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談中醫養生時,我們到底在聊啥?

談起中醫養生,都很熟悉,方法多不勝數。逼格高的,談談五運六氣、陰陽八卦;低點的,聊聊性命雙修、辟穀吐納。平凡如我們,也可討論一下枸杞水。

談中醫養生時,我們到底在聊啥?

作為一箇中醫人,想學扁鵲他哥,“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到底要幹嘛?和大家談談陰陽八卦吧,逼格比較高,反正也不會,學點皮毛,還可以忽悠一下,天天給大家灌點水,說不定就成了大師了。想想當年那些“磚家”,排號都排到兩三年後了,多牛逼,還能收點智商稅。

說到修心養性吧,又好像少了點仙風道骨。

聊聊阿膠枸杞吧,平時又不吃。頭銜比我大的,名稱比我響的,都在聊,聊這個我不就關公面前耍大刀?再說了,家裡不賣枸杞不賣阿膠,一個不小心聊好了,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作為一個底層的中醫工作者,還是想做點接地氣的事,形而上的理論,要磚家才能發揮得好。

談中醫養生時,我們到底在聊啥?

中醫一直提倡“治未病”。“憂患之來,必有其漸。”治未病,就是要把疾病有冒頭的時候扼殺在搖籃裡,別等到它成了氣候,那就不好對付了。

養生可以很佛系,枸杞泡啤酒,可樂放人參。也可以很好吃,燉點冬蟲夏草,熬點阿膠燕絲。可更多的時候,保養的不是生命,是種心理安慰罷了。沒有整體化的運籌帷幄,沒有個性化的有的放矢,你確定這種大眾化的養生方案有用?既然投入了金錢,花費了時間,我想,大家也不想讓養生僅僅是一種安慰劑。

談中醫養生時,我們到底在聊啥?

養生,並非意味著要吃一大堆補品或者保健品,簡單的,“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這也叫養生。換句話說,冷了穿衣,熱了避暑,切勿悲喜過度,困了睡覺,醒了起早,不要日夜顛倒。

“神明漏盡,如木槁灰死矣。”縱觀古代的養生法,大多強調心神的養護。“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生命的老化,更多的是心神的耗散,金錢、名利、視聽享受、口舌放縱,都可致使心神耗散。然而,生活在當代,既非常聖人,又無羽化登仙的追求,如何能無慾無求?只不過,可以少一點,不要樣樣便宜都佔盡罷了。再有虔誠一點的,就找一些安神的法子,或是冥想、或是朝佛、或者吐納,甚至寫個字,畫個畫,都是調神的法門,條條大路通羅馬,能安心,勿讓心靈散亂則可。

談中醫養生時,我們到底在聊啥?

至於身體上,中醫強調“有誅內必形誅外”,除非急性的損傷,健康狀況的改變都是慢慢發生的,只不過,我們能不能發現,關注不關注而已。人體,還是比較強大的,對於很多問題,都能代償。就像河堤,水位從低到高,都有一定的包容性。等我們發現得病的時候,就已經是缺堤的時候了。也許是工程老化,也許是雨水過多,總之,最好就是能在缺堤前,找到相關的因素,提前做出相應的措施,往往比洪水氾濫以後造成的損失要更少。例如,我的一個朋友,身體力線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頸部疼痛甚至頭暈手麻,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還有這超標的體重,血脂的異常,繼續動脈斑塊、內臟脂肪的形成,也是遲早的事,可就不能引起重視,非要等到吃降脂藥的那一天。

談中醫養生時,我們到底在聊啥?

總的說養生,要多聽聽身體的聲音,合適的方法,身體會有舒服感、內心會有愉悅感,但不會像吸毒,過後對身體造成明顯的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