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崑山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處於上海與蘇州市區之間,崑山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人文文化,氣候溫溼潤,四季分明,空氣質量非常優良,是人們居住的良好地區;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那麼,來崑山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美食呢?一起來和大志看一下。

  • 陽澄湖大閘蟹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又名金爪蟹。產於江蘇崑山;

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

煮熟凝結,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滋味鮮美;

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個大體肥,一般三隻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達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黃毛,十肢矯健,蟹肉豐滿,營養豐富;

自古以來,陽澄湖大閘蟹即令無數食客為之傾倒,是享譽中國的名牌產品,章太炎夫人湯國黎女士有詩曰:“不是陽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 五色湯圓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五色湯圓以糯、粳米粉相配,包以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等5種配製的餡心,該湯圓甜鹹皆備,為膾炙人口的江南風味;

五色湯圓可謂賣相最好,粉紅、青綠、金黃、奶白以及棕褐色的湯圓各自口味不同;

餡料可以隨心所欲的加,好比黑芝麻、奶油椰蓉、花生醬等,不過為保證其五色,基本的用料還是有講究的,黃色的一般用南瓜,紅色的則是胡蘿蔔為主料,綠的是抹茶,橙色的則需要加入橙粉。

  • 蓴菜氽塘片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蓴菜,又名水葵,屬睡蓮科,為多年生宿根性湖沼草本植物,春、秋兩季應市,江蘇太湖盛產,蓴菜以嫩莖和嫩葉供食用,有清熱、利尿、削腫、解毒諸功效;

塘片,即塘鰭魚肉批成的片,此魚又名土䰾魚,虎頭鯊,體型短壯,長不過十餘釐米,頭大、身圓、尾稍平,肉質細嫩,崑山人以“菜花塘鱧魚”為春季美味;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蓴菜與魚作湯羹,由來已久,歷史上還有“蓴鱸之思”的典故。純菜氽塘片,蓴萊碧綠滑潤、清香脆嫩,魚肉潔白細嫩,湯清味鮮,為春季佳餚。

  • 母油整鴨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母油整鴨由新聚菜館名廚研創,已有七十餘年曆史,(母油,即“伏醬秋油”,醇厚鮮美,為醬油中上品);

整鴨,是用太湖綿鴨,烹製將活宰洗淨的鴨子,斬去兩腳,挖去尾臊子,配以豬爪、肥膘及紹酒、母油、精鹽、綿白糖、蔥結、薑片等佐料,用砂鍋以微火焐至酥爛,然後揀去蔥姜、肥膘、豬爪,加入熟冬筍、菜心、香菇等,另用炒鍋將熟豬油熬六成熱,投蔥段炸香,將它倒入鴨砂鍋,續燒數分鐘後,淋入麻油即可上桌;

其特點是湯醇不濁,鴨肉酥爛,色濃味鮮;由於湯被油麵蓋沒,看似不熱,一呷燙嘴。

  • 周市太和奧鴨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崑山奧味醬鴨,簡稱奧鴨,配方技藝源出清宮藥膳系列;

太和奧鴨其特點是色、香、味,營養四者俱佳,有“一家奧煮,滿街飄香”之譽;

周市太和館的奧味品,熔“奧”、“醬”兩種烹調技藝於一爐,製作成目前的奧味醬鴨,特點是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入骨。

  • 周市爊鴨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周市爊鴨是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周市鎮的特色美食;

周市爊味醬鴨,簡稱爊鴨,是崑山著名特產之一,其特點是色、香、味俱佳,有“一家爊煮,滿街飄香”之譽;

周市爊鴨,源遠流長,自古周市境內河湖縱橫密佈,蘆葦荒灘眾多,是野禽棲息繁衍的場所,農閒之際,農民有獵取野禽走獸之俗,銷售或自煮,故流傳著“自古原野飛禽集,獵取爊煮換米炊”的民謠;

周市爊鴨的做法:將鴨子宰殺去毛,開肚洗淨,先用旺火燒開,再以文火悶煮,然後放入用丁香、肉桂、甘松、茴香等十餘味中藥配製成的老湯滷汁內浸製而成;

其特點是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收骨,甘美無比,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老少皆宜,特別對老年人及病後虛弱者能起到健脾開胃的作用。

  • 清炒螺螄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

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

為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在食用螺類時一定要煮透,死螺不能吃,凡屑脾胃虛寒,便溏腹瀉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風寒感冒期間忌食,女子行經期間及婦人產後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 千燈肉粽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千燈肉粽外形姣俏玲瓏,聞之香氣撲鼻,入口油而不膩,數千年來聞名遐邇;

製作方法:用米籮淘好三四斤糯米,再去剪幾十張箬竹葉(或到市上去買),用溫水洗盡,再準備幾十根清白稻柴(或塑料包裝帶),三種材料準備好後就可裹粽子了;

裹粽子並不難,根據需要可裹成各式各樣的粽子:按外形分有枕頭粽、四角粽;按大小分有大粽子、小粽子;按用料分有白粽、肉粽、棗子粽、赤豆粽等;

裹好後,把粽子放在鍋裡悶燒一二個小時,燒時要上下翻動,沸水要蓋過粽子,停火後,粽子必須在鍋裡悶上二三個小時才能取出食用。

  • 千燈羊肉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千燈羊肉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因其肉香湯鮮、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遠近聞名;

千燈羊肉以本地產山羊為原料,以白燒羊肉、羊肉湯、羊糕和紅燒羊肉為主要品種,運用傳統獨特的烹飪技藝燒煮而成,白燒以湯色乳白,香氣濃郁,肉酥而不爛,口感鮮而不膩,常食不厭而聞名,近年又推出“全羊宴”等特色系列萊餚。品種達30餘種,分冷盆類、熱炒、燒烤類、湯類、點心類等;

1.冷盆類:羊腿、羊舌、羊心、羊肝、羊腰子、羊腳、羊肚、羊鞭、羊睪丸、羊糕等;

2.熱炒燒烤類:大蒜羊肉、雪菜羊肉、大蒜羊肚、紅燒羊肉、白燒羊肉、回鍋羊腳、羊肉串、椒鹽羊排、紅燒羊蹄、粉絲羊肉煲、羊腦燉蛋等;

3.湯類:鯽魚羊肉湯、羊肺血湯、清煮羊血湯等;

4.點心類:羊肉粽子、羊肉水餃、羊肉餛飩、羊肉面、羊糕面等。

  • 紅油爆魚面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奧灶館的紅油爆魚面具有“三熱 、兩重”的特點,三熱即是:熱碗--把碗浸入沸水中待用;熱魚--把爆魚放在發鑊裡保熱;熱面--面撈出後不在溫水裡過,兩重即是:重紅油,紅油就是氽爆魚的熟油;重青就是多放蒜葉末子,不喜蒜味者可事前申明“免青”即可;

香噴噴的面端上來時,乍看沒一絲熱氣,但是不留神喝一口湯,就會把舌頭燙痛,這是因為紅油把熱氣矇住了;

紅油瀑魚面選料十分講究,只用肥嫩、鮮活不落地的青魚來提湯做餃,煎氽爆魚注重下刀開料厚薄均勻,浸汁入味,蔥姜提香,麴酒解腥,倒入旺火熱鍋的植物油中氽至嫩黃,再加蔥、姜、冰糖、黃酒燴煮至棕紅色即可保溫待用。氽魚的油吸足蔥姜魚體之汁,色紅味鮮,用作“紅油”;

湯料用活青魚身上的粘液、血、鱗、鰓加水投鍋,煎煮而成,而麵條,現用的是機制細面,投鍋煮時水大透足,少投勤撈,保持水清,麵條撈在碗中,軟糯有勁,滑爽潤口,又因麵條的刀口裡有微孔,鮮味得以透人,故更味美。

  • 森林芡實糕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芡實糕,據說芡實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藥材,但當地的芡實糕做得香軟,嘗不出絲毫的藥味;

種類以“森林芡實糕”的為較多,有桂花、八珍、芝麻、薄荷的四種,另外還有核桃糕等點心,其他小店的芡實糕一般只有三個品種;

當然桂花的是最好吃的,嚼起來不僅齒頰留香,而且還有淡淡的甜意,決不是那種摻了大量白糖一吃就會發胖的糕點,女性一定會非常喜歡。

  • 長隆月餅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長隆月餅具有蘇式月餅的風格,但製作工藝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添加疏鬆劑,而是採用一種油酥和麵 的方式,皮層松酥,色澤光亮,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清脆,餡料不加水分,成品保質期長;

長隆月餅以素餡為主,有豆沙、椒鹽、百果、玫瑰、芙蓉等,製作精美,風味獨特,在江浙一帶久負盛名。

  • 醬汁肉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醬汁肉相傳在200多年前已有應市,當初叫酒燜汁肉,是用紅胭脂作為著色原料,後來改用紅米著色,進而改稱為醬汁肉;

蘇州醬汁肉,最有名的店鋪是陸稿薦熟食店,該店醬汁向選料嚴格,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確實獨具特色;

製作的過程是先將新鮮、肥瘦適宜的肋條豬肉,剔去骨頭,除掉奶脯,切成方塊。接著下鍋加水和紅米同煮,叫做“紅出水”,一般要煮一個小時左右,使肉色鮮豔,然後將肉撈起,用清水沖洗乾淨,再放入另一空鍋內;

這時鍋內四周和鍋底要放有蔑墊,墊上則放一層豬頭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條向用一隻豬頭肉作墊,墊邊四周再放豬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蔥、鹽等調味品也墊上後,就可以把“紅出水”後的肉放在鍋的中間。放好後,再把“紅出水”的湯倒人鍋中,直到肉都浸入湯中為止,把鍋蓋蓋嚴,用急火燒沸20分鐘後,將醬油和紹興酒放入,再以急火燒1小時40分鐘,從鍋中取出二缽頭滷,把白糖加人鍋中,再用急火燒30分鐘就成了,燒好以後,用竹尖把肉一塊塊地起鍋;

起鍋時要注意,鍋下不能斷火,宜用小火一直燒到起完為止,否則肉要起油。肉起鋼後,將鍋內剩餘的湯,加入紅米水和白糖,煎熬成稀糊水。顧客來買時,可將紅滷汁澆在肉上,隨買隨澆,使醬汁肉保持“色澤桃紅,甜而不膩,酥而不爛,人口而化”的特點。

  • 萬三糕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周莊的特產萬三糕已有數百年曆史,鎮上鄒氏家族繼承祖業,生產各式糕點,因用料講究,品種眾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費者青睞;

鄒氏先世早在明初就開設公茂茶食作坊,逢年過節,其鄰鉅富沈萬三家常訂購大批糕點贈送和招待親朋好友,後被傳作“萬三糕”;

改革開放後,周莊大力發展旅遊業,萬三糕成了傳統的旅遊食品,越做越精,從品種選料,工藝流程和規格質量都不斷革新,現在不但生產傳統的萬三糕和全福貢酥,還根據季節變化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生產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帶糕、薄荷糕、椒鹽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層糕、步步糕等20多種系列糕點;

糕米全用上等長粒糯米,經烘炒粉碎後,按祖傳配方加料,成型後,蒸糕、烘糕講究火候,人工刀切,從投料到成品包裝先後有八道工序,萬三糕最宜老人和兒童食用,目前萬三糕已成為旅遊者的理想食品。

  • 襪底酥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襪底酥”據說是錦溪人根據宋孝宗時宮庭茶點仿製而成的,它形如襪底,一層層油酥薄如蟬翼,咬起來清香鬆脆,吃到嘴裡有甜中有鹹,在江南一帶一直是人們爭相口嘗的傳統茶點;

“襪底酥”受人歡迎,在於精選配料,做工講究。用油酥和麵時要反覆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勻為止,這樣烘烤出來的酥餅才能一層層薄得透明,吃起來鬆脆爽口;

餡芯製作精細考究,原料配比嚴格,如做椒鹽酥所用的鹽,要在鑊子裡煨熟,擀麵仗擀細,小蔥要搗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餡。烘烤技術性很強,烘烤時師傅須一步不離地守在職邊盯住爐膛,直到酥餅呈現鮮亮的光澤、散發出清香時才出爐。

  • 正儀青糰子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青糰子是糯米粉摻入青菜汁揉成的,白糖豆沙豬油餡,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

  • 三味圓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三味圓,俗稱湯麵筋,用水面筋作皮,餡芯以雞脯肉、鮮蝦仁、豬腿肉加蔥、姜、黃酒等調料剁細精製而成,在雞湯內煮熟,皮薄餡嫩,晶瑩別透,集點心、菜餚、鮮湯為一盆。

  • 滿臺飛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滿臺飛”俗稱“水晶蝦”,為淡水蝦,身體長形,外披甲殼,活體呈現青綠色,帶有棕色斑點,薄而透明,故名;

蝦的頭部有長短一角各一對,有密排的細足,把它投入盆中,會向檯面四面八方跳躍,故被人們稱作“滿臺飛”。

  • 水紅菱
“舌尖上的美味”——崑山

錦溪“水紅菱”屬一年生浮葉水生草本植物,為菱角中優質口種之一,因其外殼色澤鮮紅,故稱水紅菱,錦溪水紅菱具有鮮嫩、殼薄肉厚的特點。

以上就是大志為您推薦的崑山的特色小吃,如果您有什麼好吃的推薦,可以給大志留言或私信;

喜歡大志的點贊,轉發加關注,每日更新,帶你們去吃遍祖國的美味,關注大志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