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我叫赵括,赵国人。

我的出生年月,连我自己也不清楚,用你们今天最熟悉百度也好,谷歌也罢,恐怕都找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出生在一个权贵家庭,用你们今天最流行的话说,叫官二代。我老爹叫赵奢,是赵国有名的大将,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家里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我并不太喜欢这些俗物,可能是天生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我从小喜欢军事,喜欢看各类兵书,喜欢听父亲讲战场上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为了战场生的,早晚也会成为像父亲一样受人尊敬和崇拜的将军。我觉得我将来比我老爸还要强,因为他在和我谈论兵书战策的时候,经常被我问得哑口无言。我以父亲为傲,可是,他却总觉得我似乎缺了一点什么。

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赵奢

父亲死后,我陪伴着母亲,也慢慢长大。由于我们是王室成员,经常可以得到一些来自前线的军报。一开始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韩国上党的郡守冯亭不愿接受韩王的命令把上党交给秦国,更愿意把上党送给我们赵国。对此,我们赵国有两种不同意见:年轻英俊的平原君赵胜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唾手可得十几座城池,天大的好事,应该接受;而那个有了一把年纪的平阳君赵豹似乎很反对,他觉得冯亭背着韩王这么干,就好比偷了主人的东西送人,是不义之举,赵国接了这礼,会引来秦国愤怒,引火烧身,所以不能要上党。当然,也有人私下问我的意见,毕竟我也是赵国有名的人物。我呵呵一笑:要不要与我何干?我只管打仗,如果秦赵两国打起来,我或许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很快,赵王决定收了上党这份礼。为了防备秦国,赵王派出大将军廉颇,指挥20万精锐赵军去上党接收地盘。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场战争不属于我,因为赵王的命令是尽量不激怒秦国,只是遇到秦国进攻,才可以防御抵抗。廉颇老将军还没到前线,已经被绑住了手脚,这样的仗,我可不想打,猜都能猜到结果。

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廉颇

果然,廉颇老将军一开始确实连战连败,赵军连丢壁垒,多名校尉被秦军斩杀。秦军的主将左庶长王龁确实厉害,打得廉颇丢盔弃甲。当然,这不是老将军的责任,是赵王的命令绑住了老将军。我相信,换成是我,如果没有赵王的约束,我还是有把握击败这个秦国的左庶长。

姜毕竟是老的辣,在经过开头的不顺利后,老将军廉颇逐渐挡住了秦军的攻势。但是,我们赵国的另一个危机出现了——粮食不太够了。

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长平之战形势图

20万青壮力在前线厮杀,又征发了大量民夫参与运粮,而且我们赵国运送粮食到上党地区,难度巨大。不信你拿着尺子在地图上量一下,表面上赵国首都邯郸到上党和秦国首都咸阳到上党距离差不多,可实际上,我们运送粮食要穿越整个太行山。况且秦国的粮食产量远远高于我们,对峙下去,对我们赵军会越来越不利。

当然,我们赵王也不是没考虑过办法——向邻国借粮。可是,以齐国为首的几个粮食大国,不愿意借粮食给我们。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恐怕有断粮的危险。我熟读兵书,深知断粮以后的危险,我不知道我们的赵王会怎么办。

其实,办法只有两个:

一是撤军,放弃上党,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这个办法赵王是不会接受的,又丢面子,又损失地盘。

那就只有另一个办法——与秦军决战,争取在粮尽以前,彻底击败秦军。如果采取这个战略,善于防守的廉颇老将军就不合适了。我细细想过,其实国内还有两个顶级名将可用。

谁呢?

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李牧,毕竟李牧被你们熟悉的黄易大师在小说《寻秦记》里神话了。问题在于,当时的李牧也就20岁左右,和我差不多大,可知名度远不如我高。

除了李牧,还有谁?

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李牧之死

两名客卿,当年的死对头,现在一起效力于我们赵国的田单和乐毅。这两位的大名,想必不用多做介绍了吧,实在不了解的朋友,也可以百度一下。他们有经验、有能力、有威望,足以统兵和秦军决战。可是,他们终究是客卿,赵王不放心把部队交给他们。道理很简单:你会把你全部家产交给一个外人去赌博吗?所以,以他们当时在赵国的情况,最多也就是一个参谋,赵王不会把倾国之兵交给两个外来户,这是正常的选择。

所以,还有比我更合适的吗?

没有了。我从小就是神童,从小就以兵法战策闻名,甚至连父亲都不是对手。我又是赵国的王室成员,忠诚度完全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连同赵王在内,举国上下一致都看好我领兵出战,决战秦国。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反对,最糟糕的是连我母亲和你们熟悉的蔺相如都反对。蔺相如为什么反对,我不清楚,但我母亲为什么反对,我知道。我想,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儿子去战场拼命,更何况家里什么都不缺,锦衣玉食。

但我知道,作为赵国的男儿,在这种时刻是不能退缩的,更何况我是宗室子弟。当赵王征询我意见时,我还是很谨慎地回答:如果对手只是左庶长王龁,我有信心击败他,因为他和廉颇老将军对战多时,我一直躲在暗中,观察他的用兵之法,我自问有信心打败他。如果对手是秦国名将白起的话,就不好说了。赵王很欣慰地回答我:目前都没有秦国换将的消息,白起一直为秦王所忌惮,你的对手应该还是王龁。有了这样的情报保障,我带着赵国为决战又征发的20万部队,到前线再接收廉颇老将军的20万部队,集中了40万大军,正式与秦国决战。

我知道自己的粮食不多,耗下去是等死,我来就是为了决战,如果继续对峙,廉颇老将军比我合适得多。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对手已经换成了我最忌惮的白起,更不知道秦王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不惜以杀人为代价——“有泄露武安君(白起)为将者,杀。”就这样,我指挥的赵军,向秦军的营地发起攻击。我清楚,打不破秦军的营地,我来这里就没有了意义。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赵军死战,很难攻破秦军修筑了两年的营地。而我也在最后的攻击中,被秦军射中,死在了战场上。虽然我们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但这一战我们终究是败了。

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赵括之死

这一战失败,有很多原因。我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毕竟是我第一次指挥作战。但还有其他重要原因:赵王短视,接收上党;各国坐视不管,坐看赵国独立抗秦;情报系统无能,不知道秦国换将……

我虽然败了,但我做到了一个赵国男儿应该做的事,战死沙场,以身殉国。我本可以在家里娇妻美妾,锦衣玉食,但国难当头,我还是选择了在战场上结束我的一生。

赵括自述:真实的我比“纸上谈兵”丰富立体得多

长平之战的白骨

很多年过去了,大家只要一提到我赵括,似乎就是纸上谈兵的代名词。我承认,我确实没有多少经验,但当时的形势是,我不去,谁去?我知道自己犯了错,犯了无可挽回的错误,但我也用一腔热血回报了信任我的赵国军民。赵军是在我战死以后才全面崩溃的,如果当时我没死,或许我们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毕竟秦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今天,互联网的口水已经把我喷得体无完肤,我也不想为自己多做辩解。战死沙场,我,纸上谈兵的赵括,问心无愧了。

司马迁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历史学者、“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