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歸來話“醬酒”

當下,以貴州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市場零售價持續走高。人們對醬香型白酒的需求為什麼會持續生溫,需求為什麼這麼旺盛?日前,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應貴州省仁懷市宗親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勇先生邀請,走訪了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拜訪了醬酒大伽。

中國酒都仁懷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東界遵義市、南鄰畢節市,西接四川省古藺縣,北連習水縣。2004年被認定命名為“中國酒都”。

仁懷市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醬酒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漢代所產美酒就被漢武帝贊為“甘美之”。1915年茅臺酒榮獲巴拿馬金獎,從此享譽海外。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轉戰仁懷,用茅臺酒解乏療傷,再出奇兵,鼎定乾坤。

改革開放以後,茅臺古鎮煥發了青春,茅臺酒廠已發展到年產4萬多噸茅臺酒,擁有3萬多名員工的特大型企業。廠區內建有中國酒文化城,1999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證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茅臺酒釀酒工藝遺產群,供中外遊客觀覽。

神秘茅臺一瓶酒,一座城,3000年的故事,100年的傳奇。古鎮酒香撲鼻,風貌為坡屋頂,小青瓦、青磚牆、雕花窗、吊腳簷、馬頭牆。茅臺鎮的觀景臺,可鳥瞰茅臺古鎮全景,讓人心曠神怡。

中國酒文化城是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於1993年至1997年修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館,佔地3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2014年被評為4A級旅遊景區,是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城內建有中國酒源館、中國酒技館、中國酒韻館、中國酒俗館、中國酒器館、國酒茅臺館、中國名酒館、世界名酒館,全方位介紹了中國酒業的發展,展示了中國酒文化綿延千載的獨特魅力。縱觀酒文化城的奇林風光,五彩斑斕,秀麗優雅,酒香撲鼻,清爽宜人。

茅臺鎮溼潤的氣候特點為釀酒微生物的形成與繁衍,營造了適宜生存的環境,全身懷抱的地勢特徵使茅臺鎮放入一個天然的大酒甑,為釀酒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茅臺鎮特殊的自然環境,被譽為釀酒的風水寶地。此地氣候溼潤,土壤優良,神奇的美酒河鍾靈毓秀,特殊的紅纓子糯高粱適宜茅臺酒的釀造,經瀰漫在空氣中微生物種群的助力,成就了茅臺鎮盛產美酒的姻緣。

這兩年,由於醬香酒龍頭飛天茅臺價格居高不下,而且一瓶難求,因此也帶動了醬香型白酒市場的空前繁榮。不過,同樣是500毫升的醬香酒,同樣是53度,為什麼貴的幾千元,有的幾百元,有的一兩百元,還有的幾十元,這裡面除了品牌溢價因素之外,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曹大明(左)

茅臺酒廠原總工程師、仁懷市醬香酒產業發展戰略顧問、中國醬香酒釀酒專家、中國醬香白酒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曹大明先生介紹說:現在市場上常見的醬香型酒有三種,一是坤沙酒,二是碎沙酒,三是串沙酒。

沙酒,也叫麩曲酒,就是拿釀完大麴醬香酒的酒糟做母糟,加入新的粉碎的高粱來取酒,相對來說這種酒生產週期短,一般烤一兩次就可以把糧食中的酒取完,出酒率較高,品質比大麴醬香酒要差一些,不過這種酒也屬於糧食酒,市場上一些便宜的醬香酒就屬於這種類型。

串沙酒,也叫串香酒,這種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已經不屬於醬香型酒的範疇了,它的生產工藝是利用釀造坤沙酒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食用酒精進行蒸餾後生產出的產品,成本低、出酒快、品質差,喝了對身體也不好,市場上超低價位的所謂醬香酒,就是這樣的酒。

貴州仁懷宗親酒業有限公司,聘請茅臺酒廠總工程師彭英為生產顧問,採用古法傳統工藝,釀製醬香型白酒,以醬香型白酒的研發、精釀、生產、銷售為一體,致力於打造現代化的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生產的醬香型白酒,真正達到了酒體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後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等特徵。

“用傳統工藝,工匠精神,生產良心酒,生產老百姓買得起、喝得起的醬香酒是我們永恆的追求。”仁懷宗親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勇如是說。(呂佩義 潘致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