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篇,上醫治未病及病情發展進程

《黃帝內經》有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魏文王曾經問過扁鵲“你們家三兄弟,誰的醫術最為高明”。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疑惑地問道:“那為何你的名氣是最大的呢?”扁鵲回答說:“我家大哥治病,都是治病在他人未發病之前,一般人都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因此他的名氣無法傳播出去。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剛剛發起的時候,一般人都誤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因此他的名氣只能在本鄉里傳播。而我扁鵲治病,是在病情嚴重的時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都認為我醫術高明,名氣因此能傳遍全國。”

中醫治未病,即是一種超脫於時代的醫療養生理念,更是醫生德行高尚的完美體現。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櫃上藥蒙塵”。此乃中醫夙願,更是中醫治病之追求,中醫醫德之所在。

病之初在腠(cou)理,湯熨可治。病進,在肌膚,針石可及。再進,在腸胃,火齊可愈。深入骨髓,則無可奈何也。

這是扁鵲見蔡桓公所說的話,同樣也揭示了病情發展的過程,只要在發病之初能夠及時處理,得到正確的醫治,病情就不會再深。若得不到正確醫治或者如蔡桓公一般諱疾忌醫,則深入骨髓,不可救也。

自學中醫篇,上醫治未病及病情發展進程

也分太陽 陽明 少陽 太陰 少陰

厥(jue)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