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宅出煩躁症?這些心理調節法很實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迅員 莫雲

一場疫情,全民成了廚子;醫護成了戰士;老師都成了主播;機關幹部成了門衛;家長都成了班主任;最神奇的是,小區門口的保安都成了哲學家,問的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終極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然後深情地給你一槍,看你是不是頭腦發熱了!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趙靜波教授表示,疫情之下,這樣的調侃,能緩解大家的心理情緒,特別是針對那些長時間宅家裡的學生和老年人,宅出煩躁和抑鬱等情緒。為此,她和我們分享生活中實用、簡單的心理小技巧,能幫助大家安頓身心。

宅家宅出烦躁症?这些心理调节法很实用

體驗環境

趙靜波教授表示,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其實對於我們的心理影響非常大。雖然現在復工復產了,但還是建議儘量少出門,多待家。所以,在目前的狀況下,家裡就成了我們生活的主要環境了。尤其是未開學的學生和老人,長宅家中多少會有煩躁、抑鬱等情緒。

她建議,可以嘗試“著陸技術”的心理調節方法。你可以隨手拿一樣東西,如一支筆、鼠標、小夾子等,仔細地去觀看,它是什麼顏色的?它是什麼形狀的?摸摸它,給你帶來什麼感覺?再聞聞,它有什麼氣味?如果你旁邊有一些小零食,你可以把它放在嘴裡,慢慢咀嚼,品嚐它的味道。

所謂“著陸技術”,其實就是把各種感官,視、聽、味、觸、嗅充分調動起來,當這些感官跟我們的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時候,也是注意力回到當下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去享受此時此刻的環境,常常選擇一樣東西這樣做,你就會不斷收穫活在當下、非常踏實、舒服的感受。

放鬆身體

身心是和諧統一的,我們身體放鬆了,心情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趙靜波教授教大家三個方法:

一、呼吸放鬆法:把雙手放在腹部,從鼻子吸氣,腹部膨隆,鼓起來,最好能夠堅持幾秒鐘,然後慢慢用嘴巴呼氣,腹部收回,這是典型的腹式呼吸,這樣能呼吸得更深更長,有利於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

二、肌肉放鬆法:吸氣的同時,握緊雙手,屏氣5秒鐘左右,開始呼氣,同時放鬆雙手,呼氣越慢越好。這樣我們呼吸,肌肉也隨著收緊和放鬆。這兩個方法可以交替使用。

保證良好的睡眠,每天晚上睡七八個小時,做一些手指操、頸部操以及八段錦,還有人練瑜伽,晚上睡前泡泡腳,洗個熱水澡,這些都有助於身體的放鬆和身體狀態的恢復。

調整認知

很多時候有一些人習慣於去思考負面的東西,或者從一些消極角度去想問題,其實這種消極,對我們會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心理學有一個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對於某種情境,你所形成的期望和預期。你期待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如果此刻你想要健康,想要快樂,你就要做積極的鼓舞和自我暗示。你可以說“我要健康,我要幸福的生活”,當你帶著這樣的一個期待,無論是自己的行為還是自己的生活,都會產生一種積極正向的感覺。針對疫情,各種消息都有,要多看權威的信息發佈,也可以用幽默的形式化解。

穩定情緒

趙靜波教授和大家做一個小實驗:看這個圖片上有一隻猴子,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我給大家10秒的時間,請你不要去想猴子,請問大家想到什麼?是的,我們頭腦裡都是猴子。

其實,關於情緒,我們越是不希望自己去想它,它很可能會更困擾我們。所以,對於出現的負面情緒,最好的辦法是,首先去覺察它,此時此刻我現在是焦慮嗎?擔憂嗎?接下來我們就去命名情緒,焦慮、擔憂,然後去接納這樣的情緒,此時此刻我擔憂了,然後把它表達出來。如果能夠這樣做,情緒反而會很快沒有了蹤影。

啟動行動

在這一段時間我們進行一些運動或者是鍛鍊,首先請大家抬舉雙臂,雙臂一直不停地往上抬,抬到頭頂的時候十指相扣,維持一會兒,然後再慢慢地放下來,可以轉肩、扭腰、踢腿等。

你還可以做一些擅長的事情,剛好利用現在的時間,把我們平常沒有時間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唱歌、畫畫、寫文章、聽音樂,或者是做一些手工,如織毛衣等,一些以前沒有時間讀的書,把它重新撿起來。現在剛好是我們可以擁抱我們自己愛好的時候。

除了自己喜歡的以外,心理學有一個原理,我們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會產生一些非常好的感覺。在目前的疫情下,對於周圍的人以及我的家人,我能做一些什麼?然後去實施,幫助人的過程中,我們會產生很好的體驗。

再推薦給大家一個很好地調節心理的好方法,寫感恩日記。積極心理學來說,我們學會感恩,去感謝我們身邊的人以及點點滴滴對於我們好的人,比如說朋友的一聲問候,或者是家人的關愛等,我們把這些點點滴滴的好意寫下來,積累的就是正能量。

在這段不能夠外出的時間裡,想一想自己的目標,制定一個計劃,然後去實施,這或許是可以回饋給自己的一個禮物。

挖掘資源

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內在資源,這對於支撐我們渡過難關非常重要,每當你遇到問題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以往有沒有碰過類似的困難?那時我是如何應對的?那些應對方法或者策略,可以用到現在的情境上嗎?

同時,可以去尋找一些外部資源,現在不能聚會,我們更多地跟家人待在一起,彼此互相關愛,多溝通,多討論,剛好在這一段能夠跟家人比較長的相處裡,談談家庭過去的趣事,現在的打算,以及未來的期待。通訊特別發達,我們可以通過視頻等跟同學和朋友保持連接,這樣做,也能起到比較好的支撐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