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不必讀?用3刷經驗助力你讀懂《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創作的散文集,被公認為美國文學中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甚至有的人將其列為人生必讀的書目之一。然而,遺憾的是很多讀過的人都會有一種難以一直讀下去的感覺。作者筆下優美的自然風光令人神往,但翻過幾頁後卻又覺得平平無奇,難以讀下去。今天筆者就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從創作背景、難讀的原因、以及閱讀的技巧三個方面來解析一下這本《瓦爾登湖》的正確打開方式。

讀不懂,不必讀?用3刷經驗助力你讀懂《瓦爾登湖》

創作背景

19世紀上半葉,美國正值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的腳步,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滋長了極度可怕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物質上的豐裕,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犧牲自然環境,謀求發展。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記錄了下來,並在整理之後出版出來,即《瓦爾登湖》。

讀不懂,不必讀?用3刷經驗助力你讀懂《瓦爾登湖》

關於《瓦爾登湖》為什麼難以一直讀下去,我覺得大部分都存在這兩個問題:

首先,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當代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少有人有大量自由的時間投入到閱讀上,大多數人閱讀的目的可能都是我需要裡面的某種方法論或者說某個技巧,而對於書中的世界觀,甚至是關於書中某個事件或者某個現象,則很少有人去思考其現實意義。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更容易讀懂工具書、雜誌等類可以直接獲取主要信息的書籍。而對於散文隨筆等形散而神聚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書籍則沒多大的耐心,故而讀不懂。遺憾的是《瓦爾登湖》就是這樣一本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散文集,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而採用一目十行的閱讀方式,讀不懂,讀不下去自然也就可以解釋了。

記得我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時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從一開始的每天幾頁到後來的每天一頁甚至好多天都不讀一頁,最後書翻完了也就直接忘了。第二遍讀了快一個半月,基本上也是想起來就讀一點,能讀多少是多少,到後來也就記住其中的些許片段。第三遍則是每天都讀,大概一個星期左右讀完,這一次算是領略到了作者獨處瓦爾登湖畔,過著極簡的生活,享受自然風光的美好,批判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讀不懂,不必讀?用3刷經驗助力你讀懂《瓦爾登湖》

至於另一個難以讀下去的原因則是閱讀的習慣不好。大部分人讀的最多的書可能是小說,對於書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可以有一個很直觀的印象,所以在讀《瓦爾登湖》時也就習慣性的去尋找貫穿全書的脈絡,隨便讀了幾頁後發現既沒有清晰的時間線索也沒有明確的空間轉移痕跡,再加之不注意內容的理解,自然也就難以讀下去。

說了這麼多,該怎麼讀《瓦爾登湖》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裡再提供三個閱讀建議

首先,瞭解本書的寫作背景。相信在瞭解了本書的寫作背景以後,你對於書中

“一整天,這匹火駒都在田野裡奔馳,只有主人休息的時候,他才停下來。我常常為它那沉重的腳步聲和傲視一切的哼哼聲喚醒,而到了遙遠的森林峽谷裡,它卻遭到了冰雪的阻擋,他一直忙到晨星時分才回到馬廄,還沒等它歇一歇,或打個盹,就又走馬上路了。”

這一類諷刺拜金主義的句子會有更深的理解。

讀不懂,不必讀?用3刷經驗助力你讀懂《瓦爾登湖》

其次,堅持每天讀。通過我本人3刷的實際經驗來看,堅持每天讀一點,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至少在第三遍時,我對於書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也明白了作者多次提到林中的動物來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用心。

最後,建議不要強行找貫穿全書的脈絡。真正貫穿全書的脈絡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而這個不認真讀完全書,再加以思考是很難理解通透的。例如,作者在“孤獨”一篇中寫到

“與人交往,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會使人厭煩,耗費精力。我喜歡獨處。我從未發現比獨處更好的伴侶。大體而言,外出與人交往比待在家裡更加令人孤獨。”

如果不加以理解,可能有的人就讀出作者倡導獨處呢。其實作者真正的目的在於,倡導人們過一種極簡的生活,迴歸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當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想要逃離都市像作者一樣去過極簡生活十分不現實,但希望你在讀完這本書後可以在心中築起一座讓心靈暫時棲息的瓦爾登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