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東北粘豆包

現在到黑龍江很少能吃到正宗的豆包了,現在都用粘大米包豆包,已經味道不如從前了。其實豆包就是用黃米磨成粉末做皮,裡面包上豆類的餡用大鍋蒸熟而成的冬令食品。

黃米分兩種:大黃米和小黃米。大黃米的顆粒稍稍大一些,顏色更黃一些。小黃米的顆粒象小米大小,顏色稍稍淡一些。其實味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豆包的餡分大豆餡和小豆餡兩種,大豆餡裡面不是大豆,而是大芸豆,紅紅的,上面有白色的條紋。小豆就是個頭比較小,全身發紅的一種豆類。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熘肥腸

熘肥腸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按照菜譜步驟一步一步您來一定會享受到一道美味菜餚,熘肥腸是中國菜系東北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熘肥腸以肥腸為主要材料,烹飪以溜菜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

1、 把熟肥腸切成斜刀片。將水發玉蘭片、胡蘿蔔切成片。油菜切成段。蔥切成象眼塊。姜、蒜切成末。香菜切成段。冬菇切兩半。2、用醬油、醋、花椒水、紹酒、味精、溼澱粉、雞湯對成汁水。3、勺內放豬清油,油熱八成時,將肥腸倒入勺內衝炸片刻,倒入漏勺控淨油。4、勺內放少量油燒熱,用蔥、姜、蒜炸鍋,放入玉蘭片、油菜、胡蘿蔔。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笨雞燉尖蘑

毛尖蘑中國唯一產地是大興安嶺。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慈禧太后派人到東北大興安嶺深山溝谷中進行採金生產。六十年後,人們驚奇的發現,在採金跡地——毛尖石上生長著一種特殊的蘑菇,清香溢人,採摘食用後,口感鮮美,味道極佳。由於產量極少,被地方-做為進貢食品,供皇宮享用,隨著科學的發展,今天,人們對其成份進行鑑定後證實,毛尖蘑所含氨基酸、蛋白質、微量元素等是普通蘑菇的幾倍至幾十倍,被人們稱為"素中之肉"、"蘑菇之聖",是人們饋贈送親朋的最佳禮品。與笨雞燉在一起那叫一個香。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呼悅牌呼瑪豆瓣醬

呼悅牌呼瑪豆瓣醬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的特產。呼瑪醬品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黑龍江上游、大興安嶺東部,這裡山清水秀。呼悅牌豆瓣醬以地產優質大豆為原料,加之以科學的方法和傳統的工藝精製而成,營養豐富且味道芳香。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紅燒猴頭菇

曾被譽為"八珍"之一的猴頭蘑,是東北大小興安嶺深山老林中的一種鴛鴦對口蘑,一般產在相對的兩個山頭之上。猴頭蘑體呈圓形,似拳頭大,菌蓋有圓筒須刺,須向上像猴毛,根略圓尖如嘴,似猴頭形狀,故名猴頭蘑,多數生長在深山老林的柞、胡桃、樹等乾枯部位及腐木上,喜低溫。新鮮的白色,幹後呈褐色。明、清時只茶宮廷王府中享用。解放後其製法在東北得到傳播,各家飯店都經營此菜。因為它是稀有食物,又富有營養,因此"扒猴頭"、"燒猴頭"之類菜餚很快就馳名各地。北方地區的高級宴席上必用此菜。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烤狗魚

狗狗魚在產區的天然產量很大,肉質細嫩潔白,除稍帶草泥味外,實不亞於鯉、鯽或1哈魚。

魚是漠河特產的冷水魚之一,夏秋季節尤其多。當地人的吃法多數是紅燒和燒烤。夏天漠河北極村的燒烤攤也很多,幾乎家家都有這個菜品,幾塊錢一條,味道鮮美,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去品嚐一下。

舌尖上的黑龍江,冬季到東北大興安嶺來看雪,不可錯過這6道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