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三站:跟隨“南天王”朱軍走進遵義酒文化博物館

《華夏酒報》記者 徐雅玲/文

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三站:跟隨“南天王”朱軍走進遵義酒文化博物館

繼3月13日和16日成功舉辦“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一站和第二站活動——“走進曾品堂老酒博物館” 和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館後,3月18日14:00,《華夏酒報》繼續南下,聯合老酒收藏大家舉辦的“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三站活動在新華社現場雲直播平臺準時開播。

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三站:跟隨“南天王”朱軍走進遵義酒文化博物館

第三站走進的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該館收藏老酒6000瓶,是由國家一級品酒師、酒投網董事長、遵義酒文化博物館館長朱軍憑著“收藏保護酒文化傳承”的堅守,經過了15年以上的漫長歲月,走遍了大江南北,一瓶一瓶積累起來的,因此他被業內稱為白酒收藏界的“南天王”。

說起酒的收藏,在如今的收藏界可謂非常火爆,近幾年,網上不時爆出拍賣出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天價老酒,而最近被炒得火熱的茅臺和各個品牌的生肖酒更是炙手可熱的收藏單品。在遵義市,有一位老酒收藏界的翹楚人物,他就是老酒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南北二朱之一,與北京老酒收藏界的朱春光並稱為“南北天王”的朱軍。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還採訪了他。講述中國白酒的文化歷史和老酒的收藏價值,引導白酒行業與白酒投資收藏相結合,不僅為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還首次將“非物質酒文化遺產”這一新概念,引入老酒行業。

緣起:“南天王”養成記

朱軍是赤水人,今年四十九歲。他與老酒結緣,還得從18年前的一次聚會說起。2002年,一次他和朋友在澳門路聚會,朋友拿出一瓶1991年的習酒。喝完後,大家都感覺和平常喝的白酒大不一樣。這瓶酒無論是入喉的口感還是酒後身體的舒適反應,都讓大家覺得很安逸。

俗話說,酒還是陳的香。經過這一次後,朱軍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收藏老酒。眾所周知,收藏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而收藏酒更是如此,朱軍經常出現經費不足的情況。他告訴記者說:“收藏老酒的花費已無從計算。”

為了收藏酒,他跋山涉水,那怕再遠也會趕去,只為收藏到一瓶好酒。一次,他打聽到湖南有2瓶上世紀80年代的武陵酒後,直接從貴陽飛到長沙,然後乘車200多公里,才趕到賣家所在地點。“當我到達時,對方把原定的價格漲了一大截。但沒辦法,人家知道你特意趕過來,臨時加價,所以也得忍著買下,總好過空手而歸吧。”他說。

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三站:跟隨“南天王”朱軍走進遵義酒文化博物館

朱軍收藏酒從無到有,從遵義各個縣市到省內各個地區,從一般的品牌到貴州老八大名酒,再到全國名酒,比如上世紀60年代末的安酒、紅衛牌習水大麴、董公寺牌董酒、湄江牌湄江窖酒、涼亭牌鴨溪窖、金壺牌平壩窖酒、文峰塔牌勻酒、甲秀樓牌貴陽大麴等貴州老牌名酒,還有各個年代的五星茅臺和飛天茅臺等。目前,他收藏了1萬多瓶老酒,涉及8000餘個品種,為此還專門建了一個酒庫用來儲藏。

在直播中,朱軍拿出了他的鎮山之寶:1955年的茅臺,1978年的葵花牌茅臺以及罕見的三大革命玻璃郎(1979年的郎酒),並展示給網友,引起網友們的高潮。

事實上,為了收藏酒,朱軍付出了不為人知的艱辛。很少有人知道,在做老酒收藏之前,他是做通信行業的。他說:“接觸老酒後,我就捨棄了原來的主業,跨行業到白酒收藏領域發展。”

不僅如此,為了在白酒收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他長期鑽研白酒知識,參與各種酒類的品鑑品評,練就了白酒收藏領域中的真功夫,並最終拿到了國家一級品酒師的資質證。

老酒收藏最主要的是鑑定老酒的真偽,而鑑定酒的真假又是一門知識含量很高的技術活,不但要掌握海量的酒類知識,還要善於從細微處辨別。為此,他除了在網上搜資料學習,還經常和老酒收藏圈內人士探討,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辨別出一瓶老酒的真偽。

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他掌握了很多鑑別各個時期各個品牌老酒的技巧和方法。在業內,他鑑定的老酒真偽得到大家的認可,在他的帶領下,成立了酒投網,推動了整個國內白酒收藏行業的發展,並受到了各地藏友們的尊敬,也因此獲得了白酒收藏界的 “南天王”稱號,只要是他鑑定的酒,幾乎就是行業內的權威認證。更值得一提的是,朱軍在收藏老酒的過程中,與酒友分享了他自成一派的老酒理論,例如“液體黃金”、“液態文物”“非物質酒文化遺產”等概念的提出,豐富了人們對老酒價值的認知。

同時,朱軍還針對網友提問,指出由於現在仿冒製假技術提高,在收購老酒時辨別出真偽,能為收藏愛好者省去一大筆錢。一次,雲南有一位老酒收藏愛好者打算收購一批上世紀90年代的習酒,他們初步判斷這批酒是真的,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找到朱軍幫忙鑑別。經他一看,從酒標上發現了端倪,證實這批酒是通過現代技術高仿的習酒,讓老酒收藏愛好者免去了幾十萬元的損失。

在收藏老酒及推動老酒事業發展的衍生中,為朱軍帶來了榮譽、財富和社會地位。不過,這些都不是他所看重的,他覺得從老酒收藏中,收穫最大的是結交了天南地北愛好老酒的朋友,這才是最珍貴的。他說:“現在收藏老酒的人越來越多,我認識的酒圈朋友有東北、江西、廣州的,還有臺灣的,幾乎全國各地都有老酒圈的朋友,而喜歡老酒愛老酒品鑑老酒的人,幾乎都是值得信賴的直爽朋友。”以酒交友、會友,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而老酒,以其消耗一瓶就減少一瓶的稀缺性,也構建了一個生態圈。不光是收藏老酒,還有人消費老酒。“在我身邊就有不少外地的朋友經常找我買老酒喝。”他說,經過多年的發展,老酒漸漸形成了一個產業,正在不斷擴大。

創新:首提“非物質酒文化遺產”

除了市場規範,朱軍還首次把老酒收藏提到了“非物質酒文化遺產”的高度。

據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雲遊老酒博物館第三站:跟隨“南天王”朱軍走進遵義酒文化博物館

朱軍認為,老酒收藏實際上是具備了這一屬性,同時也有其獨特的行業特色。

首先,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很多具有收藏價值的老酒完全符合這一特徵。”朱軍指出。

其次,在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毫無疑問,收藏老酒也是符合《公約》當中規定的一些概念的。”朱軍告訴《華夏酒報》記者。

在朱軍看來,老酒收藏不光具有投資價值,它還具備酒文化傳承的文化價值。他認為,一瓶當年的老酒,它所代表了那一個年代的瓶體、商標、設計、包裝,封口的特點,構成了一個獨特的酒文化時代印記,所以是中國的“非物質酒文化遺產”,而他在遵義建立的中國酒文化博物館,其意義實際上就是對“非物質酒文化遺產”的提前保護;在他看來,中國酒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國酒文化傳承這棵大樹是由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這些老八大名酒為主幹,再以地方名酒為枝幹,以及全國各地的各家小酒廠為樹葉所構成,這樣才形成了繁茂的中國酒文化傳承的大樹,並衍生出十二大香型白酒,展示出百花齊放,繽紛多彩的酒文化傳承魅力。

“每一種酒都承載了不同的歷史和文化,是特別而不可複製的。”他說,老酒收藏,從小處講,是陶冶情操,但從大處來講,那就是對白酒文化傳承中“非物質酒文化遺產”的保護。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在遵義市打造了一個國內最大的白酒文化博物館——中國酒文化博物館,以此滿足白酒愛好者的需求,更增加了遵義這座酒文化名城的歷史底蘊和氣韻,也使醉美遵義有了一個文化地標。

朱軍設想,不久的將來,會讓世界更多地瞭解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中國酒文化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及收藏、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