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淺談國學復興能給現代中國人帶來什麼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幾年,備受廣大媒體的推廣,特別是央視之前百家講壇熱播,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成功舉辦,也掀起起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再一個現在小孩子父母多是八零後,受高等教育程度比較高,新知識分子能夠接受多元文化,有助於傳統文化傳播和推廣。


淺談國學復興能給現代中國人帶來什麼意義?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很多人盲目以為學習唐詩、宋詞、京劇、毛筆字、國畫甚至學習收藏這種形式就是了解中國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的表現就過於淺顯,如果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要從國學來了解。

國學這詞是相對西學而說的,在清朝末年,西方的人文和科學思想傳入以後,人們就把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全部稱為國學,國學與西學對比是不分學科的,主要是哲學、文學、史學等三大類,基礎是中國先秦百家學說,後來結合了佛教、道教經典。

面對龐雜的國學經典,很多人都無法下手,所以現代人瞭解中國國學主要通過學習儒家經典,因為儒家在中國的延續時間長,影響深遠,由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重視儒家,從西漢中期在一批儒家儒士推動下,儒家學派逐漸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普遍學術的思想,而後中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幾乎都是圍繞著儒家思想延伸起起伏伏。

小孩子一般讀的多就是童蒙《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可以給你搭建國學框架,後期為讀四書五經打下基礎。

所以學習國學中基礎就是基本就是儒家,傳統文化復興實質應是新儒家思想復興。 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有三千年的歷史,自漢朝漢武帝時期,儒家被中國封建帝王和一些知識分子們加以杜撰,成為古代中國人言行標準,道德標準,帝王治世理想,影響著無數的中國人。

但是到近代中國經歷“新文化”運動以後,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民國新知識分子們都認為過去封建王朝所謂孔孟儒家文化,都是糟粕,加以鞭撻,倒聲一篇。 但是我們看在這個時期,縱觀為什麼民國會出現那麼多學術大師比如歷史方面陳寅恪、錢穆、呂思勉、顧頡剛。哲學方面傅斯年、錢玄同、熊十力、馮友蘭等等數不勝數,這些人年少時期大多都受到教育仍就是儒學教育,這些知識給她們打下了堅實文化基礎。


淺談國學復興能給現代中國人帶來什麼意義?



為什麼現代中國出不了學術大師,主要經過十年浩劫,徹底把孔孟打到,人們認為孔孟就是牛鬼蛇神,中國傳統文化被徹底毀掉,新中國人改革開放後,為了建設需要迅速培養技術人才,忽視傳統文化教育,砸碎孔孟,確讓我們國人道德水準是下滑的。 現代鼓勵傳統文化復興,主要是國家外交需要,中國在世界很多國家開設“孔子學院”,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好奇和認可,再一個就是儒家文化裡面保留了一些對人類高尚道德,對家庭倫理孝道推廣,對人自身修養內涵要求,都是有現實意義的。

我們看儒家文化要結合西方哲學思想辯證來看,就是儒家裡面被很多人把孔子、孟子的思想曲解來迎合當時封建統治者,這些的確是文化思想上糟粕,古代帝王為了維持統治需要,比如忠君思想,王權神受,這個我們要摒棄,但是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自己三千年的文化傳統,錢穆先生在其《民族與文化》中提出,“不要一提到中國文化就是裹小腳,中國文化遠不止這些”,儒家主張仁、義、禮、智、信,是中國人做人的標準,對父母孝道,努力刻苦學習光宗耀祖,尊重師長,友愛兄弟,古人文化傳統這難道不是拷問現代中國人道德水平。

我們學國學、學儒家不是要複製古人,推崇古人生活,這就是把傳統知識學歪了,而是應該學儒家經典文化內涵,結合現代人結合古人行為規範學習做人道理。


淺談國學復興能給現代中國人帶來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