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小編決定寫一期“舌尖上的武漢”,盡情羅列50家地道的武漢頂級美食,每一家都好吃到可以上“舌尖”。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你認為以下哪家店最有資格上《舌尖上的中國》?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攤月宮食堂

這個在巷子裡支了20多年的攤子,可以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蔥肉餡兒的大雞冠餃,短短3個小時就能賣800多個。香氣撲鼻,搭配上一碗ben著ben著麵條就吸收了滷水的熱乾麵。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武勝路地鐵站Q出口直行約600米右手邊小巷子


24小時不打烊的精粉世家拌麵

一百個武漢人心中有一百碗最好吃的牛肉湯麵,但最好吃的牛肉拌麵,卻只有一碗精粉世家。獨一無二的醬汁、爽滑的麵條、軟爛入味的牛肉是美味的唯一辛密。


武漢人排隊半小時,嚯面五分鐘。人氣男模劉暢也曾特地來此打破次元壁,吃完後在微博宣稱這是全世界第一好吃的牛肉拌麵。自行車摩托麻木瑪莎拉蒂,小年輕老杆嫂子大明星。同是拼桌好吃佬,相逢何必曾相識。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馬場角橫路富豪花園西區商鋪


武漢獨創一絕的榮華煎湯包

榮華的煎湯包有20年曆史,算是江城一絕,一般的餐館是吃不到的。包子皮枯脆,肉餡緊實有嚼勁,並且和蒸的湯包一樣,肉餡裡也有滿滿的湯汁,口感很特別。


包子里加入了自制的方塊狀肉皮凍。普通的包子只要湯汁一多,肉餡就會散。他們家把肉皮凍和肉完全分開來包,所以才會吃起來肉餡緊實不鬆散。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地址:江岸區漢口二七小路東解放大道鐵路工人文化宮旁


開在最奢侈商圈的美猴王麵館

外人只知道國廣是武漢最奢華的商圈,武漢老餮一週來三趟卻只是為了這一碗美猴王生燙牛肉粉。牛肉嫩得在舌尖打滑,酸湯開胃不辣心,一口氣喝完還覺得意猶未盡。店最近搬到了武展,別去了國廣撲個空。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東金字塔


再鹹也會想吃完的濱江小吃

臺北路搬家了十幾年了老街坊,也要為了這一口又鹹又好吃的濱江小吃跑回來。雞爪、殼馬、牛肉鍋貼、毛豆……光聽名字就要咽口水。


每次吃完解了饞,都會覺得口味太重以至於略鹹,喝了好多水以後想著近段時間不吃了。但總是沒過兩天,又惦記起那一口霸道的鹹香。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雜技廳十字路口附近


生燙和熱乾麵都好吃的羅氏麵館

武漢的過早店有個魔咒,好吃的牛肉粉店下不好熱乾麵,好吃的熱乾麵店下不好牛肉粉。羅氏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傳言。


牛肉粉要吃生燙的,新鮮粉嫩的牛肉滾過高湯,在碗裡嫩得sái,十二塊錢一碗肉多得堆起來。如果是生燙牛肉熱乾麵,老闆還會幫你把面直接拌好再加上生燙牛肉。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漢陽玫瑰街279號


半透明的麻辣易胖湯包

易胖湯包的皮絕對擔得起晶瑩剔透四個字,肉眼可見的半透明皮子,彰顯了麵點師傅高超的手藝。


麻辣湯包是店裡的一絕,水蒸氣發熱湯包,麻辣湯汁在麵皮裡沸煮著肉餡。這種把包子當作容器來蒸湯的巧妙,才是湯包讓人吃一口就再也釋懷不了的原因。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江漢區仁德里1號


宵夜界無冕之王小民排擋

小民做的是最地道的武漢口味熱炒小吃,燒蝦球、爆花甲、炸豆絲、煸雞爪……卻又處處別有新意,糯米餡的春捲兒、皮蛋拌醃過的豆腐、熱炒拌毛豆……搬到哪裡,隊伍就排到哪裡,好吃絕對是唯一的緣由。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白沙洲大道萬隆廣場對面


藏在武大菜場裡的糯米包油條

這家小店在武漢大學工學部菜場內,迎合了學生的口味,在傳統的糯米包油條基礎上加了很多創新,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傳統甜味以外,雞蛋、雞柳、火腿味、肉鬆、海苔、牛肉、培根、紫菜等食材都可以根據喜好加入到糯米里。怪味最受歡迎!來點肉鬆來點培根,開胃的土豆絲和海帶絲再來助陣,甜鹹交錯,一個就頂飽。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八一路483號武漢大學工學部集貿市場內


從武鍋出來的劉記牛肉小包

武鍋拆遷,搬了新址之後的劉記,還是很多人慕名前去。牛肉小包5塊錢4個,15塊錢12個,看上去就非常紮實。咬下去有湯汁,牛肉很大一坨,夠貨真價實。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丁字橋,塗家嶺市場對面


晚上才能吃到的長子熱乾麵

武漢宵夜熱乾麵滴抗旗子,那必須要是“長子熱乾麵”。不過他屋裡有點搞特殊,下午4::00出攤子凌晨4:00收工,專門做的就是夜貓子的生意。


在長子吃麵,更重要的是在深夜來一碗熱騰騰的瓦溝牛筋湯。熱乾麵好吃與否先不評價,這碗湯確實是沒話說。蘿蔔甜水水的,牛筋也軟爛,當然價格高了些。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 漢口車站路49號(近中山大道)


不在長堤街的張記鍋貼牛雜

武春花夏葉秋實冬根,在武漢極寒的冬天,蘿蔔是最養人的蔬菜。滾刀切好開火,煮一鍋熱氣沸騰的蘿蔔牛雜湯,那真是吃嘛嘛香。除了長堤街的牛雜,最饞人的就數這家張記。


牛雜滿滿一鍋上桌,鮮、香、辣、鹹、甜、軟、爛。蘿蔔煮得失去邊緣輪廓,放軟身體,懶洋洋的任食客擺佈。一口牛雜一口蘿蔔,鹹香又葷甜,配上炸枯的牛肉鍋貼,不懼長提街的鐵桿粉們來品鑑高低。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古田二路與古詞路路口


凌晨就開始排隊的曹祥泰

“芝麻綠豆糕,七了不長包!”是武漢伢從小就會唱的童謠,武漢每年一到端午節,曹祥泰屋裡的綠豆糕是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的稀罕貨。


土土的外表,傳統的味道。每年端午節前,為了這包綠豆糕,有的人早上4點鐘就來排隊,有的一買就是幾十包。每年節前的時候,一天就能賣30000多斤。40多個工人都忙不贏。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司門口解放路409號


紅出一元路的怪味燒餅

眼看著這家店一點點的變成了網紅,有點感動,有些自豪,十六中的學生應該都有這種感受。現在已經是3塊錢一個了,最喜歡看著剛出爐的燒餅切開的一瞬間,薄薄脆脆的燒餅被切成小塊,撒上白糖,甜鹹微辣的熟悉的味道就在眼前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一元路4號


鮮遍武昌城的李記鮮魚糊湯粉

據說是武昌最好吃的糊湯粉,沒有之一,湯完全沒有感覺腥味,泡上它家自產自銷的油條絕了。因為油條面少,炸得比較枯,很脆,泡起來很容易入汁, 門口一排高低板凳,坐在馬路邊吃也是一景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大成路19號


從武鍋廠到靜安路的老豆皮

武鍋拆遷過後,這家豆皮便搬到了現在地方,十幾年的老街坊們吃慣了這碗豆皮,從武鍋一路追隨到靜安路。


每一鍋豆皮老闆都堅持自己動手,不會因為名氣做大了就假手他人。6元一小份有4塊,9元一大份。這裡豆皮的特點是皮子枯脆勁道,能吃到雞蛋的味道,鹹鮮的滷水浸過後,軟化的口感又變得奇妙起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靜安路鐵路局對面


礄口一霸黃恆記牛肉粉

武漢的牛肉粉店多,但是正宗漢味地道的越來越少,武漢人最好那一口老礄口味的牛肉粉,黃恆記就是代表之一。


延續了老漢口牛肉粉的辣口,紅油非常辣,吃急了會被嗆到。辣油吃淺後,湯頭卻完全不辣,夠味又不會太鹹,會讓你忍不住喝完。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古田四路輕軌站旁,解放大道110-10號


承包年夜飯的楊永興黃陂三鮮

炸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是每年過年武漢吖的餐桌上必須有的一道菜,雖然不起眼,但不可或缺。據統計,武漢伢一年可以消滅5700多噸肉圓子。


武漢最有名的炸圓子,就是楊永興,只要他的棚子一搭,油鍋一滾,就會引得無數武漢吖就爭相前往買圓子。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永興鐵鯰魚新華路店院子內(新華路雪松路口)


在桃花島繞不過的長毛燒烤

不少人來漢陽桃花島的理由,只有一個,吃長毛燒烤。20年前,長毛燒烤只是一個小小的夫妻燒烤攤,做到現在的長毛燒烤城,有二十多個員工,買單的、燒烤的、做煎餃跟三鮮煲的,各司其職,個個動作麻利。


烤鳳爪,先滷的入味,再撒上佐料翻烤,外焦內糯;烤腰子,塊大肉厚,完全吃不出騷味;鐵板蒜蓉茄子,蒜香濃郁入味......這些都是來了必點的狠菜。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麒麟路與桃花街交叉口北200米


帶火一條街的桂萍牛雜

20多年來,在這老舊低矮的平房,支一口裝滿牛肉蘿蔔的大鍋,門口擺上數十張摺疊桌塑料凳,桂萍家的牛雜店,就這樣帶火了這一條街。


軟爛入味的牛筋牛雜、外酥內嫩的牛肉鍋貼、還有香酥可口的春捲跟藕圓子,都是桂萍家的招牌。每天都有來自三鎮的吃貨慕名前來,嘗這一口地道的老武漢宵夜滋味。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長堤街大排檔麻木老地方旁


味道最霸道的嚴氏重油燒麥

武漢人喜歡吃燒麥,尤其是對嚴氏最甚,他們家開在哪裡,都總是最受歡迎。但味道最霸道的一家嚴氏燒麥,還是當屬礄口路的這家。


同樣都是油潤稀滑的糯米,卻唯獨只有這一家燒麥的那股胡椒味,能滲透到武漢人味蕾的最深處。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中山大道18號(中山醫院旁)


熱乾麵界的勞模龐記

龐記熱乾麵的口味是否與其名聲符合?我想是符合的。最起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24小時,無論你什麼時候去,都能在那裡吃到一碗口味八分以上的熱乾麵。


他家的熱乾麵與別處不同,歸納起來其實就是:無滷水+清真。面看相上寡得很,但是拌第一筷子就能聞到芝麻香。黃白芝麻醬是用香油拌開的,吃一口,口腔裡滿滿都是均勻實誠的香氣。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一元路漢景村1號


取代精武路鴨脖人氣的遊記煎包

昔日的精武路鴨脖一條街已經沒落,但在精武路對面天橋旁的這家遊記煎包仍舊門庭若市,每晚都排著長隊,成了有關老武漢精武鴨脖記憶的最後一縷思緒。


現包現做,晚上9點半第一鍋熱氣騰騰的生煎包就會滋滋出鍋。包子皮又拋又軟,肉餡是粉粉嫩嫩的很鮮美,一口一個,辣醬還有咸和甜兩種選擇。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精武路對面天橋旁


有姜粉之稱的全明牛肉粉

武漢的牛肉粉,吃遍三鎮也無非是甜口、鹹口、辣口三大類,古田人卻默默獨享了這碗全武漢獨一家的“姜粉”。


姜粉的牛肉湯底別有辛密,鮮辣的老薑經過長時間熬製,煮至不留丁點姜身影末。待到姜化湯粉落肚,食客的舌頭突然被姜味辣得一驚,才明白老闆的一番折騰只是為了這一口姜的清香辣氣。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古田一路田文側路,羅家墩新寓東門旁


100年曆史的週記豆皮大王

周家三代人都是靠做豆皮營生,算上週老闆自己開店那30多年,週記豆皮已經開了100年。連攤豆皮的工具都是蚌殼,這是最傳統的攤豆皮工具。


週記最有特色的是肉絲豆皮、牛肉豆皮、腰花豆皮,全武漢獨此一家。


老闆用料捨得,一鍋只做4份豆皮,打4個蛋,相當於一份豆皮一個蛋。三樣豆皮都不是加在臊子裡的滷成品,是直接在鍋裡撒下新鮮嫩肉絲現炒,臊子用的是一整個小花菇,吃到嘴裡味道更鮮。起鍋前再加上剁椒,這絕對是一份武漢風味的豪華早餐。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麒麟路與桃花街交叉口


懶得取名字的正宗湯包

近幾年這家小店的美味被走漏了風聲,越來越多的武漢人都慕名而來,古田人吃湯包的難度大大增加,即便中午來也是排長隊,座無虛席。


一籠十粒湯包,師傅手藝精準,從形狀到分量,不差分毫,粒粒盈滿,雪白透亮。亮黃的金湯充盈著大半個湯包,一咬便噴薄而出,肉香濃郁,回味繞舌一日不散。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古田三路輕軌站旁


開在公廁對面依然排長隊的泡蛋苕粉

開在菜市場裡面的新口味泡蛋苕粉,就是傳說中公廁對面的那家火爆的泡蛋苕粉。


去晚了就只能坐在門口的花壇邊上,門口端著碗站著吃的畫面已經屢見不鮮,這家泡蛋苕粉很有武漢風味,有苕粉、玉米粉、土豆粉可以選,配料看似不多但絕對夠味,阿姨很熱情,說來過一次的人她都記得,覺得藕絲太好吃,想加錢加一份,不好意思,沒門。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集賢裡92號(近榮西菜場、集賢菜場)


百吃不膩的煥章牛肉粉面館

煥章牛肉粉面館是這一帶的老字號,算是伴隨著一代人成長的老店,每天早上排隊最誇張的應該就數他們家吧。


一碗麵從底部翻開,裡面大有內容。他家的牛肉片大肉厚,給的特別大方。湯底鮮濃,很有味,辣椒不是很辣。麵條是很勁道,喜歡的人吃會覺得爽口。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仁壽路解放大道376號


獨創油餅包燒麥的趙師傅

說起歷史悠久,這家店也是當仁不讓,1988年就開店的趙師傅夫婦,光算在武漢糧道街開店的歷史,就有十幾年了。


很多的人來這裡,都是衝著油餅包燒麥的,這是他們家的獨創。所以如同一個潛規則,大家在買了票後都會先去排隊買油餅包燒麥,再繞回右邊拿熱乾麵。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糧道街139號(近武昌區福利院)


武漢人的火鍋江胖子豬彎彎

豬彎彎藕湯搭配牛雜紅油鍋,是屬於武漢人自己的火鍋。鴛鴦鍋是老規矩。而豬彎彎藕湯鍋底是永遠的癩子,豬骨熬得鬆軟入味,空口白手地吮吸,肥美的肉筋子瞬間都到了嘴裡,嚼得滿嘴肉香盈盈。


有了癩子的搭配,鍋的另一邊放什麼都好吃。筍子牛肉鍋底是人氣搭配,紅油辣湯燉煮出的牛肉湯,鮮辣鹹葷,筍子入味,爽口解膩。蝦子、鴨子、螃蟹、牛蛙、魚喬鍋底則都是為了迎合現在人吃叼了的嘴。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古田東方花城小區門口


老漢味的八斤生煎

在大智路一處不起眼的路邊,行人電動車艱難穿行,擁擠而狹窄。巷子口的過道便是操作間,八斤生煎就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做了近30年,每天都能吸引吃貨絡繹不絕而來,耐心有序地乖乖排隊。


畢竟算是老店,吃起來是很地道的漢味生煎,沒有噴湧的湯汁倒讓人踏實的吃到鮮美的肉餡,更完美的感受到酥脆焦香的底板。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大智路地鐵站E1和E2出口之間,我愛我家門口


難得一遇的百步亭菜市場油香

油香在武漢是瀕臨絕跡的過早,百步亭菜市場裡還倖存了一家。這家油香的招牌不經常出現,掛出來才有的賣。上了年紀的爹爹婆婆,看見這兩個字簡直是走不動路。“


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炸油香是個很費功夫的事,炸好一鍋需要大概25分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一般都要請年長的、有經驗的人來掌鍋。流心的糖桂花,甜糯糯的米麵兒,一口下去了不得,嘴裡全是蜜糖似的。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百步亭花園路菜市場


每天限量80只的秘製滷牛蛙

漢陽橋機路上有家秘製滷牛蛙的小推車,許多人就衝著她家的牛蛙專程開車來一趟,但她依然保持每天80只的限量供應,賣完就沒了。


牛蛙10塊一隻,個頭蠻大,肉質特別細嫩,放進滾燙的滷水裡蓋蓋燜煮大約一兩分鐘,煮透了就出鍋,澆上撲鼻香氣的辣椒油,辣味和滷味結合得融洽,滋味分出了層次帶來回味。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漢陽橋機路


兒時味道的老風味燒餅

從前武漢街上隨處可見的燒餅攤,不知不覺就被荊州鍋盔取代,老味道的武漢燒餅幾近絕跡。味道十幾年如一日的老風味燒餅,在如今便顯得彌足珍貴。


剛出爐的燒餅很誘人,芝麻與麵粉通過熱力散發出最樸實迷人的香氣。敦實的一張燒餅,厚軟的韌性讓簡單的吃多變得需要更多的咬合力。吃進嘴裡又幹又不夠綿軟,卻越嚼越香,無窮的回味讓唇齒復而生津。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顯正街群建路小學門口(藍月亮文具店旁)


鬧市老里弄藏著的經典抄手

六也抄手的名字來源於此地地名,江漢村又叫六也村,沒有店面,就是個小攤位,在以太咖啡的院子裡,咖啡老闆去了外地,院子裡如今是過早的熱鬧氣象。抄手、腸粉、糊湯粉、熱乾麵、油條、黑芝麻糊……誰能想到老里弄裡還有這樣標緻的美食~


抄手是必須點的,大大的個兒皮薄肉鮮,湯底的小蝦米才是神來之筆,加上辣椒和醋,一口氣吃完不帶停頓的。旁邊的腸粉也忍不住來一份,雖然沒有擺盤和好看的餐具,吃下去絕對秒殺一眾茶餐廳。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江漢路步行街鄱陽街入口進去右手邊江漢村內


熬煮20年的老楊家鮮魚糊湯粉

Q彈的細粉拌上楊師傅熬了一晚才熬出來的鮮魚湯糊,撒上嫩綠的小蔥,透白的蝦皮、大頭菜。一碗湖湯粉一根油條,一定要攪拌均勻後拌上油條。


脆脆的油條配上魚鮮胡辣的糊湯,一口脆爽一口胡辣一口鮮美,南京路的早晨便開始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南京路吳家花園旁


老社區裡的花子牛肉粉

花子牛肉粉,無牌無店面,位置其實在解放大道西馬路聯合村居民樓下。繞進巷子裡,一路問過來,乍然看到老社區樓下的紅布棚子,聞到那牛肉的香味,什麼抱怨都沒了。


簡單的塑料棚下,街坊一碗過早吃得投入。13塊一碗牛肉粉,牛肉軟爛滑舌,香菇、瘦肉巧妙搭配,顏色誘人,味道重口鹹香。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在解放大道西馬路聯合村居民樓下


專供下酒的黃氏面窩

黃氏面窩開了20多年的小推車攤子,炸出來的面窩不是為了供應過早,而是專門下酒的。到了傍晚,老闆才會慢悠悠地推著小車出現。每天一桶面,炸完就走人,下雨天不出攤,看來在武漢吃個面窩也是要講緣分的。


主賣3種面窩,傳統面窩、蘿蔔絲餃子和飛碟面窩。其中,飛碟面窩就是下酒的好菜。炸得酥脆形似飛碟,武漢話通俗說就是面窩片片。在高溫中完全被喚醒的蔥姜芝麻,拿著下酒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前進五路水塔街社區2號門門口


學生時代最愛的武勝路鐵板燒

武勝路鐵板燒本就沒名字,只是一個學生伢口口相傳的好吃小攤,為了傳頌方便,大家便才以地理位置給它冠了姓名。


從1998年到現在,武勝路鐵板燒已經是第20個年頭了。當年,婆婆找人做了一個小推車,幾個桌椅板凳,就這樣,鐵板燒就做了起來。年近60的婆婆,手藝依舊嫻熟。兩把小鏟子,無論葷、素、粉、面,撒上各種調料,滋啦滋啦一會的功夫,一份誘人的鐵板燒就燒好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中山大道和崇仁路交匯路口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巷子


這家牛雜的老闆很個性,會在微信上通知今天是否營業。雖然店名叫“香辣牛雜”,其實是賣粉面的,小店佈置非常“簡約”,只在晚上營業,只有附近的人才知道這家美味。


牛雜粉14元一碗,一上來就能看到,湯頭清亮,入口果然不油膩,不會有厚重感,辣而不嗆,屬於鮮辣口感,牛肉牛肚特別軟爛,蘿蔔都快入口即化。這個味道很像記憶中小時候吃到的牛肉粉,那時還沒有受到四川、湖南粉面的影響,湯頭不重口,更注重原汁原味。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和平大道餘家頭車站附近家居市場,棉紡社區附近(附近正在打圍,客導航到家居市場附近,步行過去。)


老闆晚上要打牌

所以中午營業的祥彪燒烤

中午才營業的祥彪燒烤,改變了一批武漢伢吃燒烤的生物鐘。(據說是因為老闆晚上要打麻將)與眾不同的是,別家的電烤爐一般都是發熱管,祥彪家的爐子是紅外線的電熱板,烤出來的肉串受熱均勻,能讓調料更入味。


1988年祥彪北上京城,於東來順學習燒烤後回漢重新調整口味,蒼蠅小店,對食物的態度卻很講究。菜品只9種,每一樣都很好吃,沒有雷區,有一種和全武漢任何燒烤都不一樣的味道,可以放心的盡情享用。(中午沒時間來吃的,可以晚上去苗栗路吃小鬍子燒烤,這家親戚開的,師出同門,味道相差無二)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北湖正街


會跳舞的阿斌三鮮豆皮

煤火大灶,龐然巨鍋,阿斌不聲不響地製造豆皮。不得不承認,阿斌做豆皮的時候,很有魅力。數斤重的鐵鍋在阿斌手裡靈活的翻動著,紅色的火舌偶爾從大鐵爐子裡高高竄出,直捲到招牌上,日積月累,那一層菸灰就是阿斌的“勳章”。


街坊提醒我們看阿斌家的“舞步”,凡是看到這個畫面的人都會由衷讚歎。所有的顧客都被阿斌的表演吸引住了,排著長隊也不急不躁,甚至味道都不再那麼重要。焦黃酥脆的蛋皮包裹著油潤飽滿的糯米,出鍋的一瞬間,排在隊伍前面的人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水陸街(水陸街與復興路交叉口):


漢口少有的甜口鄭記牛肉麵

鄭記牛肉麵是漢口少有的甜口,湯底香辣回甘。牛肉滷得徹底,十足的嚼勁堪比牛肉乾般回味無窮。吃他們家的牛肉麵油餅是標配,要趁熱泡進麵湯裡才最過癮。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吉慶街與匯通路交匯處(近匯通路)


中午排隊的無名燒烤攤

變成了我家營養美食

這家就是曾經在長江委酒寶蕩小區門口中午擺攤的無名燒烤,現在搬到了九萬方那邊去了,叫我家營養美食,還是隻有中午營業。


吃貨們也都跟著過來了,每天中午就排隊滿了人,下午1點左右婆婆推車過來,從1號桌開始烤。備好的食材不多,全部的5種烤串:腰子、脆骨、筋子、肉、火腿腸。


沒有菜單、沒有空調、沒有Wifi。拿到肉串的都迫不及待得在太陽下就開吃了,邊吃邊等著看能不能再來幾串。所有的種類都是2元一串,老闆也不去記誰拿了多少串,最後看簽字對總賬,總不會有什麼差錯。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江大路37附13號


有水陸街過早癩子之稱的老味面窩

水陸街上有一家門面小到很容易就被忽略的面窩店,每天早上都會有許多人邊端著一碗粉邊排隊,眼巴巴望著鍋裡的面窩。一到手就咬上一大口,外皮酥脆裡層鬆軟,確實是小時候老味道。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紫陽水陸街水陸小區北3門


用行軍鍋滷製的龍班長蹄髈大王

名聲遠播的龍班長蹄髈大王,每天店內大概能賣出100個蹄髈,下午5點多鐘就賣完了。

肉質醬香,爛而脫骨,十分入味。據說店裡蹄髈好吃的辛密在於那口祖傳的鐵鍋,是老闆家裡祖輩,在戰爭年代的軍隊裡當炊事兵用的,也正是那位龍班長將這門手藝和鐵鍋傳給後人,飄香至今。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水陸街復興路小學對面


老闆很拽的曾記大腰子燒烤

鼎鼎有名的苗栗路大腰子,就是這家了,人氣很旺,排隊是必須的。


腰子一塊非常大,卻嫩得出奇,炙烤得十分均勻,每一口的口感都好。店裡還有肉筋,每天限量,還有脆骨、雞爪等。吃貨們都反映老闆比較拽,不過為了這口大家還是忍不住去。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苗栗路香港路口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二嫂串串

拽了十幾年的二嫂家沒有什麼服務可言。除了上菜外一切需自己動手,啤酒飲料、碗筷、捲紙和杯子,需要什麼就自己拿,應了牆上那句話:自動動手,豐衣足食。


串串一盆端上來,把串串泡在湯汁裡,就可以開吃了。串串的味道很辣,一開始吃大家就都變安靜了,一串接一串,不知不覺就滿頭大汗。牛骨頭也是必點,大塊牛骨頭,好吃的精華都吮吸到唇舌之間流轉,幸福得人要昏厥了。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三陽路天德里路麟趾小區


沌口一霸辣王燒烤

沌陽大道的燒烤一霸,這條燒烤街以辣王打頭,肉味肆意飄香,相機掃一圈,對比之下顧客幾乎全是它家的,辣王燒烤一枝獨秀。坐在戶外吹著自然風吃烤串,才夠味,通常七點就沒空席了。


辣和平價是辣王燒烤的兩大特色,以前他們叫平價燒烤,次序一改,換做“辣王”後,生意更火爆。烤雞爪撐起了辣王的半邊天,滷過的雞爪烤過後,外焦裡酥,咬一口,雞爪的嫩肉散落在嘴裡,滷香味早已滲透入雞爪裡,複合味十足,入口即化。每天都要賣幾千串。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地鐵三號線沌陽大道站車輪廣場


自己撒孜然粉的五五二生燙

這家生燙的特色是自己加孜然粉和花椒粉。先燙好粉面粉,選擇有6種,還可以搭配豆棍等配菜一起,有種在吃麻辣燙的越界刺激感。最後蓋上剛剛燙熟粉嫩鮮滑的牛肉,按自己喜好加上孜然粉和花椒粉,便成了。


總體來說,這家生燙的形式,給了食客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武漢人便把一碗粉的重口發揮到了極致,非常好吃。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漢”——盤點50家犄角旮旯的武漢地道美食

▋地址:三眼橋路552終點站,發展大道和三眼橋的交匯口


以上這些好吃的武漢地道美食,

你覺得誰最夠味上《舌尖》?

抑或你覺得還有比這50家更能好吃的店,

可以在留言區推薦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