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從9年前去北京讀書開始,每年也只有過年,才能回煙臺呆一陣子。每次回家前,都在心裡的小算盤裡列好了食物清單——在北京吃不到的,回家一定要狠狠吃一頓。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且不說北京是個美食荒漠,好吃的食物大多是外地的。近些年來,也走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地方特色食物:說起廣州的海鮮粥就想念,湖南的米粉直接讓我愛上了辣椒,舌頭為日本的鰻魚飯動容過,也因在西班牙吃到海鮮飯懷疑人生……但是走得越遠,越發現——我是長了個地地道道的膠東胃,有些東西煙臺吃得才算香,一年不吃難受得慌。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比水族館還要多的海鮮

“說起吃海鮮,就要去秦皇島和煙臺”。大學時和朋友去秦皇島旅行,那時還沒通動車,路途悠長,對面的大叔一路叨叨那秦皇島的海鮮,說到動容處蹦出這麼一句話。一路上實在不忍打斷他,我內心念叨叨:我就是煙臺人呀,說不準我可比你會吃多了。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等到了秦皇島,還真像是回了家,我吃起海鮮來看呆小夥伴——他們正猶豫怎麼下手,我已經把皮皮蝦剝得乾淨利落,我一邊吃還一邊搖頭:用螃蟹大腿刮螃蟹蓋吃起來比較快,你把大腿都吃了咋吃蓋呢?這個海虹不太好,不如拌個菠菜粉條好吃。說起來,這都是從小到大吃出來的“煙臺人的基本技能”。北京不靠海,大家只能去秦皇島解解饞。但是吃起來還是不痛快的,回家我就放開了膀子——回家第一頓,餐桌上一定有辣椒炒海腸。入口咯吱咯吱,這完美的口感,瓦解掉一切關於海腸面目可憎的傳言。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早上一定要來一碗海鮮湯:這湯裡蘑菇西紅柿做陪伴,主料或是鮑魚,或是肥大的鮮貝丁,再加上海參兩許,不需要加太多調料,要的就是那個海鮮的“原味”。說起海鮮湯,最惦念的就是海膽,雞蛋打散進去,青翠雪白的蔥花撒上去,香味爆棚餘味無窮,就算是日本北海道的生鮮海膽,都不能打敗膠東海膽湯在我心中的地位。可惜的是,我們吃到海膽也不是很容易,要吃純正的,得跑到就近的長島去。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鮁魚水餃,膠東人才知道它的好

在北京一年,去吃了大概5次船歌魚,就為了鮁魚水餃。這家海鮮店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甚至在淘寶店上都能買到它家的水餃,很多人圖新鮮會點黑色的墨魚水餃,我卻覺得鮁魚水餃最好吃。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這次回家,也是立刻去吃了鮁魚水餃,就找了個家門口的店,一邊吃一邊感嘆:哎呀,你說咱家的水餃,就是新鮮,比那些個大品牌好吃一百倍。這其中風味,些許的差別,可能只有舌頭懂得。家家都是會做鮁魚水餃,最初吃好像是在蓬萊。買點鮁魚剁一剁,加入韭菜或者五花肉,包成水餃;有的甚至會加些牛奶進去,新鮮的口味,好過淘寶店的流水線工藝。而且如果你去蓬萊吃,會發現那兒的鮁魚水餃個頭像是巴掌那麼大,也算是膠東一大特色了。

喝一碗羊湯,整個冬天都不怕冷

每年冬天回家,聞到羊湯的味道就走不動,一定要喝一碗才過癮。但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羊湯的美味,像我媽聞到就直喊腥,我和我爸卻喝到顧不上說話。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吃過不少地方的羊肉,每個地方各有特色:內蒙古的羊腿帶著奶香味,新疆的羊肝羊味更重一些,東北的羊肉湯居然要加粉絲。山東的從小吃到大,味道更為溫和一些,沒有那麼多的醃製佐料,最喜蔥花滿盆的羊湯和滑嫩嫩的羊血。老爸曾在單縣呆過一陣子,那裡羊肉湯像是牛奶那樣白,喝過一次就難忘。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在煙臺龍口的趕集攤位上,經常看到有人大冬天擺著羊湯攤子,而且旁邊常常有個油條攤。羊骨頭放在大鍋爐裡燉著,旁邊是一疊疊的羊肚、羊血、羊肉。你選好了,店家就從大鍋裡舀一勺熱湯,喝上這一碗,走路都不怕冷。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這次出門半路上想要喝羊湯,我爸說附近的麻家羊湯館很出名,我們就臨時起意決定去這家了。這家的羊腿超級性感,可惜我們吃不下。然後點了羊脖子,店家現場手撕,帶著手套直喊燙;羊脖子吃了幾塊肉後,剩下的一半直接做成羊湯,那胡辣辣的感覺,不加醋都很完美!點了炒羊血,沒有加澱粉,入口嫩嫩的還很結實,喜歡在嘴裡嚼來嚼去的感覺。涼拌羊臉入口很有嚼勁,就像是豬耳朵,黃瓜蒜一拌,羊肉味非常清香。


每年回煙臺過年,這些我都要吃一遍


大家還有什麼好吃的煙臺店家嗎?歡迎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