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玛在《中国好声音》鸟巢冲刺夜的《九月》+《牧歌》,穿透空间,凝结时间,如海市蜃楼般呈现了诗人海子只身打马过草原的情景,以歌煮字,解读了《九月》的诗意和内涵。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九月》是海子写于1986年的一首诗歌。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旦增尼玛在《九月》开头唱的几句中,以叙述式的声音表述了诗人海子刚刚步入草原时的状态。此时,海子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内心的孤寂,历经千里来到了广袤无际的草原,他看到了这被意识认定的众神死亡之地,盛开着象征生命和希望的一片片野花。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玛把一个“远”字轻轻的拉长,留给我们一个如海子所说的、无限的想象空间:比远方更远的不是现实中的山山水水,而是抽象的、飘渺的、远方的风。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这是海子来草原的初衷,他用琴声比喻心声在呜咽,他想寄托远方的风将来自远方的生命归还给远方的草原。只是,要放弃这一片片野花让他痛彻心扉,欲哭无泪。旦增尼玛用略带哭腔的声音,展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凄凉和悲伤。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旦增尼玛以海子的口气告诉人们:最让我留恋且刻骨铭心的,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马头琴,记录着我的童年,代表着我的热爱,浓缩着我的情结。此刻,我的心依然在呜咽,只是,心方净,泪始干 。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海子在幻觉里似乎看到了在远方的死亡中只有凝聚的一片片野花,那是希望,那是招唤,那也是最后的解脱:朗朗明月映照下的大草原!只有归还草原,才有千年岁月。旦增尼玛的歌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心态。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此刻,旦增尼玛以高昂奔放的激情,层层递进的声调,演绎出诗人反复纠结后迸发出的情绪:如果说之前还有一点点留恋和不舍,那么现在便是一种决绝和释然。琴声虽然呜咽,但我心已决,泪也全无。于是,他毅然决然的、轻轻的、打马只身走向远方,走向他憧憬的草原。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在这段高潮中,我们在旦增尼玛的歌声里仿佛听到了马头琴的呜咽,看到海子走向草原孤独的背影,以及诗中空旷、悠远的意境。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旋律一转,旦增尼玛用歌声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番景象:

蓝蓝的天空上

飘着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

盖着雪白的羊群

浓浓的藏音让我们倍感:这才是真正的、美丽的大草原,这才是热爱草原人的生活,这才是有野花簇拥的人生,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愿所有人都能享受幸福生活

愿所有人都能远离苦难生活

愿所有人都能拥有幸福生活

愿所有人都能平常对待悲喜

这是旦增尼玛希望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听旦增尼玛的歌方懂海子的《九月》,听旦增尼玛的歌方为海子惋惜。试想,如果当年海子听到了旦增尼玛版的《九月》,还能以那种决绝的方式走向远方吗?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赋予海子新的生命

旦增尼玛的《九月》+《牧歌》,唱出诗人意境,走出海子阴霾,你听懂了吗?我也似懂非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