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常見病因)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

二、臨床表現

本病症狀輕重不一,與年齡、病原體、機體抵抗力及病變部位不同有關。年長兒症狀較輕,嬰幼兒則較重。

1.一般類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症狀:局部症狀:鼻塞、流涕、噴嚏、乾咳、咽部不適和咽痛等。全身症狀:發熱,熱度高低不一。嬰幼兒可驟然起病,高熱、食慾缺乏、咳嗽,可伴有嘔吐、腹瀉、腹痛、煩躁,甚至熱性驚厥。部分患兒發病早期可出現腹痛,多為臍周陣痛,無壓痛,可能為腸痙攣,與發熱所致反射性腸蠕動增強或腸繫膜淋巴結炎有關

(2)體徵:體格檢查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下頜和頸部淋巴結腫大、觸痛。肺部聽診一般正常。腸道病毒感染者常伴不同形態的皮疹。

一般病程約 2〜3 天至 1 周。如體溫持續不退或病情加重,應考慮炎症波及其他部位或發生繼發感染。

2.兩種特殊類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

病原為柯薩奇病毒 A 組,好發於夏秋季。臨床表現為急起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臨床體徵可見咽部充血,咽顎弓、懸雍垂、軟顎等處有 2〜4mm 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1〜2 天后破潰形成小潰瘍。病程 1 周左右。

咽結合膜熱

病原為腺病毒 3 型和 7 型,常發生於春夏季。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徵。可散發或發生小流行。臨床表現多呈高熱、咽痛、眼部刺痛。臨床體徵為咽部充血,可見白色點塊狀分泌物,周邊無紅暈,易於剝離,一側或兩側濾泡性眼結膜炎,伴球結膜出血。

三、診斷(鑑別診斷)

1.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與體徵以及某些特殊臨床表現診斷。

2.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以下疾病進行鑑別: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顯流行病學史。全身症狀重,如高熱、頭痛、咽痛、四肢肌肉痠痛

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較輕。

急性傳染病早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為各種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如麻疹、百日咳、猩紅熱,應結合流行病學史、臨

床表現及實驗室資料等綜合分析,並觀察病情演變過程加以鑑別。

急性闌尾炎

伴腹痛者應與急性闌尾炎鑑別。急性闌尾炎腹痛常先於發熱,腹痛部位以右下腹為主,呈持續性,有腹

肌緊張及固定壓痛點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過敏性鼻炎

某些學齡前兒童和年長兒童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咳嗽等症狀,可

持續超過 2 周或反覆發作,而全身症狀則較輕,應考慮過敏性鼻炎。

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峽炎應與手足口病鑑別。後者常見病原為柯薩奇病毒 A 組 16 型和腸道病毒 71 型EV71)。只有咽顎弓、懸雍垂、軟顎等處皰疹者,臨床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若伴手足掌側出現皰瘮者,則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

應告訴患兒家長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自限性和治療目的。注意休息、居室通風,多飲水、補充多種維生素;進行呼吸道隔離,防止交叉感染及併發症。

抗病毒藥

主張早期應用。常用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病毒唑),劑量為 10〜15mg/(kg·d),靜脈滴注或口服,療程為 3〜5 天。

抗生素

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繼發細菌感染者可選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藥物,療程 3〜5 天。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風溼熱、腎炎病史者,青黴素療程應為 10〜14 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