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炒米糖是很有特色的無為特色小吃,是小時候過年必吃的零食之一。

炒米糖有什麼類型,有芝麻加炒米的,有炒米加花生的,有光是炒米的

小時候,每到臘月十幾,村裡家家戶戶都會開始做炒米糖。每次做炒米糖時,父親總會滿面春風地先將大鍋洗淨擦乾,而母親則負責在灶下添放柴禾,期盼已久的做炒米糖開始了!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父親先往鍋裡放入鐵砂,待砂熱了以後,用小碗舀上一小把蒸熟曬乾的糯米粒,往鍋裡一放。接著,用一個小掃帚似的刷把快速翻炒,不一會兒,原本有點暗黃的米粒不知不覺地像一個個白白的小瓷娃似的笑著蹦了起來。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這時,父親拿起小鐵鏟子“唰”地一下連砂帶米全剷起來,倒入篩子裡,端起三下兩下一晃,砂像小“逃兵”一樣一個個從篩眼裡漏了下去,篩子裡留下的全是白白胖胖的炒米。就這樣父親炒了一鍋又一鍋,汗水也從父親的臉龐滑落而下。別小看這個動作,其實是有一點小竅門在的,如果你體力不夠,又掌握不好火候,將炒米提前剷出,炒米沒好,發不起來,這樣成不了好材料,如果過了火候,炒米糊了也廢了材料。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等炒米結束將其放入大盆後,就開始熬糖了。用黃糖或白糖,按米花的重量投放適量的糖,加水,放進一些姜塊,以慢火熬製,濃縮,那時,我們會圍在灶邊,目不轉睛地看著糖油泛起白泡,熬出汁來。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這時,父親用長長的筷子在裡面攪動著。不一會,糖汁冒著熱氣“噗嗤噗嗤”地吐出一個個奶黃色的小泡泡,彷彿向我們這些小饞貓發出引逗的怪笑。此時,筷子在父親手裡像推磨的把手,越轉越快,父親還時不時地用筷子頭挑起糖汁,放大眼細細地觀看,如同理髮師幫顧客燙髮時,會撩起幾根髮絲查看一般。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灶下,母親在小心翼翼地添減著柴火。父親像個總指揮,母親隨時聽他的發號施令來操作,不然火大了,上面的糖漿焦了,下面的還沒化透,這樣做出的糖就會苦澀,影響糖味。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熬糖這天也是我我們玩的最瘋的時候,我們時不時地跑到屋外,玩上一小會捉迷藏,再回家看看糖做得怎樣了。盼啊盼,終於盼到父親往大鍋裡倒炒米了。只見父親迅速拿著大鍋鏟“嘩啦嘩啦”不停地在鍋裡翻動,糖稀把炒米粘成了一個大團團。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父親又用手掐上一小點往嘴裡嚼一嚼。感覺適當時,再撒上適量的黑芝麻攪拌一會,就把這個大大圓圓的炒米團隆重而光榮地請出了鍋。我們在一旁也看得口水直流。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父親先支起寬大的案板,抱起米團往案板上“唰”地一放,用一個四四方方的木頭大模框往中間一套,再用手把米團往框邊空著的地方用力攤開,不一會兒,鬆軟的米團就被定格成方形米餅了,只是其表面粗糙,像一張長滿青春痘的臉。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接著,父親又拿來一個特製木墩子,放在米餅上用力一排排擀壓過去。等米餅結實舒展時,他才翻個面再緊緊壓一遍,做最後的定型。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接著,把大模框的一邊鬆開,對著米餅的四個邊“啪啪啪啪”一番拍打,等四邊平整後,才撤去模框,就這樣一個標準的正方形米餅被定製出爐了!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接著,父親把米餅切成一塊塊長條,這時母親也上來幫忙,迅速“咔嚓咔嚓”地把這些長條切成一片片的小糖塊。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此時,我和哥哥弟弟也蠢蠢欲動起來,搶著把這些糖塊如獲珍寶地按大人吩咐的那樣,一邊往搪瓷罈子裡“碼”,一邊撒上一層事先炒熟的米粉和案板上撒落已冷卻的糖碎末,這樣的糖就不會互相“纏綿”了。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而每當此時,我們也會忍不住津津有味地吃上幾塊這正宗香甜脆酥的炒米糖。

無為市各鎮地方小吃‘炒米糖’一種年味的記憶


如今,市場上這種炒米糖隨處可見,即使有人還保留著過去傳統的製作工藝,但我們再也不能和父母、兄弟姐妹圍在一起享受那溫馨的製作過程。難忘童年那原汁原味、餘香滿口的炒米糖,那是我童年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