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瀘州大麴的故事

瀘州大麴酒歷史背景資料:

瀘州大麴酒這一名稱是由地名“瀘州”加酒類商品的通用名稱“大麴”構成。從1324年“瀘州大麴”產生到1955年社會主義改造前,凡是瀘州生產的大麴酒均通稱“瀘州大麴”,歷史上是由多傢俬營作坊生產,冠以不同的商號以區別,多家商號都在生產、銷售瀘州大麴酒,在當時系通用名稱,並不為某一作坊壟斷使用。瀘州大麴這一歷史品牌是幾百年來瀘州酒業人共同創造的,屬於多傢俬營作坊所有。1955年瀘州釀酒業全部納入社會主義經濟軌道,成立公私合營酒廠和地方國營酒廠(1960年兩廠合併成立瀘州老窖的前身四川省瀘州麴酒廠),在1955年短暫的一年時間裡,瀘州大麴是由兩家生產銷售的。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瀘州大麴的故事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瀘州大麴的故事


1956年,為了給國家創造外匯,在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的要求下,中國食品進出口公司四川辦事處(四川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的前身)開始組織生產“瀘州大麴”酒,試銷出口。該品牌主要銷往港澳和東南亞、美國等地,國內主要供應華僑商店、外輪公司和國家部委接待用酒。從那時起,瀘州大麴在國內市場上已經消失(只有瀘州老窖)。瀘州大麴當時由中國食品進出口公司四川辦事處,委託湖北省糧油進出口公司出口,使用的商標是湖北省糧油進出口公司的“麥穗”商標。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瀘州大麴的故事


1977年,四川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取得了自營出口權,開始自己出口該產品。根據外貿部的要求,四川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在國內、國外註冊使用了“施可富”(SCOF)商標,“瀘州大麴酒”的商標就由“麥穗”改為“施可富”(SCOF)商標。而用於出口的瀘州大麴酒主要是瀘州麴酒廠(瀘州老窖酒廠的前身,1990年更名為瀘州老窖酒廠)生產。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瀘州大麴的故事


70年代,在四川瀘州麴酒廠(瀘州老窖酒廠的前身)的建議下,“瀘州大麴酒”改名為“瀘州老窖大麴酒”。到上世紀70年代,瀘州老窖大麴酒在國際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國外和國內白酒市場佔有相當大的份額。1977年至1987年的統計數據就表明,瀘州大麴酒當時每年出口就達幾十噸,約佔四川省名酒出口量的60-70%,為全省之冠。幾十年來,“施可富”牌瀘州大麴酒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幾百萬美元)。80年代,瀘州麴酒廠在國內銷售的,為瀘州老窖特曲、頭曲、二曲、三曲。出口的為瀘州大麴,而真正讓瀘州老窖聞名世界的並不是瀘州特曲,而是出口的麥穗瀘州大麴。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瀘州大麴的故事


1990年,施可富牌瀘州大麴在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大大提高了該品牌的無形價值。
1993年,由於諸多原因,瀘州老窖酒廠與四川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中止了幾十年的合作關係,不再專門生產出口型瀘州老窖大麴。從此,瀘州老窖酒廠再也沒有生產過“施可富”(SCOF)商標的瀘州老窖大麴酒。但是,四川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獨自委託其他酒廠生產的施可富牌瀘州大麴在市場上一直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