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廣東僑鄉台山人愛用野菜“馬屎莧”做菜或煲湯

廣東僑鄉台山人愛用野菜“馬屎莧”做菜或煲湯

長勢喜人的馬屎莧 李曉春 攝

中國僑網江門6月21日電 題:廣東僑鄉台山人愛用野菜“馬屎莧”做菜或煲湯

作者 李曉春

馬齒莧,有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等特點,又稱為五行草、長壽菜、馬齒菜,在中國南北各地均產,常見的烹飪做法有涼拌馬齒莧、馬齒莧粥、馬齒莧豬肝湯等。在廣東臺山,有一種易被誤聽作馬齒莧的野菜“馬屎莧”較為常見,人們喜歡用它來做菜或煲湯。

广东侨乡台山人爱用野菜“马屎苋”做菜或煲汤

可採摘鮮葉做菜的馬屎莧 李曉春 攝

據瞭解,馬齒莧與馬屎莧雖同是野菜,但並不是同一個品種,在外觀上就有很大的區別。馬齒莧在臺山被稱為瓜子菜,而馬屎莧實為刺莧菜,又稱野刺莧、白刺莧,被台山人喻為“土人參”,常見的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其莖呈圓柱形,多分枝,葉互生,呈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葉柄旁有2刺,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馬屎莧多數生長在村旁空曠荒地、路旁或田間地頭。若是生長在土潤肥沃的地方,馬屎莧生長可高達一米多,枝梗錯落有致且刺尖葉茂,底下的莖部可達普通紅蘿蔔般粗壯。

據台山的老人透露,以前在臺山農村裡,這馬屎莧較為常見,在糧食緊缺的年代,馬屎莧是人們賴以充飢的野菜之一,而到了糧食可以自供自給的時候,馬屎莧和番薯葉、水芋葉等被當地人割來煮成豬菜餵豬。馬屎莧葉子的脈絡、葉面和一般的莧菜相似,葉體稍顯細長,生長早期的葉子比較肥厚,適宜採摘起來做成上湯菜式,口感甚至比一般的莧菜還有爽滑。生長中後期的時候,葉子較為稀疏且莖部表皮逐漸泛紅,這個時候只能取其主莖和根部,用來煲老火湯。

广东侨乡台山人爱用野菜“马屎苋”做菜或煲汤

在菜市場上零售的馬屎莧 李曉春 攝

據台山臺城一酒樓姓吳的樓面經理介紹,在每年的五六月,正是當地馬屎莧生長最為茂盛的季節,他們會用馬屎莧的嫩葉做成上湯馬屎莧葉,用颳了皮的莖和根部做成豬骨黃豆馬屎莧湯、鯽魚馬屎莧湯、黑魚馬屎莧湯、豬骨雞腳薏米馬屎莧湯、紅蘿蔔荸薺豬骨馬屎莧湯、鴿肉綠豆豬骨馬屎莧湯等湯品,因售價不貴且獨具地方特色,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以馬屎莧為主的菜式和湯品在酷夏的飯市中頗受歡迎。而在臺城富城市場經營當地山草藥及土特產的攤主伍女士介紹,當季的馬屎莧比較粗壯,莖內纖維密度低,是台山當地人在炎炎夏日中煲湯用的優選食材,因售價便宜且多數攤主可提供刮皮、砍塊等處理服務,每天進貨的馬屎莧基本上會被搶售一空。

广东侨乡台山人爱用野菜“马屎苋”做菜或煲汤

馬屎莧黃豆豬骨灰皮冬瓜湯 李曉春 攝

據悉,煲老火靚湯,對於台山人乃至廣府人而言皆頗具心得,除了在臺山的茶樓飯館中能品嚐到馬屎莧湯之外,當地的老百姓更喜歡結合當地的當季食材來搭配馬屎莧煲湯,如搭配剛收穫從豆莢中剝出來的黃豆煲豬骨湯、搭配著當地當季的灰皮老冬瓜煲豬骨湯等。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馬屎莧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等功效,所以有部分台山人用黃糖煲馬屎莧作為“涼水”(涼茶)飲用。

广东侨乡台山人爱用野菜“马屎苋”做菜或煲汤

被台山人稱為“瓜子菜”的馬齒莧 李曉春 攝

“中國人善於用食物來縮短他鄉與故鄉的距離”“餐桌邊的一蔬一飯,舌尖上的一飲一啄,總會為我們津津有味地一一道來”在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中曾陸續提及。而在這個有“內外兩個台山”之稱的中國第一僑鄉,常年旅居海外或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的台山人不在少數,其飲食習慣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學會入鄉隨俗,但若有機會回到台山,面對著似曾相識的菜式或老火湯時,往往會熱淚盈眶,畢竟在這味蕾上的記憶裡,有著他們在臺山生活的片段,甚至是比較難忘的一些經歷和故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