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都鐸時代的人吃什麼、怎麼吃、在哪裡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是誰

富有的貴族們享用豐盛的肉類、海鮮和甜食,而自耕農和勞動者只能吃麵包、濃湯和蔬菜。從菜餚的數量到食物的供應方式,一切都是由地位決定的,可以這樣說在16世紀的英國:食物=階層。

禁奢法保持等級和階層區分

在都鐸王朝統治的英格蘭,嚴格維持等級之間的差別對於一個特別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的封建國家非常重要,以至於當時的統治者們都會用針對食物的“禁奢令”來確立階級之間的差別。這種在現在看來頗為奇特的法律試圖根據人們在上帝賦予的等級的基礎上控制各類階層的飲食種類和烹飪方式。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這種等級制度從位處頂端的國王一直延伸到無數等級的貴族和神職人員,再到紳士、自耕農,最後到最底層的勞動者。每種等級每天能吃的東西和數量都有嚴格的限定。

從當時的社會情況來看,對於最窮的人來說,“禁奢令”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那時候的平民通常買不起燉菜(用大麥或燕麥熬的捲心菜湯作為主食)以外更多的東西。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而對於那些早期資產暴發戶來說,他們花大把的錢在吃上就是為了對貴族飲食和服裝的模仿和超越。所以“禁奢令”對於他們有很大的限制意義。如果不遵守,就可能會被罰款,還會因為試圖“模仿比你強的人”而受到蔑視。理論上,當時的早期資產者必須將每年的食品支出限制在其資本的10%左右。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當然,都鐸王朝的貴族們當然不會受““禁奢令”限制。據現存的記載可知,在國王亨利八世的宮廷裡,肉和家禽的種類多得驚人,包括牛肉、羊肉、培根、鵝肉、母雞、閹雞和孔雀,還有小天鵝、野鴨、野山鴨、山雞、貽貝、畫眉、知更鳥、鶴、鷺鳥、禿鷲。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鹿肉是肉中之王——一般人買不到,也沒有資格吃,因為只有在國王和大貴族的鹿園裡才有。傳說,亨利八世在位時還送給安妮·博林一隻雄鹿作為求愛的象徵。

季節對食物的影響和色拉的發明

季節性是16世紀飲食的一個主要因素。對當時的平民來說,沒有足夠的飼料來飼養牲畜過冬,所以大多數人會在冬天來臨前將大部分動物屠宰——傳統上是在11月11日的馬提尼日,這樣儘可能多的肉就能被保存下來。平民一般只能用幾頭洋蔥和韭菜拌肉度過整個冬天。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而英國的貴族們通常會在冬天留下的大部分動物,根據需要進行屠宰。而到了春天貴族們還會獵殺野生動物,但平民偷獵可能意味著被絞死。

據估計,都鐸王朝貴族的飲食中有80%是蛋白質——可能人們不禁要問當時人們的消化系統是如何應對的?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根據史料記載,解決的方法是中世紀人們發明了色拉。但要知道,當時的色拉和我們現在用的材料大不一樣,中世紀人雖然也會放綠色蔬菜,但使用的品種讓人意想不到,比如:韭菜、洋蔥、蘿蔔和捲心菜,以及生菜、胡蘿蔔、鮮花和香草。在15世紀和16世紀,人們還會食用蕪菁,這種蔬菜後來就失寵了,被認為只適合養牛。貴族們還會享用水果,但由於沒有冷藏設備,水果只能時令食用或保存。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在聽起來中世紀的貴族們每天吃那麼多肉製品不可思議,但是要知道,當時的大部分精英階層需要比今天更多的卡路里攝入:那時候的房子非常冷,沒有地毯或窗簾,唯一的熱量來源是火。旅行大部分時間是步行或騎馬,這兩種方式都需要大量的能量。打獵、跳舞和射箭也是費體力的消遣。

擁有孔雀、城堡和美酒的奢華晚宴

當時的大多數家庭每天供應三餐,早餐(如果有的話)並不豐盛:通常是麵包加上黃油和幾片蔬菜,再配上一小杯麥酒下肚。一天的主餐是晚餐,在富人家裡,這頓飯很容易就能吃上幾個小時。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1517年5月31日的禁奢令規定了每頓飯的菜數:紅衣主教可以吃9道菜,而公爵、侯爵、主教和伯爵可以吃7道菜。

第一道菜通常是煮肉,第二道菜是烤肉或烤肉。在正式宴會的宴會上,每一道菜都有極為非凡的裝飾藝術,在最重要的宴會上會使用杏仁糖和棉花糖製成城堡、大教堂、狩獵場景或類似的樣子,在次要的場合使用蠟。

1527年,紅衣主教沃爾西曾為法國大使館的盛宴,包括城堡,聖保羅大教堂,野獸,鳥類,不同種類的家禽,人物…一些戰鬥…一些跳躍…跳舞,和一整套國際象棋糖醬。

在宮廷裡,在這兩道主菜之後的第三道菜通常是香料酒,那時候被稱為希波克拉底酒,之後則是各種糖果和薄餅。除了級別最高的人以外,所有人都禁止吃華夫餅。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在宴會過程中,遵守嚴格的禮儀規則是很重要的:雖然這些規則很複雜,但也很實用,因為它們可以防止任何人接觸別人吃的食物。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餐刀和湯匙——叉子被當時人認為是一種花裡胡哨的東西。

餐具是一個大淺盤——國王用銀,甚至金子做的,然後根據地位高低所用材質不同。和現在吃西餐一樣,貴族們會有一張亞麻餐巾,掛在左肩上。吃其他東西之前,他會先用麵包把勺子擦乾淨。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對於湯,用餐者會用勺子舀一些,再用麵包一點點蘸著吃,而不是用勺子直接舀起來放進嘴裡,這樣口水就不會流進公用的碗裡。

至於肉,當時的人們會用左手的拇指和兩個手指抓住想要的那塊肉,然後用右手的刀把它切下來,再次確保手指只碰到自己的那部分,食物用拇指和手指送到嘴裡。

主人吃全餐、僕人吃剩飯

在中世紀,吃飯和其他事情一樣,是一種公共事務。據歷史記載,亨利七世和約克的伊麗莎白經常在宮廷的大殿裡公開用餐。亨利八世則是更喜歡躲在他的房間裡用餐,而伊麗莎白一世除招待外國政要,或者是參加宴會外,通常都是一個人單獨用餐。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在大廳裡集體用餐時,無論是在皇家宮殿還是在貴族的城堡裡,地位最高的人坐在最高的桌子上,其他的桌子都安排成直角。按照嚴格的等級制度,高職位的人坐在桌子的最右邊,左邊則是位置稍微低一點的。為了確保每個人都坐對了位置,中世紀的英格蘭禮儀手冊給出了詳細的順序,甚至還包括教宗養父母的座位安排。

在較大的家庭中,晚餐是輪流進行的。主人、家人和客人一吃完飯,那些僕人們就吃剩下的東西。在宮廷裡,國王、王后和朝臣們吃完飯後,在桌子被拆下來準備下一頓飯之前,老僕人們就座,小僕人們跟在後面。若有什麼食物剩下,就會分給窮人。

孔雀也是盤中餐: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的中世紀飲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