際業務和小微業務風險;

(四)提升投研能力對信託公司經營愈發重要。

■ “去通道”後的信託行業如今怎樣了

“通道業務”是信託行業的三大主要業務之一。隨著中央金融防風險工作的推進,監管層對信託業“通道業務”加強了監管,相關政策頻出,給信託行業帶來轉型的歷史任務。在“去通道”的背景下,我國的信託行業如今發展的怎麼樣?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信託業協會3月20日發佈的《2019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

主要觀點:

1、信託規模結構不斷優化

2019年4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9萬億,佔比為45.93%,較2019年3季度小幅增加了800億左右,佔比上升1.19個百分點,較2018年末增加8000億,佔比上升5.81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4季度末,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約8萬億,佔比為37.1%,較3季度末減少6733億,佔比下降2.4個百分點,較2018年末減少1.82萬億,佔比下降6.23個百分點。

2、積極轉型服務實體經濟

工商企業是信託資金投向的第一大配置領域。2019年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總額為5.49萬億元,雖然比2018年同期減少1768億左右,但在整個信託業資金規模佔比達30.6%,較2018年小幅上升0.7個百分點,較2017年底上升2.76個百分點。規模佔比的上升,充分體現了信託行業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方向。

3、風險暴露更為真實

2019年,信託業風險項目和風險資產規模顯著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監管部門加大了風險排查的力度和頻率,之前被隱匿的風險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並不意味著增量風險的加速上升。從環比看,2019年4個季度,風險資產規模的環比增速分別為,27.39%、22.74%、32.72%和25.14%,環比增速在4季度有放緩趨勢。隨著風險的充分暴露,預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變化將將趨於平穩,行業整體風險也將逐步從發散進入收斂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