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的油粉飯為什麼叫油粉飯

一、引言:

油粉飯,襄汾的特色麵食,是以油粉(漿水)和麵條為主料、添配白蘿蔔條、海帶、黃豆(當地稱白豆)、豬肉、油燙蔥花等多種輔料精製而成的湯麵,是漿水面的一種。在襄汾,早先也只是盛行於汾城、南賈、西賈一帶,現目時全縣都有但以汾城的最為正宗。本文重在說明“油粉”名稱的來源。

二、油粉飯之所以叫油粉飯的傳統解釋

油粉,是油粉漿(ji-ě)水子的省稱。襄汾人習慣於把漿水叫做漿(ji-ě)水子。

油粉飯,是油粉漿(ji-ě)水子飯的省稱。

之所以叫做油粉飯,傳統的說法是:煮好的油粉飯看著油乎乎的、吃著香噴噴,故名。

三、製作油粉飯所需油粉的來源有二

1、源於粉坊製作綠豆粉的邊角料

綠豆(澱)粉屬於高級澱粉,其加工工序大致是:①精選綠豆;②浸泡綠豆使鼓脹;③上石麼麼製為豆漿;④用濾布過濾豆漿,除去豆渣、留存粉漿;⑤沉澱分離出澱粉和漿水;⑥旁置漿水使自然發酵至微酸。至此,油粉便成功出世。隨後由粉坊的人或其他人將油粉裝車拉走、遊轉於各村售賣。

早先人們是把油粉裝於專門拉水的水桶車裡,買賣時從排水管口放出;後來則是裝於5斤或更大些的塑料壺裡,只賣油粉不賣壺;現在則更是簡潔,3~5斤的直接封裝於塑料薄膜袋裡,整體售出。

2、家庭自制。不算麻煩但比較耗時

①精選綠豆;②浸泡於涼水碗或罐類等容器中使綠豆鼓脹;③在容器中將其搗為末狀、或撈於案板上用擀麵杖將其擀為末狀,或用豆漿機等將其打成漿糊狀;④用濾布過濾黏糊狀豆漿、除去豆渣、留存粉漿;⑤將粉漿水放於容器中讓其自然發酵、變得微酸後即可。此過程大約需要一兩天。

四、油粉飯的製做步驟

1、購買或自制好主料——油粉和麵條。

2、備好各種輔助食料,如豬肉(切條)、花生豆(水泡去皮)、黃豆(當地叫白豆)、豆腐(切條)、海帶絲、蘿蔔切條、蔥、姜、蒜、油潑辣椒。

3、飯鍋加水+適量油粉、上灶、開火至燒開。

4、鍋內放入花生豆、黃豆熬煮至熟後,放入海帶絲、蘿蔔條、豆腐條繼續熬煮。

5、置炒鍋於灶上、加入食油、開火,油熱後放入蔥薑蒜、鹽、豬肉條翻炒,至蔥薑蒜香味爆出、豬肉變熟後關火,備用。

6、在油粉鍋中下入麵條,視煮熟時立即加入將炒好的蔥薑蒜豬肉倒入鍋內,再加入適量食鹽攪勻後關火,準備享用。

7、開吃。如覺味淡,自行加鹽。喜歡吃辣的,自己將油潑辣椒放入自己碗中。

五、“油粉”一詞音義釋

吃過油粉飯的人或有疑問,油粉飯的“油粉”該作何解釋呢?

綠,漢語拼音為lǜ和lù,襄汾方言傳承音為liǔ,如綠(liǔ)豆、綠(liǔ)顏色。

豆,漢語拼音為dòu,襄汾方言傳承音為dòu和tòu,如豆(dòu或tòu)腐、豆(dòu或tòu)子。

由上可知,襄汾人所說的油粉飯,其實是綠豆粉漿水飯。綠豆粉漿水飯被省稱為了“綠豆粉飯”,而其中的“綠豆(liǔ-dòu)”被快說成了“li-ǒu或liǔ”、並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變成了“油(yǒu)”。

油粉飯,製作綠豆澱粉和綠豆粉製品的地方基本都有,但多是叫作粉漿飯、漿水飯。山東招遠的龍口市(以前叫黃縣,以出產綠豆粉絲出名)也叫作油粉飯,與襄汾油粉飯如出一轍。

綜上,油粉就是綠豆粉(漿水),是綠豆粉的在“綠豆粉(漿水)飯”一詞中的略微變音。

六、結束語:

油粉飯是漿水飯的一種,但特指綠豆粉漿水飯,是襄汾特色麵食、家鄉人的特愛,作為一種傳統麵食品牌,在襄汾是盡人皆知的,但其本質上確是綠豆粉漿水子飯,是省稱“綠豆粉飯”的轉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