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如果你聽說過閩南,那麼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泉州。那裡有記憶中的美味小吃,有令人稱羨的閒適生活,有熱火朝天的餐廳排檔,那裡是一個我們不瞭解的美食匯聚地。讓我們跟隨三位“泉州人”來吃轉泉州,嘗一嘗泉州小吃,品一品泉州土菜。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活在記憶中的泉州

領路人:向華

北京長大的泉州人,平日以教書和寫作為生,對童年的泉州念念不忘。曾經認為過年的意義就是可以回到泉州,如今卻覺得泉州也漸行漸遠。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泉州自古就是非常著名的港口。和福建的其他地方不同,這裡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從宋代開始就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非常大,特別繁華。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在此交匯,培養出這裡人們寬容和隨意的性格。這一點從小小的泉州分佈了各種宗教的廟堂和遺蹟就可以看出,媽祖、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摩尼教等等各種信仰在這個小城裡和平共處。泉州的方言是閩南話,讓泉州人最為自豪的是,閩南話由於保留了唐代之前中原地區的發音,一直是專家們特別研究的對象;而且小小泉州的方言後來成為全臺灣島主要使用的語言,對此泉州人也很驕傲。泉州人原本就好面子,在向華的記憶中,叔叔伯伯們在吃茶、鬥茶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攀比和誇耀,每每這樣的時候,大家都喜滋滋地圍觀,輕鬆愜意,樂在其中。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地道的泉州菜不喜加糖,特別看重的就是海味的利用和滷湯的應用。在向華的記憶裡,泉州普通人家不常吃整條的魚,從魚蝦中拆出來的肉才是最美。各種魚糕、魚丸是日常美味,海米蟶子幹則是打湯底的必備。那時候在泉州,家裡要做鹹飯,每個小孩都會為之雀躍,因為鹹飯是如此地隆重。大人們不嫌繁瑣按部就班地進行烹製,孩子們嚥著口水翹首以待,嗅著每一道工序散發出的香氣,終於吃到了,真是大快朵頤!僅是參與整個過程就會感覺幸福得一塌糊塗,在容易滿足的童年,美味是多麼重要啊!後來製作鹹飯的工具從大柴鍋變成了電飯鍋,向華卻覺得味道不如從前了。從泉州老家捎來的乾麵線和肉燕皮是北京家中的至寶。煮麵線糊的時候,父親會在把面線放入打好的海味湯底之後再放上薄薄的兩片姜,然後加入炒好的滷味、香菇、海味和炸好的花生米。向華不知道地道的泉州做法是否必須放上薑片,但那薄薑片和父親彷彿就是帶來一切家鄉美味的使者。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蘿蔔飯

地道的家庭版閩南鹹飯要複雜很多,如今街頭小店隨時可以吃到簡化版的蘿蔔鹹飯或芥菜鹹飯,簡單卻美味。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大米 2杯

胡蘿蔔 半根

捲心菜 100g

去皮五花肉 50g

油 1湯匙

鹽 1茶匙

- 步驟 -

1/ 大米洗淨。胡蘿蔔去皮切成短小的細絲。捲心菜切成2cm見方的小塊。去皮五花肉切成1cm見方的薄片。

2/ 大米儘量瀝乾,放入炒鍋中,用小火焙炒,待所有米粒都乾燥並微微發黃時,加入適量冷水(約2.5杯)大火加蓋燜煮至水開,調成小火繼續燜。

3/ 在煮米的空檔,用一個炒鍋加熱一湯匙油,油熱後放入五花肉片煸至焦香,然後放入胡蘿蔔絲和捲心菜小塊翻炒,炒至微微變軟,調入鹽拌勻。

4/ 這時米飯上層已經不見米湯了,把炒好的菜快速地拌入飯中,繼續燜10分鐘即可。

泉州肉粽

東街吃肉粽,這才是老泉州的生活,軟糯鮮香,隨時有驚喜。一到端午幾乎家家都要包肉粽,如今東街的幾家老字號,隨時都能吃到地道正宗的肉粽。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糯米 1000g

豬腱肉 300g

海米 50g

香菇 50g

幹蔥 10g

粽葉 若干

棉線 若干

鹽 2茶匙

老抽 50ml

五香粉 1茶匙

油 3湯匙

白砂糖 3湯匙

料酒 1湯匙

- 步驟 -

1/ 糯米用冷水浸泡1小時,撈出瀝乾。海米和香菇(小個)分別泡發,香菇去蒂備用。豬腱肉切成2cm見方的塊。幹蔥(紅蔥頭)切碎備用。

2/ 炒鍋中放入1湯匙油,中火加熱至5成熱,放入一半的幹蔥碎炸至金黃,將蔥撈出不用,繼續在油中放入2湯匙白砂糖,炒至變成紅棕色,加入30ml老抽,放入糯米,並加入五香粉,不斷地翻炒約10分鐘直至所有糯米都變成金棕色,盛出晾涼。

3/ 另取一個炒鍋,注入1湯匙油,中火加熱至5成熱,放入另一半乾蔥炸至金黃,然後放入剩餘的白砂糖炒至金棕色,調成大火併迅速放入豬腱肉塊煸炒至變色,烹入料酒,加入20ml老抽,翻炒均勻後加半碗熱水,調成小火燜至肉湯收幹。

4/ 炒鍋中放入油,大火加熱至6成熱,放入泡發的海米、香菇翻炒片刻,晾涼備用。

5/ 取兩片粽葉,平行相疊,從中間折一個漏斗形,在漏斗中裝1湯匙米,然後放入1塊肉、2朵香菇、1個海米,然後再繼續填滿糯米,把粽葉上部多出來的部分蓋住米,兩側向下包緊,再把多出來的尖端向一側彎折過去。整個粽子用面線紮緊。

6/ 所有粽子放入大鍋中,注入沒過粽子的冷水,放入一個重物(例如瓷盤)將粽子全部壓在水下,加蓋大火煮2小時,然後小火燜1小時即可。

面線糊

說不清它到底是麵條還是麵糊,糊里糊塗卻鮮美無比,泉州人早餐必備的暖胃湯。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面線 100g

香蔥 2棵

香芹 20g

當歸酒 少許

海鮮高湯 1000ml

滷肉汁 少許

白胡椒粉 少許

地瓜粉 30g

炸醋肉

油條

滷大腸

滷豆腐

- 步驟 -

1/ 地瓜粉放入碗中,調入半碗冷水調成水澱粉。香蔥和香芹都切成末備用。

2/ 海鮮高湯置鍋內,旺火燒開。將面線碾成小段,一邊攪拌湯汁,一邊把面線段撒入湯中繼續煮開。

3/ 在湯中調入水澱粉並不停地攪拌,直至湯汁黏稠,面線飄起即可熄火。

4/ 食用時,將面線糊盛入碗中,依個人口味加入剪碎的油條、滷大腸、滷豆腐、炸醋肉等配料,撒入少許白胡椒粉,淋入幾滴當歸酒,喜歡鹹一點的話就再淋入適量滷肉湯,最後撒上香蔥和香芹碎即可享用。

牛肉粳(音:“羹”)

聽到泉州人說“牛肉羹”還以為是類似西湖牛肉羹一樣的湯羹,見到廬山真面目才知道原來這種捶打以後成坨的肉稱為“粳”,讀作“羹”,而泉州牛肉粳,就是一碗湯水清鮮,牛肉彈牙的牛肉湯。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牛腱肉 500g

香蔥 2棵

香芹 50g

老薑 50g

鹽 1茶匙

生抽 2湯匙

料酒 2湯匙

白胡椒粉 1/2茶匙

地瓜粉 100g

牛骨高湯 1000ml

- 步驟 -

1/ 牛腱肉順著肌肉紋理切成1cm見方的粗條。香蔥和香芹切碎,老薑切成細絲。

2/ 把牛腱肉用木棒或刀背反覆拍打,一邊拍打,一邊加入少許冷水,直至肉質鬆散膨脹。

3/ 經過敲打的肉條中加入料酒、生抽、白胡椒粉和地瓜粉抓拌均勻,一邊抓拌,一邊把肉條從碗中抓起再摔回碗裡。

4/湯鍋中注入高湯,大火燒開後逐塊下入牛肉並攪拌,使牛肉不至於粘連在一起。待牛肉飄起,湯中加入鹽,再煮5分鐘即可。盛入碗中後撒入香蔥碎、香芹碎、薑絲。

活在現實中的泉州

領路人:番番

泉州土著,在泉州經營一家家庭烘焙工作室。泉州不但是家鄉,更是生活。

番番在網絡上小有名氣,因為她在泉州開了一家烘焙坊,她會通過博客和微博發表自己的烘焙感言和製作良方,很多人按照她的方子都做出了漂亮的蛋糕,於是很多人都成了她的朋友和擁躉。番番生長在泉州,爺爺是福州人,奶奶是泉州本地人,她們願意出門旅行,但是不願意離開自己舒適的家,她們都愛悠閒的泉州。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番番給我們的感覺非常輕鬆閒適,很有泉州慢悠悠的味道,家裡不需要她掙錢養家,做喜歡的事就成了她的最大目標。讓番番推薦一下泉州的美食,番番竟苦惱了起來,不是患少,是多得數不過來,還怕漏下了,耽誤老饕們尋找美食。於是她就如數家珍地一一說了起來:面線糊、豬血湯、扁食(即餛飩)、炒田螺、肉粽、元宵丸、豬腳、石花膏、潤餅菜、煎包、小籠包、白鴨湯、雞爪、薑母鴨、牛肉粳、鹹飯、土筍凍、蠔仔煎、醋肉、綠豆餅、菜頭酸、各種海鮮等……這些都是現在在泉州街上能吃到的美味,還有一些家常能做的泉州土菜,也都是讓人口水直流的佳餚。這其中番番最喜歡的是石花膏、牛肉粳、安海土筍凍和潤餅卷。夏天在街邊,來一碗甜甜的透明的石花膏能夠讓人心情舒暢;牛肉粳鮮甜清淡的湯汁和軟嫩勁道的滑爽口感總是令人意猶未盡。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正宗安海土筍凍就講究不加明膠,真正熬出來的才是最美味,廈門的都沒這裡好吃;在開元寺附近有做春捲皮的,現做,師傅手上面糊一甩,一人同時做好幾張,看得路人津津有味,回家做了,吃起來也是表皮香脆、內裡味道豐富……對於美食的名聲,泉州人也從不給自己壓力,蠔仔煎大家都以為源自臺灣,其實泉州才是正根;扁食,也就是脆肉餛飩,被沙縣小吃傳遍了大江南北,做法最早也是源自泉州。聽到大家提及這些美食的好,泉州人沒有異議,暗地歡喜,更沒有解釋或辯駁。僅管都是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吧,反正我們是小地方,不過和他們飲食語言生活習慣相似而已。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整個泉州都是悠閒的,上班時間很多人在茶館裡喝茶聊天,男人們下功夫在品茶上論高下,從“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五個方面入手,以此辨別安溪鐵觀音的優劣,但往往不回家吃飯;老人們、孩子們經常會圍坐在街頭巷尾看一出傀儡戲,聽那些木偶們慢慢地講著一個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在孔廟旁邊的舞臺上,每天晚上會有南音的演出。被稱為音樂文化“活化石”的南音是泉州的驕傲,泉州卻沒有大張旗鼓地特別宣傳這些,只是那些語言專家、音樂研究專家上門時就再多演一些給他們看。客人走的時候,他們會推薦你帶上桔紅糕、貢糖、鐵觀音、木偶、綠豆餅、柿餅、清源茶餅等當做手信,如果你願意帶上乾麵線糊餅或者肉燕皮,他們也會輕輕點頭,露出親切的笑容。番番喜歡說自己這裡是小地方,喜歡輕鬆地面對一切,現在大多數泉州人都是這樣。

泉州春捲

泉州的春捲,餡料只有胡蘿蔔、花生和白糖這三樣,咬一口甜絲絲、酥脆掉渣。另外還有一種包海苔餡料的,一定不用油煎,而是捲起來直接吃。這就是習俗。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春捲皮 12張

胡蘿蔔 400g

花生 200g

白砂糖 50g

油 3湯匙

- 步驟 -

1/ 胡蘿蔔洗淨切成細絲。去皮花生放入炒鍋小火幹焙,不斷翻炒至顏色變深,晾涼後切碎拌入白砂糖。

2/ 取一張春捲皮鋪在案板上,在中間放入適量胡蘿蔔絲,然後放入花生糖,把春捲皮從下向上捲起,包住餡料,然後把兩邊的春捲皮向中間摺疊,然後繼續向上捲起,把封口向下放在盤中碼好。

3/ 平底鍋中放入油,中火加熱至5成熱,把春捲坯封口一側向下放入鍋中,煎至定型後翻面,把四面都煎成金黃色即可。

土煎海蠣

泉州人當然認為海蠣煎是從泉州發源的,土法煎海蠣可以不用加蛋,吃的就是海蠣Q滑鮮美的味道。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蠔肉 500g

青蒜 100g

姜 10g

地瓜粉 50g

料酒 1湯匙

油 2湯匙

- 步驟 -

1/ 蠔肉(海蠣肉)洗淨,仔細擇淨碎殼。青蒜洗淨切丁。姜洗淨切成薑末。

2/ 把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調成粘稠的漿狀。

3/ 煎海蠣最好用一個不粘鍋,加熱至微微冒煙再注入油,待油溫熱以後鋪入混合好的海蠣漿。

4/白色的漿狀混合物慢慢變得透明,這時可以把鍋中的海蠣翻一下,無所謂外形完整與否,所有海蠣都變得不透明,微微收縮即可。海蠣肉本來就有鹹味,所以如果想要加鹽,需要適當減少用量。

泉州滷麵

看起來糊里糊塗的一碗麵,吃起來可一點都不糊塗,各種鮮味各司其職,糅合得天衣無縫,這是能讓人吃撐的家味。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鹼水面 200g

胡蘿蔔 20g

韭菜 20g

蠔肉 100g

蝦仁 50g

大白菜 50g

魚卷 50g

醬油 1湯匙

花生醬 1湯匙

沙茶醬 1湯匙

鹽 1/2茶匙

油 1湯匙

- 步驟 -

1/ 胡蘿蔔洗淨去皮,切成細絲。韭菜擇洗乾淨,切成寸段。蠔肉洗淨,仔細去除碎殼。大白菜切絲備用。魚卷切成粗條。

2/ 炒鍋中注入油,大火加熱至6成熱,放入蝦仁、魚卷、白菜和胡蘿蔔絲翻炒,然後加入沙茶醬、醬油和大量水(視面量而定)。

3/ 水開後,下入麵條,邊下邊抖散,不時地用筷子攪拌以免粘鍋。待面7成熟時(只剩一絲白芯),下入海蠣、韭菜,出鍋前調入花生醬和鹽即可。

泉州宴席的傳統與創新

領路人:楊偉聰

泉州東方大酒樓餐飲總監,年紀輕輕卻經驗豐富,一直在泉州、廈門從事餐飲經營工作。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一大早,東方大酒店貴賓樓的掌門人楊偉聰師傅就忙碌開了,從挑選食材到研發新菜,甚至餐具的擺放,每一個小細節都力求完美。貴賓樓經營的是地道閩粵菜系,從泉州本地菜餚和傳統小吃中吸收精髓,正是他們創新的靈感來源。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廚師出身的楊偉聰是地道閩南人,年紀輕輕卻已經是資深的酒店經營者。對他來說,自己的菜譜不是什麼秘密,因為在閩粵地區經營餐廳,靠的不是獨家秘方,創新的能力才是制勝的武器。從傳統中吸取靈感,與不同地域的餐飲經營者們的深入交流,都是能夠促進創新的辦法。而身處具有豐富文化背景的泉州,發掘傳統隨時能夠帶來驚喜。

來自海洋的饋贈

泉州靠海,古時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餐食中自然也少不了海洋的饋贈。雖然古代第一大港的風光不再,但還是能看到出海捕魚的漁船百舸爭流的場景。每到漁期,凌晨和傍晚這兩個時段的港口是最熱鬧的。漁船歸港,做海鮮生意的小販和經營海鮮酒樓的老闆們統統湧向岸邊,搶先從漁船上收購最新鮮的海貨。有時生意好壞就在這一步之差,搶先一步,收到了最好的貨色,今天的生意就又有了保障,滿面的喜悅之色感染著旁觀者。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在泉州,無論什麼魚都可以用醬油水烹製,尤其是新鮮的小雜魚。這種方法原本就是泉州地區最傳統和最家常的做法,在楊偉聰的朋友梁師傅經營的海鮮酒樓中,點擊率也是非常高的。梁師傅的海鮮酒樓就在碼頭附近,也是泉州海鮮大排檔最聚集的地方。如果天氣不錯,這裡堪稱不夜城,而且一定要入夜以後,才更加熱鬧。海鮮品種雖多,但客人們下單最頻繁的,仍舊是一些傳統的菜餚,土筍凍、鹽竹蟶、泉州海蠣煎、醬油水煮葉子魚等等。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自然之美

除了海產,泉州附近的山林原野也提供了豐富的物產,我們跟隨楊偉聰師傅逛逛他常光顧的菜場。他經常在這裡尋找最當季的食材,從中獲得靈感,烹製美味佳餚。由於經常光顧,他與市場上的很多掌櫃都已經是很好的朋友,如果有好貨,鋪子的掌櫃都會幫楊師傅留一些。正是由於泉州附近豐富的物產,造就了泉州菜重鮮味而不過度依賴調味的特色。閒暇時,與菜檔的大嬸聊聊天,還能獲得更多來自泉州本地土菜的靈感。楊師傅說,真正的泉州宴席,那一桌的鮮味是能讓人品嚐到自然的味道的。有一道泉州蘿蔔丸,就是地道的泉州土菜,材料並不稀奇,無非是蘿蔔、豬肉、地瓜粉,但巧妙的搭配和原始的調味,激發出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鮮美。楊偉聰師傅向我們推薦的桂花蟹,也是來源於泉州本土的家庭菜餚。已經沒有資格被隆重烹製的散碎蟹肉,拆出來以後和蛋液混合,只加鹽調味,熱油炒熟,就又變成上得了檯面的美味佳餚了。

白鴨湯

永春白鴨(紅面番鴨)湯的香氣飄散了兩百多年,肥美的鴨肉和香濃的湯汁滋潤著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永春白鴨 1只

川芎 10g

黃芪 20g

故紙 5g

熟地 20g

當歸 10g

枸杞 20g

甘草 3g

鹽適量

- 步驟 -

1/ 淨白鴨擇去細毛,斬成2cm寬、5cm長的大塊。藥材洗淨備用。

2/ 將鴨塊放入鍋中,注入能淹沒鴨塊的清水,大火煮開,撈出鴨塊,湯水棄之不用。

3/ 將鴨塊重新放入湯煲中,注入足量清水,加蓋大火燒開,調成小火燜煮20分鐘後放入所有藥材繼續燜煮至鴨肉熟爛(約1小時左右,試鴨齡而定),出鍋前調入鹽即可。

蘿蔔丸

這是一道地道的泉州土菜,最常見食材的奇妙組合賦予了這道菜特別的口感和鮮美,如今也進入酒樓,成為泉州宴席的一部分。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去皮白蘿蔔 300g

豬頸肉 80g

香蔥 50g

地瓜粉 60g

- 步驟 -

1/ 白蘿蔔擦成細絲,放入1茶匙鹽拌勻放置10分鐘,讓它出水,然後撈出蘿蔔絲,殺出的湯汁不用。

2/ 豬頸肉切成0.5cm見方的小丁。香蔥取蔥白部分切碎,蔥葉鋪在蒸籠中備用。

3/ 把豬頸肉丁、蘿蔔絲、蔥白碎和地瓜粉混合抓拌均勻, 做成2cm直徑的小丸子擺在蒸籠中的蔥葉上。

4/ 大火燒開蒸鍋中的水,放入蒸籠蒸10分鐘,待丸子變成半透明狀即可出鍋。

桂花蟹

源自泉州家庭的質樸小炒,聰明的主婦決不會浪費任何食材,如果螃蟹已經不夠鮮活,那麼蟹肉用來做這道桂花蟹則剛剛好。

傳統閩南風味的早餐,滿滿的都是大海的氣息

- 材料 -

雞蛋 3只

馬蹄 3只

五花肉 30g

菜花 30g

胡蘿蔔 10g

荷蘭豆 10g

蟹肉 100g

香蔥 1棵

鹽 1茶匙

料酒 1茶匙

油 1湯匙

- 步驟 -

1/ 去皮五花肉切成小粒。菜花掰成手指尖大小的小朵。胡蘿蔔和馬蹄分別去皮切成小粒。荷蘭豆切碎。香蔥切碎。

2/ 雞蛋磕入碗中打散,將除五花肉粒以外的所有材料都放入雞蛋液中,調入鹽和料酒。

3/ 大火加熱炒鍋至微微冒煙,注入油,微熱後放入五花肉粒用小火煸炒至焦香出油,撈出肉渣放入蛋液中拌勻。

4/ 調大爐火至中大火,倒入蛋液快速翻炒成碎末狀,待所有蛋液都凝固了就可以出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