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雪國》是日本文學大師川端康成的最高代表作,也是他唯美主義思想的文化結晶。

該部作品,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陸續發表,後來經過修改和整理後,才正式冠以《雪國》於1948年彙集出版單行本。

在川端康成所有的文學作品中,《雪國》在中國最受歡迎,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中國教育部將《雪國》推薦給大學生,作為人生的必讀書目之一。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雪國》的劇情非常簡單:該書講述了一位名叫島村的西方舞蹈研究家,在三次到雪國旅行的過程中,與一位名叫駒子的藝伎和一位名叫葉子的少女,發生的感情糾葛的故事。

雖然故事簡單,但是拜讀過這本經典作品的人,無不被書中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和悲哀之美深深打動。

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對這部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進行解析。

一、虛無之美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本書的第一段話,川端康成便用簡潔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好似虛幻潔淨的世界。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隨後,主人公島村在火車上第一次與少女葉子相遇。

川端康成用島村的視角,通過火車窗玻璃觀察葉子,並用細膩的筆觸對鏡面中的葉子,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如夢似幻的環境,讓人對葉子產生一種非現實存在的空靈感覺。

駒子在書中是一位官能的,現實存在的姑娘。她從十五六歲便開始記日記和讀書筆記,雜記本多達十冊;在偏僻的小山村,對著大自然的峽谷勤奮地練習三絃琴;喜歡乾淨,總將生活環境打理得很整潔;為了報答師傅,努力賺錢給其兒子行男治病;雖然身份卑微、命途坎坷,但是仍然勇敢追求愛情和幸福。

島村三次到雪國來,都是和駒子相會的。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對於這麼一位深愛自己的藝伎,島村雖然感動,但是始終覺得駒子對美好的一切追求行為都是徒勞的,甚至對於駒子的存在本身,也本能地認為是徒勞的。

駒子所做的一切,似乎只是人類對於追求生存價值所做的最基本的行為。但是在島村眼中,這一切實實在在的奮鬥,都是徒勞無益,最終結果註定是虛無的。

不僅否認駒子,島村對於自己的存在,也認為是毫無意義的。

他坐食祖產,生活無憂,但是精神空虛,缺乏人生追求。他研究西洋舞蹈,卻從不看西洋舞蹈,只是通過蒐集西洋舞蹈方面的書籍、照片、海報和節目單等資料,來進行紙上談兵。沒有正當職業的島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充實生活,真切感受生命的存在。但是島村卻悲哀地發覺,這一切都是無意義的、虛無的。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故事最後,葉子的死,將虛無之美表現到了極致。

島村心頭猛然一震,他似乎沒有立刻感到危險和恐懼,就好像那是非現實世界的幻影。僵直的身體在半空中落下,變得柔軟了。然而,她那副樣子卻像玩偶似的毫無反抗,由於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這瞬間,生與死彷彿都停歇了。

島村眼中的葉子之死,充滿了美感。他覺得葉子“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在島村的眼裡,葉子並沒有死,而是變成了一種不同於現實實體的虛無的存在。

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通過葉子之死,島村從虛無中頓悟並解脫了。

二、潔淨之美

《雪國》中的潔淨之美主要體現在如下三方面:

  • 景之潔淨
  • 人之潔淨
  • 情之潔淨

下面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對《雪國》中的潔淨之美進行具體解析:

1.景之潔淨

深受日本傳統文化影響的川端康成,對美有著近乎完美的追求。

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他的文學作品主題內容唯美,甚至連作品名字,如《千隻鶴》、《山音》、《睡美人》等,都洋溢著古典美的氣息。

《雪國》從書名來看,便已先聲奪人,給人一種孤寂潔淨之感。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而在內容上,川端康成對雪、月色、夕陽、重山疊巒、銀河等具有唯美浪漫象徵的景物,用細膩而又空靈的筆法,反覆描寫,營造出一個如夢似幻、悠遠靜謐的世界。

這世界,帶著孤寂,透著悲慼,藏著清寒,宛如孩子的夢一般潔淨。

川端康成運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讓書中情感的表達潛藏在自然景物之中,於無聲處巧妙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2.人之潔淨

島村和駒子第一次相見時,便對駒子有著美好的感覺:

女子給人的印象潔淨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裡大概也是乾淨的。

駒子是現實世界的存在,充滿生活的氣息。她身份低微,命運坎坷,有著芸芸眾生一般的喜怒哀樂:她會惱怒島村對自己的不解風情,也會嫉妒島村對葉子的朦朧好感。但是駒子身上具有的如蘭般的品質,掩蓋了這些煙塵氣息,讓她“

比誰都要潔淨”。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葉子是精神世界的存在,代表的是川端康成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島村對葉子的第一次認識,便是源於葉子在車窗中的形象。這種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讓葉子亦真亦幻,不染纖塵。

最後,葉子在一場大火中喪生,死亡過程和死後狀態充滿美感,透著虛無的潔淨之美。

3.情之潔淨

駒子對島村愛到痛徹心扉,可是在言語的表達上卻異常的平淡含蓄,就像水底湍急險惡的河流,水面上卻是緩緩流淌,波瀾不驚。

而島村面對駒子的愛,始終認為是一種徒勞。最後駒子的愛情無疾而終,似乎也悲哀地證明了這是場無意義的徒勞。

最深的情,用最淺的筆觸,在平淡中寫就,這種愛情潔淨得讓人心顫。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葉子可以說是島村精神世界裡的戀人。

島村對葉子有著一見鍾情的好感,但葉子對於島村來說,卻只是虛無的存在,可遇而不可求。

這種情,朦朦朧朧,如夢似幻,潔淨幽玄。

三、悲哀之美

在日本古典文學中,悲哀是主題表現的基本格調。

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曾說:

在人的種種感情上,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動的。

而深受日本古典文學影響的川端康成,在創作《雪國》時,更是將這種“悲哀”表現到了極致。

通篇閱讀《雪國》,讀者會發現,不論是對物的描繪,還是對情的抒發,始終透著一種淡淡的悲哀。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駒子在面對島村的不解風情時,曾多次用激昂而悲切的語調說:

“你就是這點不好!”

駒子既怨恨島村對自己的無情,又懊惱自己在愛情泥潭中的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這種愛而不得、情深難付的複雜情緒,對駒子來說,如同一杯苦酒,只能獨飲。其中個般滋味,也只有自己默默品味。

而葉子對島村來說,就是一顆璀璨的流星,感受其美好的同時,也悲哀地發現逝去已然臨近。

文中的愛戀,更像是一種精神世界的愛戀,如同藍色天空下漂浮的白雲一樣,純淨美麗,可是太陽一出來,就悄然消逝,了無遺痕了。白雲雖然從眼中消失了,心底卻留下了淡淡的悲哀。

《雪國》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它究竟美在哪裡呢

在日語裡,悲哀與美是相通的。

為了將悲哀之美極致化,在《雪國》的最後,川端康成選擇用生離和死別來結束這虛無的一切。

對於駒子和島村:

川端康成在故事的結尾,用島村的即將離去,如“島村覺得這次回去,暫時是不可能再到這個溫泉浴場來了”、“已經到該離開這裡的時候了”、“島村感到離別已經迫近”等,反覆暗示駒子和島村即將從此天各一方。

對於葉子和島村:

川端康成用葉子的死,來讓島村的精神世界得到昇華,頓悟生死的真諦,“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下來”,從此葉子和島村天人相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