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味道中的文化之炸醬麵:北京人的講究與樂觀

味道中的文化之炸醬麵:北京人的講究與樂觀

過去,由於自然氣候的限制和南北交通不便的影響,北方人的主食以面類為主,麵條又是麵食中種類最為繁多,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老百姓最為喜愛的食物。中國人對吃極有研究,製作任何一種食物,都可以變幻出百種花樣,麵條亦是如此。在諸多面條的製作方法中,炸醬麵是少有的自己在家中就可以烹製的頗為地道的一種。你在家自己做碗刀削麵、拉麵不很現實,因為它們需要很高的技巧,那麼來碗炸醬麵就要簡單的多了。

炸醬麵,顧名思義是拌著炸醬吃的麵條,在北方許多省市很是流行。炸醬麵的精髓在於醬,依據每個人不同的口味,炸出的醬也是各有風味,有肉醬、素醬、海鮮醬、黃醬等等。炸醬麵本是普通人家的家常便飯,是老母親在忙碌一天過後為全家人混飽肚子隨手做出的吃食,難登大雅之堂,可是北京人硬是把這尋常的麵條做出了名氣,做成了北京城的飲食文化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就令我們不得不去仔細探究一番了。

味道中的文化之炸醬麵:北京人的講究與樂觀

老北京炸醬麵的由來

北京人愛吃麵條。在北京,一說吃“面”,不是指饅頭大餅之類的麵食,而是獨指麵條。老北京炸醬麵其實並不老,它的出現是在清朝末年。

話說光緒年將間,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攻佔北京城,慈禧、光緒等清朝封建統治者帶著隨從倉皇出逃,一路馬不停蹄的跑到了西安。既然是逃命,衣食住行就不那麼講究了,到得西安,總算是暫時安下心來。這人一旦安定下來,就會先想到吃,皇族也一樣。長途跋涉的勞頓讓慈禧等人飢渴難耐,隨便尋一處麵館,便吃將起來。誰曾想,這麵館做的面味道極好,眾人吃的興高采烈,這面便是炸醬麵。在還京時,慈禧等人對其念念不忘,有眼色的總管李蓮英便將麵館的師傅一起帶回了北京。回到紫禁城,麵條自然就不能再簡單製作了,用料開始考究起來,形成了適合北京口味的炸醬麵。至此,炸醬麵在北京城流行開來。

這當然是傳說,封建統治者的狼狽不可能如此宣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不管之前北京城的有沒有炸醬麵或者炸醬麵如何製作,它並不出名,到了清末時期,炸醬麵才正式的成為北京城著名的小吃,享譽全國。

現在我們去北京遊玩,行走在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蹟間,品讀著歲月的沉澱,感慨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走累了,玩餓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一碗老北京炸醬麵。不管是古香古色的著名小吃街還是街頭巷尾的蒼蠅小館,經營炸醬麵的飯店比比皆是,就算是裝修豪華的大飯店,主食中也一定會有炸醬麵的位置。

有人說,來北京不吃炸醬麵,就不算吃過北京城的美食。老北京炸醬麵就像故宮幾百年的城牆一樣,已經成為了北京的飲食文化標誌,不用去細數來歷,只需要存在於眼前。

味道中的文化之炸醬麵:北京人的講究與樂觀

炸醬麵體現出了北京人的講究

實話說來,作為一個在北京工作生活過的吃貨,我曾一度對北京當地的美食極為反感,尤其是招牌中帶“老”字的。什麼老北京爆肚、老北京烤鴨,也包括老北京炸醬麵。

在飲食上,北京是個很奇怪的城市。別處的美食到了北京,用不得幾年,就會變了口味,換了招牌,一律打上“北京”的字號,要是年代久遠一些的,就會加個“老”字。也許是中國的商人自古都想要沾上點皇城的氣息,在北京做買賣,就會不自主的把自己融進這裡,變成了“老北京”的美食們,自然覺得自己身價倍增,有睥睨天下的氣勢。也許過個幾十年,簋街的小龍蝦也會成為“老北京小龍蝦”了。

後來,我交了許多北京的朋友,有了當地人的帶領,自然就可以吃到許多正宗的北京小吃,至此,我對北京美食的偏見才慢慢改觀。北京人愛吃的美味,大多藏在犄角旮旯的的地方,吃的東西,也大多是尋常之物。什麼滷煮、豆汁、炒肝、吊子等等等等,口味極重,卻吃的過癮。

北京人講究,吃東西,食材可以簡單,但是製作過程決不能糊弄。你做的好吃,排著隊捧你,不好吃,等著關門。就算普通如炸醬麵,也必須有一套做的規矩,吃的規矩。

北京炸醬麵,麵條一定要筋道。炸醬也要用好的幹黃醬,肉切細丁,最好帶點肥,先煸肉,再倒入調開的黃醬,小火熬製,決不能粘鍋,否則會有糊味。各種調料不能缺少,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豆乾、雞蛋等物。炸好了醬,還得配上時鮮的菜碼。豆芽、黃瓜、蘿蔔、黃花、木耳、香椿等加入碗中,再來瓣蒜,才算齊活。吃的時候,要把炸醬和菜碼在碗內攪拌均勻,儘量讓每一根麵條都蘸上醬。冬天,炸醬麵要吃湯麵,熱乎乎的湯水混合著鮮鹹的滋味,一口就暖身。夏天,要把麵條過水,把水篦乾淨,來點炸辣椒拌上,吃的渾身通透。

有人說這是“窮講究”,麻煩且虛偽,明明是普通的吃食,還透著一股牛氣哄哄的勁頭。其實,生活本就艱難,正是有了“講究”的儀式感,才讓我們覺得活的有意義,活的有生趣。北京人的講究體現在各個方面,彰顯出來皇城根底下人們的大氣和規矩。我們看那些穿著二股筋背心搖著蒲扇的北京大爺大媽,就會發現,北京人是真會生活。正是有了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才有了北京人對陌生人的熱情,才有了北京人對朋友的義氣。

北京人的講究也是一種包容,就像炸醬麵一樣,醬和蔬菜攪合攪合,就匯在一起,無論天南地北,都在一個碗中。

味道中的文化之炸醬麵:北京人的講究與樂觀

炸醬麵反映出北京人的樂觀

天下的大餐一個樣,只有老百姓的普通吃食,才難能品出人間滋味。封建社會的北京,一道城門隔出了兩個世界,紫禁城裡的宮廷菜一定是山珍海味,可惜不是平頭百姓可以享用的。沒關係,只要是吃的事情,就難不倒聰明的北京人,兜裡沒錢,吃肉有些奢侈,豬牛羊的下水一樣可以吃的香甜。同樣,一碗炸醬麵,就能吃出滿足的人生。

在社會浮躁的今天,我們每天都處在莫名的焦慮中,金錢的壓力讓我們活的畏手畏腳。北京人不一樣,如果你真正認識幾個老北京的朋友,就會發現,他們活的很瀟灑。人,有窮有富,但是,你對生活的嚮往應該是一樣的。可能是幾百年的京城生活讓他們養成了一種處變不驚的態度,大多數北京人很灑脫,昨天的悲傷絕對不會成為今天鬱悶的理由。

曾經到一個北京的朋友家中吃飯。他的家庭絕不是什麼富裕之家,父母和他都做著平凡的工作,三口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空間侷促,傢俱陳舊,還不時有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在家中常住。中午到外面吃烤鴨,價格不菲,讓他們破費,我有些不好意思,他們一家人毫不在意,認為朋友來了必須吃頓北京有名的美食。到了晚上,朋友拉著我讓我吃了晚飯再走,在他的意識裡,只有在家吃上一頓飯,才算是招待過客人。

晚飯吃的就是炸醬麵。飯桌上,朋友的父親就著花生米、肉皮凍和我聊家長裡短,我發現許多生活的困難在老爺子嘴裡就是故事,既然是故事,那就一定有悲有喜,他作為主人公,情緒沒有絲毫波動,說起來幽默坦然。酒足之後,一人一碗炸醬麵,吸吸溜溜的吃完,很是貼心。在他們的臉上,我看不出什麼愁怨,有的只是對生活的的滿足。

也許,在樂觀的北京人眼中,生活就像一碗炸醬麵,酸甜苦辣都得拌,拌勻了拌好了,吃下去就是日子,飽了,就是希望和明天。


請關注風舞鷹翎,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