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的错吗?赵国真的不能赢吗?

详细阐述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长平之战的起因、经过、结局,对于秦赵两国国情细致分析对比,深度挖掘长平之战两国各路人物作用和充当的角色,设想赵国如果要赢下此战,需要作出哪些调整和部署!本文编辑鬼谷子的门徒认为秦国非不可战胜,赵国未必会一败涂地,两国的胜败既定于军前,也断于朝上,两国的君主才是起决定性作用关键人物,所谓的纸上谈兵完全是对赵括的欲加之辞,年轻的赵括将军不应该为此买单!

魏人范雎入秦,出谋划策,消灭亲贵,内废太后,帮助秦昭襄王拿下秦国军政大权,并且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军压向韩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战斗力最差,毫无抵抗之力,韩国的上党郡被从韩国本土上分割出去。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向秦国献地投降,以求秦国罢兵。不料这个冯亭是个滑骨头,他派使者通报赵国,愿意把上党郡一十七城献给赵王。

赵孝成王得到这个消息后,先先喜后忧,他何尝不知道冯亭是想利用赵国去牵制秦国的军力,只是这一十七城太过诱人,刚好朝堂上平原君赵胜支持接收上党郡,于是下定决心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郡土地和军民,同时派老将廉颇率军去长平构建战壕壁垒,防备秦国军队。

秦昭襄王一看煮熟的鸭子居然也可以飞走,气不打一处来,费了这么人力物力,结果给他人做嫁衣。秦国朝堂上下非常不满,决定对赵国进行战略大决战,要一次性击垮赵国有生力量。为了防止韩国趁机捣乱,威慑其他国家,于是公元261年,秦国军队先是攻占了韩国两个城池,吓得韩国在整个长平之战漫长的时间内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的错吗?赵国真的不能赢吗?


长平之战地图

公元前260年,秦国终于拿赵国开刀了,秦国大将王龁率领虎狼之师轻松占领了上党之地,但是上党郡的军民早已迁入赵国境内,秦国大军不过拿下空城,对于古代来说,人比城更加宝贵。

秦国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秦昭襄王大手一挥,几十万的凶猛的大军顷刻间攻破赵军阵地,并且一鼓作气拿下两个据点,俘虏了数名赵军将领。老将廉颇一看秦国锐气正盛,于是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准备打持久战。这个时候就是拼谁的粮食多了,按道理在赵国境内,后勤供应怎么也比秦国好。不料秦国粮食充足,虽然路途远了一点,但是秦军疏通水渠,走水路运粮,结果速度比赵国还快。而此时战场在太行山,秦军屡屡绕后骚扰赵国运粮队伍,让整个赵国苦不堪言。

双方几十万的军队在长平对阵半年,赵军虽然拖住了秦军,但是赵国却拖不住了,赵王每天都喝着米稀催着廉颇速战速决,但是廉颇依然坚守。赵王这时候只得启用赵括,赵括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奢曾经打败秦军,在赵国声望非常高,此时赵奢已经死了。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的错吗?赵国真的不能赢吗?

赵括影视形象

赵括此时不过二十几岁,但是却肩负赵国安危,他率部达到长平后,更换了部队将领,改变了作战方略,主动率军进攻秦军,时有小胜。赵括不知道此时的秦军早已更换了主帅,那个战国杀人最多的人屠来了,武安君白起制定策略:抓住赵军急于求生的心理,先是诱敌深入,派一只精兵2万5千人突袭赵军后方,又令5千精锐骑兵插入赵国大军尾部,切断粮道。

秦昭襄王得到白起困住赵军后,得知还需要增援,随机亲自到河内郡,加封所有百姓,征调十五岁以上所有健壮男性去长平战场,得到数十万增援的白起,彻底围住了四十万赵军。

长平的赵军被围困快五十天,数次突围均失败,最后在赵括亲自率军突围失败被杀后,剩余赵国士兵向秦国白起投降,而后白起认为这些俘虏一是每天消耗粮食巨大,而是放回去又是一只强敌,这次围歼战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秦国一样损失惨重。于是白起下令坑杀活下来剩余二十万赵国士兵,只留下数百名年轻士兵回去报信。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的错吗?赵国真的不能赢吗?

白起影视形象

至此,长平之战结束,此战后,赵国再也无力和秦国争雄了。

很多人说长平之战,赵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所致,其实这是后人给赵括添加脸谱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的赵括一定是夸夸其谈的公子哥,只会纸上谈兵的心比天高的年轻人。首先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来评价赵括就是不对的,我们都知道纸的发明是东汉时期,战国哪来的纸呢?不过后人恶意评论罢了。

赵括的父亲是赵奢,从小受到军中影响,在战国战争如此多发的年代,不可能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赵王不识人,难道战国四公子之一鼎鼎大名的平原君赵胜也拿赵国安危开玩笑,满朝文武都任由这年轻人胡闹?从赵括去前线安稳接过指挥权,能让四十余万赵军令行禁止,就能看出赵括绝对不是一个庸人,如果赵括一般水准,秦昭襄王也不用换上白起这个人屠了。在粮道断绝,四面被围的情况下,赵括依然能让赵军组织有效的突围,军心未乱,说明他卓越的军事素养。

长平之战中,秦军共65万军队,至少有30万伤亡,只能称得上惨胜,这也是韩信不服白起的原因之一。所以说赵括军事才能和白起相比还有差距,但是如有时间积累经验,完全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可惜在摇篮中被白起杀死。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的错吗?赵国真的不能赢吗?

长平之战的惨状

纵观整个长平之战,秦国的国力远远大于赵国是不争的事实,不然第一波就被廉颇拖死了。但是两国的君主在后勤和外交上表现出来的水准相差太大,秦昭襄王果敢和魄力让白起无后顾之忧,但是年轻的赵孝成王前期根本没想到粮草上的事,借不到粮食,后期外交上居然去和秦国议和,长平的双方的军队加起来一百多万了,居然想和别人议和。其他各国一看,你都议和我还打秦国,这不是招仇恨吗?

所以长平之战的失败应该让赵王来承担,只不过后来秦国攻打邯郸时失利,赵王表现尚可,所以很多人对赵王的过失绝口不提,赵王也会让赵括背上这口锅。

本文编辑鬼谷子的门徒认为赵国如果想赢下长平之战,需要在决策上不能放一点错误。

首先第一步要争取韩国的支持。韩国郡守冯亭擅自把上党郡献给赵国,在韩王看来这是卖国行为,即使上党郡已经属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下。在韩王的立场下,不可能在军事上给予赵国任何支援。所以赵国应该打着保卫韩国的名号来占领上党郡,而不是大大方方去接收上党郡土地。这样既可以争取韩国的支持,也可以让其他四国燕齐楚魏知道,我赵国并非要扩大领土,有和秦国一样的野心,道义上秦国是侵略者,这样才有合纵抗秦的可能性。

第二步军事上策略要采取攻守平衡。廉颇的防守虽然固若金汤,秦军无法再进一步。但是两国综合国力差距巨大,单单防守是不可能结束这一场战略性大会战的。而且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军其实更适合野战,只是被白起野战的战绩吓坏了,没有成分发挥自己优点。

1、要让廉颇率领二十万部队坚守壁垒拖住秦国军队主力于长平,监视秦国主力部队的动向。

2、令赵括率数万骑兵精锐沿水路破坏秦国运粮路线,对其进行无休止的骚扰,但是不要和对方护粮军队黏上,只需要堵塞运河,放火烧粮即可。

3、让边军李牧和匈奴议和,率军火速驰援,切断在外征战秦军主力和本土内大本营的联系。

三条战线要同时拉开,各自拥有独立的指挥系统,拥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的错吗?赵国真的不能赢吗?

长平之战作战示意图

第三步外交上坚定抗秦的决心。赵王在漫长的秦赵大军对峙期间,终于生出对秦国的畏惧心理,居然派使者去秦国议和。试想一下当今天下唯有赵国有和秦国在军事实力一较高下的前提下,秦国花费无数兵马钱粮会轻易议和。赵王低估了秦国灭赵的决心,让秦国在赵国使者进入咸阳后,故意摆出姿态,一副议和的样子,一是麻痹赵国放弃求援的机会,二是让其他诸侯各国不敢轻易妄动。

秦国主力大军在赵国这么久的时间内,秦国国内空虚的状况,不用赵国提醒,魏楚两国其实内心深处早已想法很多。但是你赵国现在要和秦国议和,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你赵国的牵制,自己一旦有所异动,虎狼之师的秦军随时可能回头攻打自己,这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所以外交上应该派出使者和楚韩魏结盟,力促他们出军攻打秦国境内领土,让秦国面临多线作战的难题。一定要表明自己抗秦的决心,许诺下攻打秦国利益的分配的好处。

第四步情报工作的加强。派出可靠的细作进入咸阳,传出流言说秦国将领有在上党郡自立为王的想法,想私自和赵国议和,分离秦国军队主帅和秦王相互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