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詞典》:引起鄉愁和回憶的美食,能夠治癒人的心理

吃貨詞典》作者崔岱遠,出版於2014年,隨後被譯為日文。“吃貨”一詞流行開來。這本書的內容按照美食的吃處分成三部分,[在家吃]的27種,[在街頭吃]的30種,[在特定飯店吃]的26種。但是書尾的索引[菜單]裡有250種以上的各式料理。

“很少有人會按照順序一頁一頁讀下去,雖然那樣讀完全沒有問題。可以像一般詞典一樣查找,從目次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料理,先去嘗一口喜歡的。”作者做了這樣溫馨的提示。

《吃貨詞典》:引起鄉愁和回憶的美食,能夠治癒人的心理

日文版封面


1 在家吃的美食引發了遊子的鄉愁

作者在第一部的[在家吃的美食]中說:“在家吃的美食不是昂貴的,而是能夠安心,放心吃的的食物。是那種濃厚的家庭氛圍滲到骨子裡,讓心感到溫暖的東西”。像紅燒肉,皮蛋,粽子。

提起老北京的家庭美食,肯定少不了炸醬麵。日語將它翻譯成醬醬面的發音。用大醬炒的肉和切絲的黃瓜胡蘿蔔等放到煮過的面上,拌著吃。紅紅綠綠的看著非常引人食慾。據說大醬的廣泛使用要歸功於努爾哈赤,他為了部下士兵的身體著想,指示多用大醬,隨後在北京流傳開來。當年奧巴馬到北京時就指名要吃炸醬麵。

《吃貨詞典》:引起鄉愁和回憶的美食,能夠治癒人的心理


另一種適合在家吃的美食還有涮火鍋,用筷子夾住兩三片薄薄的羊肉,在鍋裡擺動兩三下即可,時間要不長不短剛剛好才好吃,然後蘸著自己喜歡的醬送進口中,那一刻的感覺無比幸福。看到這兒,我不由得嚥了口口水,在日本太難吃到正宗的涮火鍋了。

“北方的冬天連吐出去的氣息都能被凍住,北風吹著雪花的冬夜裡,一家人圍著桌子涮火鍋,那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鍋傳遞著人間煙火,吃下去的每一口都是溫暖”,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差點勾出我的眼淚。這是離家的遊子才能懂的鄉愁。

作者說“涮火鍋就是要和最親近的家人一起吃”,吃的是美食,享受的是親情。我們長大成人後,各自成家立業,遠離父母親人,能回到家鄉,和父母親人一起安安靜靜吃一頓飯都是那麼奢侈。余光中在《鄉愁》中說“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在外的遊子們,隔著山隔著水的是另一頭的家。

《吃貨詞典》:引起鄉愁和回憶的美食,能夠治癒人的心理


2 在街頭吃的美食勾起了美好的回憶

在上海,長沙,南京等長江中下游城市,有吃臭豆腐的習慣,臭不可聞的臭豆腐,吃到嘴裡的感覺是美味無比的。“地方不同,發酵的方法也不同,吃法也千差萬別”,在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可以說吃有些臭的發酵食品就是“一種生活形態”,提起紹興,馬上讓人想起茴香豆,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中學學過的《

孔乙己》,紹興酒就著茴香豆,便宜卻滿足。在咸亨小酒館裡,有多少辛酸苦辣,隨著茴香豆一粒一粒嚥進肚裡。

臭豆腐和茴香豆被收錄在第二部的[在街頭吃的美食]中,在這一部分,還介紹了手擀牛肉麵的牛大碗,添加各種蔬菜的雲南過橋米線,廣東的涼茶等等。看到這些熟悉的料理,有沒有勾起一些回憶?

我是看到臭豆腐那一篇,馬上想起臺灣的一個老朋友,在九份那個擁擠的小小店鋪裡,一邊鼓起腮幫子吹氣一邊用手捏住鼻子準備吃臭豆腐的情景,而且馬上就給他打了個電話聊了幾句。

看,這正如作者崔岱遠所言“樸素無華的街頭小食,充滿獨特的味道,哪怕是吃一千回,也會勾起心底的回憶”。

3 在特定地方吃的美食治癒了人的心理

在第三部分的[在特定飯店吃的美食]中,介紹了許多非常有名的飯店,“去飯店吃飯,既是去吃精緻的味道,也是慕名,加上百年老字號的名聲,裝在盤中的菜餚就更添加了一種獨特別緻的味道。”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是江南名城,風光秀麗,為什麼蘇州在杭州前面呢?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給了答案,因為蘇州的美食比杭州要多。

《吃貨詞典》:引起鄉愁和回憶的美食,能夠治癒人的心理


蘇州的代表菜是松鼠鱖魚,傳說清朝皇帝乾隆私下蘇州就是去松鶴樓吃這道松鼠鱖魚。鱖魚是一種淡水魚,在魚身上精心切出細口,炸成金黃色,淋上汁,因其形狀極像了乍起毛的松鼠故而得名。

杭州有道名菜叫西湖醋魚,是西湖湖畔創業於1848年的百年老字號[樓外樓]的招牌菜,將西湖的草魚糖醋紅燒,用的是西湖產的蓮藕澱粉勾芡。

“滑潤細膩的芡汁澆滿魚形的盤子,簡直像快要凝固的琥珀,在琥珀中間包著的魚像活著一樣欲掙扎而出”,作者這樣回憶第一次去杭州初次吃西湖醋魚的感動,並感嘆說“想要吃西湖醋魚,就得去杭州”。

作者介紹了北京烤鴨,外國人一提起中餐就少不了的一道菜。讓人意外的是,北京的烤鴨居然是南來的外來戶,書中說,北京烤鴨的前身是金陵鴨,是明朝的高級御膳,明朝的永樂帝從南京遷都時,帶著它去了北京。當時不叫烤鴨,稱為炙鴨子或南爐鴨。

《吃貨詞典》:引起鄉愁和回憶的美食,能夠治癒人的心理


清末創業的全聚德用獨特的手工做出來北京烤鴨並推廣,現在舉世聞名,不過當時叫燒鴨子,烤鴨這種叫法是在1930年以後開始的。

提起川菜,是不是條件反射一樣感覺嘴裡火辣辣的,大多形容川菜時少不了麻和辣,麻來自於花椒,辣來自於辣椒。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很早以前的川菜不是麻辣的,“實際上,四川人開始吃辣是清末同治年間,到了光緒年間辣椒才成為川菜調料裡的主角”,作者這麼寫道。而且還介紹了,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借反面角色冠曉荷之口說出了“地道的川菜絕對不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方水土真正指的是不同的飯菜養出了不同的胃口,不同地域的不同飲食,讓離家的人一看到那道菜就想起家鄉想起那個地方,雖然在通訊交通都發達的現代,在哪兒都能找到相似甚至一樣的飯菜,可是吃到嘴裡,就是差了那麼些韻味。作者說“人們對於美食的想法與回憶,往往和吃美食的地方有關”就是這個意思了。

4 結語

萬能青年旅店樂隊有句歌詞“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說到底,世上許許多多都是浮雲,只有人和食物是有溫度的,美食具有強大的治癒力量。末那大叔說“廚房飄出來的炊煙,是一種人情溫暖的象徵。有時候家之所以為家,不過是因為那廚房中的煙火氣息帶來的幸福感和所醞釀的各種親密關係”。

美食像調節器,孤獨時給人以陪伴,傷心時給人以安慰,開心時增加幸福感。有時候,美食還是人和人的關係,和一個人一起享受喜歡的美食,同時也是打開心扉互相接納對方的時候。

正如《孤獨的美食家》開頭所說“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吃飽,在那短暫的時間裡,隨心所欲,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和事所打擾,無所顧慮的享受美食,這種行為正是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癒方式”如果生活是苦澀的,美食就能帶來暫時的甜蜜,治癒人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