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谈兵”想到的事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一场决定秦国统一天下命运的战役。秦国击败了中原唯一能与他抗衡的赵国,通过歼灭赵国40万精锐的方式,让强盛一时的赵国从此奄奄一息,再也无力和秦国争雄。从此之后,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秦国再无对手。

对这场战役,后人关注颇多,因为这场战役的结局让人扼腕。40万精锐的赵国军队,为什么在坚持了整整两年后,以被敌人诱入险地的方式,轻易的终结了自己的命运?主流的说法是,因为赵括轻敌冒进,导致大败,最终误国误君,甚至到今天,他依然是“纸上谈兵”的反面典型。

今天的我们,多史书中仔细回顾整个长平战争的全过程,我们不得不负责地说,长平战败,赵括至少是不能负全部责任的。就算是需要从赵括的故事里面吸取教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层面上。

那么,赵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又能对我们现在的职场提供哪些参考意义呢?

从“纸上谈兵”想到的事

赵括的理论功底雄厚,但是他的父亲或者说他的国家一直没有给他亲自在战场上实践的机会。到了秦国的名将白起过来侵略赵国的时候,赵国临时抓瞎,让赵括去一线来顶,赵括肯定招架不住。而白起则是一场接一场,一战接一战打出来的,实践经验丰富,经历了一个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过来丰富理论的过程。实践让白起的军事能力变得过硬,而赵括一直没有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丰富的过程。而赵王呢,作为老板,平时没有给赵括安排过活干,一安排就是一个最难的大活,换作谁也是送死。

就像现在的企业经营者,平时不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某天有个部门的主管因故离职了,自己却发现手底下的人哪一个也不能顶起这个职位,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临时外招。外招的满意不满意这是一个结果,就算是你从现有团队中找了一个相对好一点的人硬扶上墙,恐怕最后的结果和赵括的长平之战一样,必然战死职场。

当然,赵括自己迫切希望指挥这场战役,也有他作为年轻人的自负和轻狂的成分。作为一个富二代和官二代,能有这种胆识、这种勇气,这种理论天赋,已然非常难得,更何况他最后拒绝投降,战死沙场了呢?

赵括的悲剧,主要责任在于赵王和他的父亲,始终不给他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赵括的父亲赵奢打仗时是不是随军带着他,让他理论结合实践,不过能够估计得出,答案是否定的。赵奢在跟自己夫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了自己儿子的缺点所在,说明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在哪里,但是为何不及早派儿子去随军实践一下呢?

就这样,一个超一流的军事天才,满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牺牲在了他为之奋斗的热土上。与其说杀死赵括和那四十五万赵国将士的凶手是白起,倒不如说是他那个声名显赫的政治明星的父亲赵奢。

后世的诸葛亮也是,没有及早让马谡得以实践的锻炼,只有理论而没有实战,空有纸上谈兵的本事。赵奢和诸葛亮都是军事和政治能力超一流的人,但在对待培养人才、带团队的问题上,也是那么的捉襟见肘。可见,不管你是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部门主管还是一线员工,这个问题对于你都是成长路上早晚都要去面对并认真解决的大问题,自然不希望自己满腔热忱地带着一身才华,惨死在这个问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