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咖啡改變的世界


咖啡是現代社會的一種非常普遍的飲品,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咖啡只是一種可以用來提神的飲料,但是但是對於深受咖啡影響的歐美人來說,每天喝咖啡就跟喝水一樣普遍。

但是你知道嗎?咖啡的原產地並不在歐洲或是美洲,而是非洲和中東地區,摩卡咖啡中的摩卡就是指非洲的摩卡港。而且,咖啡在最初也不是作為提神飲料來到世上的,而是作用宗教工具,作為人與神溝通的媒介。同時,咖啡還與近代的大航海、法國大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諸多歷史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繫。咖啡在推動人類歷史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最用。

這就是今天筆者要介紹的這本書,美國資深咖啡癮者斯圖爾德·李·艾倫所寫的《咖啡癮史——一場穿越800年的咖啡冒險》,英文原名《 THE DEVIL’S CUP--A HISTORY OF THE WORLD ACCORDING TO COFFEE》。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作者在全球追尋咖啡起源和傳播的記錄,從中你會發現,咖啡這一每天都能接觸到的日常飲品,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阿拉伯人開始種植咖啡時,他們的文明發展比其他很多民族更快;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掌握了咖啡豆的大權,他們便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當咖啡在英國出現,國家爭霸與征服世界的浪潮也隨之掀起。

被咖啡改變的世界

非洲:咖啡的起源之地

咖啡是自然界的物種,但是第一個把咖啡當成人類食用品的是一群生活在1500年-3000年的奧羅摩人,他們生活在古老的柯法(Kefa)王國(有人說coffee這個詞就是源於Kefa)。但與現在不同,他們不喝咖啡,而是吃,有人還將咖啡豆與油脂混合,磨成高爾夫球大小的點心食用,而且他們還喜歡在作戰之前食用咖啡,以增加註意力。奧羅摩人長期與邦加人作戰,而邦加人又與阿拉伯世界做奴隸買賣的生意,而咖啡進入埃塞俄比亞,進而進入阿拉伯世界,就是通過這些奧羅摩人戰俘。

埃塞爾比亞還有一個關於咖啡的小傳說,說是有一個叫卡狄的埃塞爾比亞牧羊人,總是看到他的山羊突然瘋了似的活蹦亂跳,通過觀察,他發現山羊還想是吃了某種果實才會這樣,於是卡狄也嚐了這種果實,不久也開始蹦蹦跳跳。這時一個伊斯蘭教傳教士經過,問卡狄和山羊為何跳舞,卡狄解釋後,傳教士也試了一下,果然吃了之後精神大振,隨後他將之分發給學徒,讓他們聽講經時咀嚼咖啡豆,以保持清醒。

阿拉伯:咖啡的推廣之地

在古代,阿拉伯人絕對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力量,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東方和西方被鏈接在了一起,咖啡的傳播也是。

作者寫道,1000對年前,摩卡港與咖啡幾乎時連在一起的。非洲的咖啡豆最先被帶到這裡,阿瑪卡港之後就改名為摩卡港並聞名於世。大約在1200年,有一位伊斯蘭隱士夏狄利成功地煮出了第一杯摩卡咖啡。

1200-1500年間,一群有和咖啡相關的宗教經驗的夏狄利托缽僧,走遍了阿拉伯半島,這群人最遠還到過西班牙,接觸到了一個由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融合的宗教,叫作“夏狄利亞”,而正是夏狄利亞派中的一個教徒將咖啡傳播於世。

到15世紀,當土耳其人征服也門時,摩卡咖啡已經成為伊斯蘭國家人民的普遍飲料。

而且因為飲用咖啡會給人帶來和喝酒一樣的感覺,因此在一段時期,確切的說是在1511年左右,咖啡在伊斯蘭國家被禁止,但這卻難以阻擋人們對咖啡的渴求,中間出現過幾次反覆,直到17世界發生土耳其暴力鎮壓事件才廢除了禁止咖啡的法律。

被咖啡改變的世界

也門摩卡港


歐洲:咖啡的繁盛之地

咖啡傳入歐洲有很多說法,但其中最具傳奇性的當屬法蘭茲·哥辛斯基。

那是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步伐抵達了當時西方世界最大的政治體哈普斯堡帝國的首都維也納。當他們抵達維也納城門時,第一件事就是將一個印有投降要求書的枕頭套射入維也納的城牆:我們時受命來此征服維也納的。但是維也納拒絕投降,奧斯曼的30萬大軍就在城門外搭起25000多個帳篷,準備在此度過夏天。

之後戰爭陷入了僵持,奧斯曼想在維也納地底挖掘隧道,並放置炸藥,但這件事卻被維也納人知道了,與此同時,波蘭人的救援軍隊也趕了過來。這種時候,誰掌握的情報越多,誰的勝算就越大。法蘭茲·哥辛斯基就是隱藏在奧斯曼人裡的間諜,他把土耳其人炸開城門的時間告訴了波蘭人。

9月8日當天,土耳其軍隊炸開隧道,致使維也納城牆四處崩塌,接著土耳其軍隊蜂擁而至,維也納軍隊奮力而戰。到了傍晚,土耳其的精英部隊做了最後攻擊,這時波蘭軍隊從附近放了煙火,並衝下攻打土耳其軍隊,至此,伊斯蘭帝國300年來的擴張就此停止。

奧斯曼人逃走後,留下了25000多隻駱駝,駱駝身上掛著一包包神秘的綠色豆子。維也納人一開始認為這時駱駝的飼料,到那時法蘭茲知道這時咖啡豆,當被問及想要什麼獎賞的時候,他指名要那一代代豆子,並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館。

而歐洲人之所以喜歡喝咖啡,原因在於在那個年代,咖啡是取代啤酒的“黑色吟釀”。

要知道400年輕的歐洲時很純樸和落後的,在那時,不但沒有書籍出版,也沒有電影,音樂也不怎麼悅耳,食物則更讓人不敢恭維。。。。。。當時花椒還沒被發現,白鹽則稀罕至極,而砂糖也才剛剛亮相。

而且由於水質不佳,人們只能把水釀造成啤酒飲用。

那時,到了晚上,歐洲的城市到處可以看到醉漢“左右搖擺,前後晃動,四肢不穩,摔進泥地時,雙腳還攤開得連馬車也穿得過去。”

因此到16世紀馬丁路德開始宗教改革的時候,飲酒問題時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因為沒有可以替代的飲料,馬丁路德的限酒計劃失敗了。

直到17世紀中葉,歐洲第一家咖啡館在英國牛津市開業,而且此時恰逢清教徒奪取了英國議會的權力,開始大力推廣咖啡,在宗教與國家的雙重作用下,咖啡逐漸替代啤酒,成為歐洲人的日常飲品。

到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咖啡館更成為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等人傳播交流新思想的絕佳聖地,人們在咖啡館裡討論時政,交換思想。

被咖啡改變的世界

盧梭


1789年7月12日,卡米爾·德牧蘭突然跳到桌上,慫恿客人拿起武器反抗政府。。。。。大家一番談論後,咖啡館裡的顧客確實離開了作為,走出了咖啡館,像人們後來直到的那樣推翻了法國君主體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