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不能把责任归给赵括。赵括败阵秦国,他只是一个这场战争的替罪羊,有四点原因导致赵国必败,可以看小编慢慢道来。

长平之战是战国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性的战争,在长平这个战场上,有着新老将军之间的对峙,也有着国君之间的交锋,两位国君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数十万的兵力,但却是以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的惨烈血腥作为结局。这场战役不仅造就了“纸上谈兵“和“人屠”的典故,也隐含着众多不为人所细查的细节。

据《史记·赵括列传》记载: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连他的父亲名将赵奢也能被他屡屡难住。但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依据兵书指挥作战,并不知道战场之上变幻莫测,结果被白起打败,也是造成了40万赵军被坑杀的承担者。

可是,长平之战的结果,并不只是“纸上谈兵”造成的。而是由一个一个的因素所连成的引线,而“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是进一步加快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在战争开始时,赵国派上了“战国四将”之一的廉颇驻守长平。面对秦国三十万的大军,年近七旬的廉颇同他的士兵们上下一心,打造了百里石长城作为一道坚固的防线。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老将廉颇影视形象

此时的秦国的强大已经超出了赵怀文王的预计。虽然凭借着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精彩表现,楚国能够全身而退。但他们都知道,这只是缓兵之计,秦楚两国的大战早晚都要来临。

其一曰:君臣不和,老将廉颇和赵孝成王的不和

廉颇深受当初赵怀文王的信任,但却和赵怀文王的继承人赵孝成王并不一心。再加上廉颇直爽的性格,让从小生活在太平日子的赵孝成王感到反感,在领兵扩疆土的方面二人更是不和,甚至多次在议政之时在朝堂上打动口舌,赵孝成王深感廉颇以老臣自居,并且居功自傲,他二人的关系越发的僵硬,同时也为之后埋下了伏笔。

不久,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国的国君打算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谈和。但上党郡的守将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商议之后决定依助赵国的力量对抗秦军。

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决定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以求保护。赵国君臣进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接受上党的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接收了上党郡的土地,同时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看到赵国接受白捡了一个上党郡,秦国强烈的不满,决定出兵攻赵。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老将廉颇影视形象

此时的赵国国君已经是赵孝成王,年轻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接收了上党郡有什么问题,也就没有和廉颇进行讨论。这时已经可以看出赵国上下并不是一心也引起了赵孝成王的不忿,但他还是摆好了阵型进军长平。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赵军进军长平的路线

此时的秦军主力并不是武安侯白起,而是刚出头的秦军左庶长王龁。一开始,廉颇并不将王龁放在眼里,毕竟当时王龁只有三十岁出头,再加上白起的名声太大,显得他黯然失色。但是经过了几场交锋后,王龁出人意料的打败了廉颇,并且斩杀了一名赵国副将,大惊失色的廉颇,不得已只能暂时退避秦军的锋芒,决定在长平坚守不出。

其二曰:赵国内忧未解,渴望决战

当时赵军约有二十万大军,秦军有着三十万大军,而且秦军的补给线遥远,来回补给损耗粮草确实不利。但廉颇这里也没有太好,二十万大军每天损失上万吨的粮草,再加上赵孝成王的年轻气盛,不断地催促廉颇出战,而廉颇却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使得群臣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当时赵军的士兵都是小到十四岁大到四十岁的壮年男子,因此当时的赵国国内甚至连每家每户的男丁都不够,以至于错过了春种秋收时节,而使得赵国境内的粮食和农工发展不起来。可想而知,后勤供应和军事上的双重压力,对于当时只有二十岁的赵孝成王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渴望决战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赵孝成王影视形象

其三曰:君臣造离间,赵孝成王临阵换将

长平之战中,最为关键的决定性错误,便是临阵换将。在战场上要做到用人不疑。但赵孝成王和廉颇之间的矛盾点实在是弥补不来,再加上秦国不断派间谍去邯郸离间赵王,最终他决定做了一件,他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以赵奢之子赵括换下廉颇作为赵军主帅。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赵括

但就在赵括即将任命出发的前一夜,赵括的母亲跑到王宫面见了赵王,劝说他不要立赵括为将,一个母亲是非常懂自己的孩子的。此时的秦军所带来的压力是赵军难以抗衡的,赵母清楚这一点,所以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这场战争战败的罪人。

但赵孝成王并没有听进她的话,仍然任命了赵括作为赵军总指挥前往长平,而赵括虽然年轻气盛,面对这些烂摊子,他也是无能为力。但赵括面对着赵王的信任和老将们的瞩目,只有三十岁的他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其四曰:秦军虎狼之师,赵括难以抵抗

此时的秦军,却偷偷地将白起换下了王龁。根据《史记 长平之战》所记载,此时的秦军所投入的军队和将员已经不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上党郡了,此时的秦军目标就是消灭所有的赵国主力,一举攻下赵国。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白起影视形象

面对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秦国,赵国的出击无疑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赵括出发时带了三十万大军,联合廉颇在长平留下的二十万大军和接受的难民组成的军队,共有六十万之多,所以面对只有三十万的秦军,赵括也确实有信心决一死战。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白起影视形象

但是面对老将白起,赵括还是显得的经验不足。在白起的游击攻势下,赵军连连败退,赵括留下四十万人守城,自己悲愤的带领十万人寻找突破口,结果最后都死在了秦军的秦弩之下,最后,留在城里的四十万人失去了主将后不战而降,结果造成了被坑杀的局面。

赵国的五十万大军就这样死在了战场之上,这也是赵国国力下降最后灭亡的关键一战。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战的失败,从赵国君臣不和,到后给不足,再到赵括的年轻,经验不够,都是一连串的导火索。历史也永远的记住了“纸上谈兵”这个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