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西連成都,南接內江的遂寧,位於涪江中游,在歷史上,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迷人的靈性山水和發達的農工商貿而成為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以紡織食品工業聞名,素有“東川巨邑”之稱。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遂寧”作為地名,始於東晉。東晉與十六國並存,而遂寧則屬於十六國中的成漢國。當時,各國統治者之間連年混戰,成漢國統治者內部也為爭權奪位鬥爭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大敗李雄遺部李勢,滅成漢國,結束了四川長達50多年的混戰。


當桓溫凱旋而歸,途經縣境時,但見風和日麗,歌舞昇平,一派和平安寧的氣氛。這位長年征戰沙場的將軍感慨萬端,一種厭惡戰亂、渴望太平的思緒油然而生,因而在這裡設遂寧郡,取遂寧茲土為名。表示“平息戰亂,達到安寧”的意思。從此,川中丘陵中的這片紅土地,便有了一個吉祥的名字——“遂寧”。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遂寧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有“中國書法之鄉”—蓬溪,這是一個擁有1600多年建置歷史的巴蜀區域文化交匯地,還有東禪鎮嗩吶、龍燈舞、打圍鼓、耍旱龍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另外,作為有悠久歷史的遂寧,自然是少不了獨特的飲食文化的。


蓬溪熨斗糕

遂寧特產蓬溪熨斗糕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始於民國十六年(公元1926年),由蓬溪縣人夏其宣仿照甜熨斗糕,經過改加配方,精心製作而成。外殼色黃偏棕紅,外酥內嫩;另一說熨斗糕自明代傳承至今,字號繁多,遠近聞名,“文中熨斗糕”為其中一種。期品狀若帽子,主料為米,輔以豆鼓、鮮豬肉、雞蛋、香蔥、豆芽等,現烤現賣,具有“燙、香、脆、嫩”的特點。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射洪縣香酥鴨

逢年過節,射洪縣香酥鴨都會是洪城人席間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射洪香酥鴨,外表焦黃,十分酥脆,入嘴即化。鴨皮自然是其中精華,香,嫩,微帶韌性,回味無窮,全在一個韌字上了。鴨肉成絲,輕輕一咬,可以撕開來,有別於其它烤鴨的油性十足,反而以香酥取勝。


豬油泡粑

豬油泡粑是榮昌-榮隆民間的傳統風味小吃,主要是由大米、黃豆、生米飯摻白糖、雞蛋、豬油組成,質疏而嫩,味甘而軟綿,色澤白黃,松泡發亮,入口化渣。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蓬溪姜糕

蓬溪姜糕由清道光年間兼通岐黃養生及烹飪之術的川中糕點名師江正品創制,傳承至今已歷150多年。蓬溪姜糕是以其獨特的配方生薑汁、蜂蜜、芝麻油、糯米、泉水製作而成,吃起來有油不膩,有糖不傷;潔如脂玉,軟似秋雲。


船山豆腐皮

船山豆腐皮,從唐代開始,流傳至今,它主要有兩種口味:五香味色澤金黃,小磨麻油香氣濃郁;麻辣味色澤紅亮,麻辣爽口,回味悠長。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芥菜春捲

芥菜春捲是一種極富遂寧特色的名小吃,口味獨特,芥茉味刺鼻,香濃無比,吃法與常不同,不用長流,但卻香鮮無比,回味修碗筷盤碟,用手直抓入口。初嘗者往往吃得淚涕長。


“唐餈粑”

“唐餈粑”,據傳源於唐代,屬宮中貢品。該小吃精選蓬溪特產吉星貢糯米為主料,沿用泡、蒸、舂等傳統工藝製成綿軟柔實的米粑,再輔以紅糖、白糖、芝麻、黃豆、黃生等粉料,具有“金銀滿堂,回味悠長”的特點,補中益氣,老少咸宜。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遂寧人注重自然生態,不僅在美食領域,酒文化上同樣有所體現。眾所周知,“酒”帶給人除了感官上的舒愉以外,還有超越於感官之外的自由。不僅在中國,西方的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也提出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那是非理性的、狂熱的、過度的、不穩定情緒的代名詞。


遂寧是聞名遐邇的四川捨得酒業所在地,酒廠位於遂寧市射洪縣沱牌鎮,地處北緯30.9°——世界最佳釀酒核心。當然,與其說是酒廠,不如說它是一個花園。


四川遂寧生根開花的飲食文化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酒廠“不務正業”地提出來要搞生態,建生態製取中心,開始擺弄起了花花草草:將以前所有的樹和草全部剔除掉,選擇性地種植了香樟、銀杏、楠木,當時酒廠的選擇承受著內外部的壓力和質疑。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正確的,同時也印證了這樣一個持續發展的理念:釀酒,有時並不是人在釀酒,而是許許多多的微生物,人只是給它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釀酒環境罷了。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