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瑪在《中國好聲音》鳥巢衝刺夜的《九月》+《牧歌》,穿透空間,凝結時間,如海市蜃樓般呈現了詩人海子隻身打馬過草原的情景,以歌煮字,解讀了《九月》的詩意和內涵。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九月》是海子寫於1986年的一首詩歌。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旦增尼瑪在《九月》開頭唱的幾句中,以敘述式的聲音表述了詩人海子剛剛步入草原時的狀態。此時,海子帶著滿身的疲憊和內心的孤寂,歷經千里來到了廣袤無際的草原,他看到了這被意識認定的眾神死亡之地,盛開著象徵生命和希望的一片片野花。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瑪把一個“遠”字輕輕的拉長,留給我們一個如海子所說的、無限的想象空間:比遠方更遠的不是現實中的山山水水,而是抽象的、飄渺的、遠方的風。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這是海子來草原的初衷,他用琴聲比喻心聲在嗚咽,他想寄託遠方的風將來自遠方的生命歸還給遠方的草原。只是,要放棄這一片片野花讓他痛徹心扉,欲哭無淚。旦增尼瑪用略帶哭腔的聲音,展現了詩人此時內心的淒涼和悲傷。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旦增尼瑪以海子的口氣告訴人們:最讓我留戀且刻骨銘心的,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馬頭琴,記錄著我的童年,代表著我的熱愛,濃縮著我的情結。此刻,我的心依然在嗚咽,只是,心方淨,淚始幹 。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海子在幻覺裡似乎看到了在遠方的死亡中只有凝聚的一片片野花,那是希望,那是招喚,那也是最後的解脫:朗朗明月映照下的大草原!只有歸還草原,才有千年歲月。旦增尼瑪的歌聲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此時的心態。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隻身打馬過草原

此刻,旦增尼瑪以高昂奔放的激情,層層遞進的聲調,演繹出詩人反覆糾結後迸發出的情緒:如果說之前還有一點點留戀和不捨,那麼現在便是一種決絕和釋然。琴聲雖然嗚咽,但我心已決,淚也全無。於是,他毅然決然的、輕輕的、打馬隻身走向遠方,走向他憧憬的草原。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在這段高潮中,我們在旦增尼瑪的歌聲裡彷彿聽到了馬頭琴的嗚咽,看到海子走向草原孤獨的背影,以及詩中空曠、悠遠的意境。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旋律一轉,旦增尼瑪用歌聲向我們展現了另一番景象:

藍藍的天空上

飄著那白雲

白雲的下面

蓋著雪白的羊群

濃濃的藏音讓我們倍感:這才是真正的、美麗的大草原,這才是熱愛草原人的生活,這才是有野花簇擁的人生,那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啊!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願所有人都能享受幸福生活

願所有人都能遠離苦難生活

願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生活

願所有人都能平常對待悲喜

這是旦增尼瑪希望的,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聽旦增尼瑪的歌方懂海子的《九月》,聽旦增尼瑪的歌方為海子惋惜。試想,如果當年海子聽到了旦增尼瑪版的《九月》,還能以那種決絕的方式走向遠方嗎?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賦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瑪的《九月》+《牧歌》,唱出詩人意境,走出海子陰霾,你聽懂了嗎?我也似懂非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