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幾家歡樂幾家愁

韓海燕,佳縣文化館退休幹部,2001年在縣城創辦國學書院,利用寒暑假、雙休日傳授國學,面向佳、臨兩縣蒙童,概不收取費用,課本免費提供。六年來,先生免費為200多名學童灌輸了《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多種傳統文化典籍,先後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並得到省市領導的重視。

筆者曾與先生有過一面之交,一位年屆古稀儀態儒雅渾身充滿浩然之氣的無畏長者,望之坦蕩蕩而心生敬仰。在這個我們不得不說物慾橫流的時代,類似先生之舉,無疑是廖若星辰羞於見人。輿論界對此莫衷一是,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炒得沸沸揚揚。網上盛傳的全國百家孔子學院,在當今浩瀚的教育汪洋中,只是幾滴水而已。

類似先生之舉應如何看待?我想即便不能全盤肯定,至少讓我們深思。

早在十九世紀末,西方人來到中國便說:中國的官員個個都是哲學家。因為中國的官員都是經過十年寒窗苦讀國學才考取到功名的飽學之士,而這些飽學之士又是平定天下治理國家的棟樑。國學在那時充分展示了它的強大,呈現了它的繁榮。但很快,西方人再次踏進中國的門檻時,攜帶一種國人還未見識的東西——槍炮。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多少仁人志士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民族尊嚴,拯救國家命運。一些國學驕子開始對中國文化進行反思:國學,還行嗎?

生死存亡時刻,國人不得不尋求新的思想武器。五四運動標誌著國人已經拿到這種武器——馬克思主義。經過漫長的革命歲月,國人終於能夠自己當家作主。在此期間,蒙童的教材內容也由最初的“人之初性本善”逐步變為 “看圖識字”。文化大革命中,國學再一次失寵。

當一切步入正軌之後,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生活越來越好,而時至今日,國學又一次升溫,僅僅是偶然嗎?國學,還要嗎?

從來沒有哪個教授說國學是沒用的。無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發現國學甚至囊括如何經營管理企業、排解工作壓力、去除生活煩惱。可惜的是,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中開講《論語》和《莊子》,暴露出在百年前被視為強大的國學,在教育上早已形成了一個遙遠的斷層。人們僅靠傳播者的幾本“心得”來了解和學習國學,真正的原著經典依然被束之高閣。我們需要知道,是主食重要,還是快餐重要?亦或兩者都需要?

可以說,國學原著是我們立身行事的理論基礎,快餐文化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實踐引導,二者並不相悖。但如果沒有理論基礎,如何去感同身受?即便有實踐引導,未免產生茫然和人云亦云。由此看來,國學原著才是首當其衝應該學習的。

那麼象先生這樣一位並非科班出身的知情者,是否在真正身體力行著國學原著在民間的正統化和普及化呢?先生自己說過:國學很重要,國學教育很重要,國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從原著背起。

無論“百家孔子學院”還是央視“百家講壇”,至少都在顯示一個信息:國人已經開始需要國學,重視國學。或許大家都在想:百年前我們不缺國學而缺槍炮,今天的我們是否又不缺槍炮而缺國學呢?相信再過不久,國學定會出現第二次巔峰,並將與現代文明齊頭並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