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最近上網觀察,發現李子柒的YouTube賬號上關注她的粉絲越來越多,許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她能大火,後來才明白是因為李子柒過的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是我們所向往的。

但在一百多年前,國外也有一位類似於李子柒一樣的人物,在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他自己一個人在瓦爾登湖附近建造了一所房子,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而他所寫的《瓦爾登湖》也在出版後成為暢銷全球的書。

細想,這部小說,僅僅是因為在瓦爾登湖生活才引起眾多人喜愛嗎?在我看來,不是的。我們喜愛的,除了在瓦爾登湖旁邊自給自足的生活,更多的是在田園牧歌當中所悟出來的人生哲理。


《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01、梭羅在瓦爾登湖旁邊的所感所悟

梭羅來到瓦爾登湖的初心是為了逃離工業社會的繁忙,他認為為了多賺點錢,人們一直在過著忙碌的生活。可是,人生真的需要那麼多錢嗎?於是,他來到了瓦爾登湖。並在那裡悟出了許多想法和感悟。

1、在物質方面:追求簡樸,人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物質

梭羅在住到瓦爾登湖後,自己動手蓋房子,種食物。這些安逸的生活,讓他感受到了一個道理。其實,我們對衣服的追求,保暖就好。那些所謂的奢侈品,其實只不過是資本家為了刺激消費所營造出來的幻覺。

至於房子,想想不免覺得好笑。自己在瓦爾登湖旁邊蓋一棟房子,所有的花費在18美元,那麼為什麼現在一座房子要賣的這麼貴呢?是不是我們對房子的定義改變了?原本我們只是需要一座房子保暖,給人安全感,可是現在房子卻變成了階層的象徵,房子的定義,已經從保暖變成了炫耀自己財富和實力的象徵。

除了平時的衣服和住行,我們還發現我們的教育已經漸漸的“脫離地氣”,我們教孩子語數英,可是我們卻沒有教孩子如何和大自然相處,以及如何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而這些,是孩子們所必須有的技能。

在我看來,梭羅所說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現在有的事情。這讓我想到很多女孩,寧願不吃飯,花花唄,也要買大牌包包和衣服,甚至社會上還鼓吹精緻的女孩自帶燒錢屬性。但我認為,其實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漂亮的衣服,精緻的包包。其實,一個人,這一輩子,所需要消耗的東西,真的不多。

不僅如此,我其實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中國大部分人鼓吹結婚要房子。而在國外,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在租房子,到底是房價本來就這麼貴?還是我們把房子賦予了某些定義,讓他成為一個年輕人所買不起的奢侈品呢?

2、在思想方面:萬物都有著自己的軌跡在運行,而人,在大自然面前永遠都是卑微的

梭羅在搬到瓦爾登湖後,脫離了工業社會的喧囂,便開始在大自然中找尋和大自然相處的方法。他觀察過樹木草業,也觀察過花朵鳥獸。他發現,每種生物都有著自己的軌跡。成長,開放,凋謝,這是萬物的軌跡。

至於人,雖然現在已經處在工業社會了。可是,我們縱使有再多的工具,再多的便利,面對大自然,我們終究是渺小的。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是整個地球的一部分,而不是這個地球的主人。

細細想來,人類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社會,用了上千年的時間。而現在,擁有了無數科技的我們,漸漸膨脹了。我們以為,我們是大自然的主人。殊不知,其實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包容。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的一部影片《攀登者》,人類曾試圖去征服大自然,可大部分的人卻被大自然征服。因為工業的發展,我們破壞了環境,造成無數的動植物瀕臨滅絕。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警告,也告訴我們,我們對大自然,永遠要保持敬畏之心。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永遠都是渺小的。

3、在生活方面:早睡早起,自給自足,田園牧歌的生活卻讓人有著高度的專注力

在生活方面,遠離了工業社會的梭羅,在瓦爾登湖也恢復了古代一般的生活:早睡早起。早上感受著被陽光喚醒,被鳥獸蟲魚喚醒。晚上,萬籟俱靜,遠離了電子產品,要不在屋裡看書,要不就早早睡覺。

瓦爾登湖是個不太發達的城鎮,自然沒有便利的超市。而且這裡的大部分人,幾乎都是種植蔬菜。梭羅也是,在屋外開墾著一些田地,種植土豆、蔬菜等。這就是他的大部分食物來源。

或許有人會說,那麼累,梭羅還怎麼看書?可恰恰相反,因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雖然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能讓他有高度的專注力看書。或許,這可能也是因為鄉村生活沒有別的娛樂,看書除了能打發無聊的時間,也可以讓一個人在有限的選擇裡高度集中。

我認為,瓦爾登湖的生活,其實就是像古代陶淵明的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梭羅看書可以看得那麼專注。不僅如此,梭羅的生活更像是李子柒的生活。在大山中,找到一些果子,或者自己種著的一些食物,平時就拿那些食物做美味佳餚。

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慢生活,正是在過著忙碌生活的我們的反面。工作後的我們,每天都在過著996的生活,自己的時間幾乎沒有。我們有多久沒早睡過,也有多久沒有自己好好的煮著可口的飯菜。在大城市的我們,忙碌著工作,每天吃著外賣。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忘記了自己。


《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02、《瓦爾登湖》和極簡主義:為什麼我們一直買買買?

看完《瓦爾登湖》,我看到梭羅的生活方式我更多的是想到這幾年很流行的一個詞:極簡主義。在我看來,梭羅這種生活方式幾乎是極簡主義的鼻祖。但是,極簡主義,我們都知道。為什麼還是控制不住的買買買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我們自己活得很“焦慮”

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在努力的過著“標配”人生。25歲應該月入幾萬,28歲應該有房有車。剛畢業的我們,對著朋友圈的各種“雞湯”活得很焦慮。

曾經,我們以為,我們畢業後可以月入幾萬,但是現在,發現現實和理想落差太大。也因此,我們看著別人可以月入幾萬,因此自己會越來越焦慮。不僅如此,隨著父母年紀的增長,我們對父母越發的愧疚。可是想把父母帶在身邊,卻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

人到中年,活得越來越焦慮。

其次,我們受到了消費主義的影響

現在打開網絡,幾乎都是宣傳著“精緻女孩不可不買的單品”“女生這一生怎麼可以沒有香水和口紅呢?”等等。這些無處不在的消費觀念在我們的生活裡侵蝕著我們。

因此,也有許多女孩,受到了這些消費主義的影響。因此,這也引發了月入三千買三萬的包包,或者是前段時間很流行的大學生貸款。可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買一件東西,到底是我們需要,還是隻是流行。

受到消費主義影響的男孩們和女孩們,殊不知,這是商家的一個策略。而我們,在策略下,買的越來越快樂,可是卻活得越來越貧窮。

最後,我們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理財教育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書,叫《小狗錢錢》,裡面大致講述一隻小狗,教女孩存錢,併為她擺脫家裡的財務困境,讓她有許多的存款。並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如何理財的事情。

在我看來,這本故事其實非常好。但細想,我們從小其實並沒有受到良好的理財教育。小時候,爸爸媽媽只會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我們不知道怎麼樣理財。因此,可能我們每個月工資很高,但我們的財富卻很少。

反觀西歐的一些國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如何使用財富。也如何通過自力更生獲取財富。因此,很多大學生是自己打工賺取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而我們,則享受著父母的饋贈。對金錢,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久而久之,我們就活成當代的“隱形貧困人口”。


《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03、梭羅和陶淵明的異同

看到《瓦爾登湖》,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陶淵明。在我看來,他們都是醉心於山水之間的兩個自由人物。那麼他們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呢?

1、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在辭官以後,找了個偏僻的地方,開始了“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的生活。每日裡,除了耕田、喝茶,就是看書、畫畫,這種悠哉的生活讓他感受到了別樣的隱士般的快樂。

而梭羅也是如此,他在瓦爾登湖旁邊,自己建了棟房子。每天在山野中散步,照料著田地裡的蔬菜,晚上還在家裡看書、睡覺。這種田園生活讓梭羅體會到了遠離城市的美妙。

2、都傾向於在慢生活中找尋人生

在中國,我們知道有許多詩人的第二個職業是官員。如,范仲淹、蘇軾等人。他們在朝堂中看到不公之事,會寫詩來找尋人生感悟。而反觀陶淵明,他遠離了朝堂生活,在安靜的田園中,找尋人世間的美好,看到大自然的美妙。

而梭羅,他認為處在工業時代,所有人都不願意慢下來。因此,他討厭過這種飛快的生活,因此他搬到了瓦爾登湖。而在瓦爾登湖旁邊,他看到了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在自然中,他感受到了慢生活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因此,寫出了《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那麼,梭羅和陶淵明有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在我看來,肯定是有的,並且可以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陶淵明因為受到官場打擊才選擇田園生活,而梭羅是因為討厭工業社會而選擇田園生活

陶淵明當時因為受不了朝堂的腐敗和黑暗,因此辭官選擇歸隱田園。他選擇歸隱田園是被迫的。他內心依舊有國家大事,可是卻迴歸田園。這麼看來,他的選擇更多的是被迫的。

反觀梭羅,他選擇迴歸田園生活是因為他不喜歡工業社會的發展。他希望,可以過一種慢生活。而這種選擇是主動的。他想主動的體驗曾經的生活,曾經的愉快。因此,他內心願意過著這一種生活。這是一種主動的選擇。

細想,我認為,陶淵明選擇田園生活,除了被迫,更多的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梭羅選擇田園生活,是自己主動願意的。他更多的是代表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生活。

其次,陶淵明在田園生活中過完了後半輩子,而梭羅只是實驗般的過了幾年

陶淵明在辭官的時候,大約三四十歲。而也在那時候,他在田園中過完了他的後半輩子。對他來說,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殘忍。雖然他很喜愛田園生活,可從他的詩歌裡,也能讀到一股仍掛念著國家大事的情懷。可他也知道,他沒辦法拯救,因此,他選擇逃避,也因此度過了他的後半輩子。

而梭羅在選擇田園生活的時候,除了不喜歡工業社會的快。更多的是好奇,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錢。他選擇搬到瓦爾登湖,除了喜歡慢生活,更多的是,他的生活是帶著一種實驗性質的。而實驗過完了,他就要回歸到大城市了。

總結來說,在我看來,陶淵明選擇自我囚禁在田園生活中,而梭羅,只是把田園生活當成一個實驗。在實驗中,找到結果。實驗結束,生活也該回歸正常了。


《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04、你願意過瓦爾登湖一樣的生活嗎?

讀完整本書,不得不說,瓦爾登湖的生活讓人非常羨慕。可如果,讓我這輩子都過瓦爾登湖一樣的田園生活,我的選擇是:不願意。

對於少年的我們來說,我們年少的選擇關係著我們這一輩子的選擇。而年少,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教育。而大城市的教育資源,是田園生活所不能比的。這也讓我想到曾經有這麼一篇報道,現在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寒門學子越來越少。除了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更多的是眼界和知識的差距。因此,對於少年時代的我們來說,我不願意。

對於中年時代的我們來說,我們的責任是賺錢養家。上有老,下有小。是壓在每個中年人身上的重擔。雖然,我們可以選擇耕田,但這種工作方式,卻未必能讓我們很好的養家。城市,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發展資源。這是田園生活不能比的。這也是城市和鄉村的差距。

對於老年時代的我們來說,或許可以終於找個地方休息了。但是老年時代的我,依然不願意。因為,這時候,我們會面臨著許多病痛。生老病死,是一個人抗拒不了的人生旅程。而大城市,有更多的醫療資源。

所以,我其實終於理解,為什麼我們都羨慕李子柒。卻不願意過李子柒一樣的生活。因為,我們沒辦法逃離我們身上的責任和擔子。其實,很慶幸李子柒可以在展示中國田園生活的視頻中成功。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李子柒。

那麼,成為不了李子柒的我們,可以選擇的大概就是在城市中,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儘快在一個地方安定下來。這是許多中國年輕人的追求,也是很多父母們的希望。


《瓦爾登湖》:在工業社會的我們,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田園牧歌


結語:

跳出《瓦爾登湖》這本書,在看到瓦爾登湖生活的美好後,也請反思,我們的生活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物品。我們買一樣東西,到底是為了自己需要還是要跟隨潮流而買。

我認為,我們對田園生活,大概只能旅遊一般的過幾天,卻沒辦法過這一輩子。我們有沒辦法逃脫的責任,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羨慕李子柒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