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料ISEE書籍推薦第四期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Hello 大家好!歡迎來到每日有料ISEE書籍推薦第四期。本期為大家推薦的是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小編也是在網上溜達時看到這本書,隨後便被書裡的內容折服了。首先我們來說說這本書的內容便於大家理解。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其中《瓦爾登湖》共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幾經循環,直到最終實現為止

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開頭與其中幾個片段。

當我寫後面那些篇頁,或者後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地生活著,在森林中,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爾登湖的湖岸上,在我親手建築的木屋裡,距離任何鄰居一英里,只靠著我雙手勞動,養活我自己。在那裡,我住了兩年又兩個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過客了。

  要不是市民們曾特別仔細地打聽我的生活方式,我本不會這般唐突,拿私事來引起讀者注意的。有些人說我這個生活方式怪僻,雖然我根本不覺得怪僻,考慮到我那些境遇,我只覺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有些人則問我有什麼吃的;我是否感到寂寞,我害怕嗎,等等。另有些人還好奇得很,想知道我的哪一部分收入捐給慈善事業了,還有一些人,家大口闊,想知道我贍養了多少個貧兒。所以這本書在答覆這一類的問題時,請對我並無特殊興趣的讀者給以諒解。許多書,避而不用所謂第一人稱的"我"字;本書是用的;這本書的特點便是"我"字用得特別多。其實,無論什麼書都是第一人稱在發言,我們卻常把這點忘掉了。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會暢談自我,談那麼多了。不幸我閱歷淺陋,我只得侷限於這一個主題。但是,我對於每一個作家,都不僅僅要求他寫他聽來的別人的生活,還要求他遲早能簡單而誠懇地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得好像是他從遠方寄給親人似的;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若生活得誠懇,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了。下面的這些文字,對於清寒的學生,或許特別地適宜。至於其餘的讀者,我想他們是會取其適用的。因為,沒有人會削足適履的;只有合乎尺寸的衣履,才能對一個人有用。

  我樂意訴說的事物,未必是關於中國人和桑威奇島人,而是關於你們,這些文字的讀者,生活在新英格蘭的居民,關於諸君的遭遇的,特別是關於生逢此世的本地居民的身外之物或環境的,諸君生活在這個人世之間,度過了什麼樣的生活哪;你們生活得如此糟糕是否必要呢;這種生活是否還能改善改善呢?我在康科德曾到過許多地區;無論在店鋪,在公事房,在田野,到處我都看到,這裡的居民彷彿都在贖罪一樣,從事著成千種的驚人苦役。我曾經聽說過婆羅門教的教徒,坐在四面火焰之中,眼盯著太陽,或在烈火的上面倒懸著身體;或側轉了頭望青天,"直到他們無法恢復原狀,更因為脖子是扭轉的,所以除了液體,別的食品都不能流入胃囊中",或者,終生用一條鐵鏈,把自己鎖在一株樹下:或者,像毛毛蟲一樣,用他們的身體來丈量帝國的廣袤土地;或者,他們獨腳站立在柱子頂上——然而啊,便是這種有意識的贖罪苦行,也不見得比我天天看見的景象更不可信,更使人心驚肉跳。赫拉克勒斯從事的十二個苦役跟我的鄰居所從事的苦役一比較,簡直不算一回事,因為他一共也只有十二個,做完就完了,可是我從沒有看到過我的鄰人殺死或捕獲過任何怪獸,也沒有看到過他們做完過任何苦役。他們也沒有依俄拉斯這樣的赫拉克勒斯的忠僕,用一塊火紅的烙鐵,來烙印那九頭怪獸,它是被割去了一個頭,還會長出兩個頭來的。

  我看見青年人,我的市民同胞,他們的不幸是,生下地來就繼承了田地、廬舍、穀倉、牛羊和農具;得到它們倒是容易,捨棄它們可困難了。他們不如誕生在空曠的牧場上,讓狼來給他們餵奶,他們倒能夠看清楚了,自己是在何等的環境辛勤勞動。誰使他們變成了土地的奴隸?為什麼有人能夠享受六十英畝田地的供養,而更多人卻命定了,只能啄食塵土呢?為什麼他們剛生下地,就得自掘墳墓?他們不能不過人的生活,不能不推動這一切,一個勁兒地做工,儘可能地把光景過得好些。我曾遇見過多少個可憐的、永生的靈魂啊,幾乎被壓死在生命的負擔下面,他們無法呼吸,他們在生命道上爬動,推動他們前面的一個七十五英尺長,四十英尺寬的大谷倉,一個從未打掃過的奧吉亞斯的牛圈,還要推動上百英畝土地,鋤地、芟草,還要放牧和護林!可是,另一些並沒有繼承產業的人,固然沒有這種上代傳下的、不必要的磨難,卻也得為他們幾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軀,委屈地生活,拼性命地做工哪。

  人可是在一個大錯底下勞動的啊。人的健美的軀體,大半很快地被犁頭耕了過去,化為泥土中的肥料。像一本經書裡說的,一種似是而非的,通稱"必然"的命運支配了人,他們所積累的財富,被飛蛾和鏽黴再腐蝕掉,並且招來了胠篋的盜賊。這是一個愚蠢的生命,生前或者不明白,到臨終,人們終會明白的,據說,杜卡利盎和彼爾在創造人類時,是拿石頭扔到背後去。詩云:

Indegenusdurumsumus,experiensquelaborum,

Etdoeumentadamusquasimusoriginenati。

後來,羅利也吟詠了兩句響亮的詩:

"從此人心堅硬,任勞任怨,

證明我們的身體本是岩石。"

真是太盲目地遵守錯誤的神示了,把石頭從頭頂扔到背後去,也不看一看它們墜落到什麼地方去。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這本書的歷史背景,看看那個時代的生活是怎樣的。

19世紀上半葉的正處於由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伴隨著社會工業化的腳步,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了社會大眾當時普遍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想和思想佔絕對主導地位。同時,也刺激著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人們都在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著。聚斂財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人們瘋狂、貪婪、過度的拉取、霸佔有限的自然資源,開墾荒地的同時,大面積的森林也隨之消失,大機器的轟鳴聲隨處可聞,而鳥兒的歌聲卻很難尋覓。人們無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後也遭到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導致森林覆蓋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物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等等一系列的,使得整個自然生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汙染,而且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

從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之後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爾登湖》。

小編的朋友也曾經買過這本書,當我問他讀的怎麼樣時。他的回答倒是頗為中肯。"很難理解,讀不下去,太安靜了。"這是他的回答,想來很有趣。確實記錄一個人零零散散的生活很乏味,像是在記日記。小編也曾有過看不下去的時候,為了鼓勵自己,特意選擇了一個時間段,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畫上一個小時左右來慢慢讀,讀的久了,便成為了一種習慣,也開始喜歡上這本書。

這本書裡還包括這很多動物植物的介紹,小編讀到這些內容時,很驚歎作者的知識儲藏,沒有想到可以這麼詳細。下面不如我們來讀一讀這些片段。

我的房子是在一個小山的山腰,恰恰在一個較大的森林的邊緣,在一個蒼松和山核桃的小林子的中央,離開湖邊六杆之遠,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從山腰通到湖邊去。

在我前面的院子裡,生長著草莓,黑莓,還有長生草,狗尾草,黃花紫菀,矮橡樹和野櫻桃樹,越橘和落花生。

五月尾,野櫻桃在小路兩側裝點了精細的花朵,短短的花梗周圍是形成傘狀的花叢,到秋天裡就掛起了大大的漂亮的野櫻桃,一球球地垂下,像朝四面射去的光芒。

它們並不好吃,但為了感謝大自然的緣故,我嚐了嚐它們。

黃櫨樹在屋子四周異常茂盛地生長,把我建築的一道矮牆掀了起來,第一季就看它長了五六英尺。它的闊大的、羽狀的、熱帶的葉子,看起來很奇怪,卻很愉快。

在晚春中,巨大的蓓蕾突然從彷彿已經死去的枯枝上跳了出來,魔術似的變得花枝招展了,成了溫柔的青色而柔軟的枝條,直徑也有一英寸;有時,正當我坐在窗口,它們如此任性地生長,壓彎了它們自己的脆弱的關節,我聽到一枝新鮮的柔枝忽然折斷了,雖然沒有一絲兒風,它卻給自己的重量壓倒,而像一把羽扇似的落下來。

在八月中,大量的漿果,曾經在開花的時候誘惑過許多野蜜蜂,也漸漸地穿上了它們的光耀的天鵝絨的彩色,也是給自己的重量壓倒,終於折斷了它們的柔弱的肢體。

在這一個夏天的下午,當我坐在窗口,鷹在我的林中空地盤旋,野鴿子在疾飛,三三兩兩地飛入我的眼簾,或者不安地棲息在我屋後的白皮松枝頭,向著天空發出一個呼聲;一隻魚鷹在水面上啄出一個酒渦,便叼走了一尾魚;一隻水貂偷偷地爬出了我門前的沼澤,在岸邊捉到了一隻青蛙;蘆葦鳥在這裡那裡掠過,隰地莎草在它們的重壓下彎倒;一連半小時,我聽到鐵路車輛的軋軋之聲,一忽兒輕下去了,一忽兒又響起來了,像鷓鴣在撲翅膀,把旅客從波士頓裝運到這鄉間來。

我也並沒有生活在世界之外,不像那個孩子,我聽說他被送到了本市東部的一個農民那裡去,但待了不多久,他就逃走了,回到家裡,鞋跟都磨破了,他實在想家。他從來沒有見過那麼沉悶和偏僻的地方;那裡的人全走光了;你甚至於聽不見他們的口笛聲!我很懷疑,現在在馬薩諸塞州不知還有沒有這樣的所在。

如果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讀讀這本書。當然如果你有對這本書新的見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那麼今天推薦的書籍就到這裡,一人一心得,一人一體會,我們下期再見。


每日有料ISEE書籍推薦第四期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