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傳統和新興車企力推新能源車 能否追上電動車雙雄仍待觀察

8月16日海外媒體消息稱,目前在新能源車領域挑戰特斯拉和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的車企現在又新增了一家來自瑞士的Elextra公司。這家初創公司剛剛推出一款電動超級跑車,似乎希望改變電動領域的由特斯拉和FF形成的雙寡頭競爭局面。

據媒體報道,Elextra推出的這款電動跑車在瑞士設計,在德國斯圖加特製造。從概念車可以看出,Elextra整車採用深藍色調,前臉並沒有過多的稜角修飾,兩顆矩形藍色光源豎向排列組成前車大燈,一字型的LED燈組橫貫整個車頭。Elextra整車造型非常低矮,車身採用了非常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設計理念,同時採用碳纖打造。

傳統和新興車企力推新能源車 能否追上電動車雙雄仍待觀察

除了這家剛剛在互聯網電動智能汽車行業冒頭的瑞士企業之外,還有寶馬、大眾、保時捷等傳統車企,也都在忙著佈局新能源汽車。在外界看來,隨著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成為行業大勢的情況下,新興公司還是傳統車企的持續投入,都是希望能趕上特斯拉和FF這兩家企業,希望能打破兩家企業齊頭並進的局面。

持續增加的造車新軍

在特斯拉以及FF的帶領下,越多越多的公司加入到造車大軍中。

除了剛剛爆出推出新車的瑞士這家公司外,此前三星更是耗資80億美金收購哈曼國際,正式宣言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據瞭解,三星佈局汽車進行了長遠佈局。去年5月,三星參與了從事無人駕駛技術研究nuTonomy 公司的A輪融資。與此同時,三星還一直在做鋰電池業務。

事實上,三星在汽車業務並非生手。90年代,三星電子曾進入汽車行業,註冊了“三星汽車”公司,三星選擇了日產公司作為開發夥伴,後因擴張並不順利,於1998年把汽車業務轉讓給了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基本退出了汽車市場。

新玩家的不斷加入,也在不斷刺激傳統汽車的神經。據悉,福特汽車公司將在未來五年向人工智能初創企業Argo AI投資10億美元,助其研發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軟件。另一家美國的汽車製造業巨頭通用公司,同樣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專注於無人駕駛技術的初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

此外,通用汽車還在2016年初向打車軟件Lyft戰略投資5億美元。通用汽車希望藉助Lyft,在未來一兩年內於美國的一些城市上路實測無人駕駛汽車。而且,像克萊斯勒、戴姆勒這樣的傳統車企也開始選擇和科技公司合作,來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克萊斯勒找到的合作伙伴是谷歌的無人駕駛部門Waymo,截至去年年底,它們已經生產出了一些搭載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汽車

其中,更不乏保時捷這樣的豪華車企。據悉,保時捷旗下第一輛全電動汽車Mission E計劃將在2019年正式投入生產,年產量定為2萬輛。在配置方面,Mission E將與賓利EXP 12概念車基於同一平臺打造,續航里程達到500公里,最高時速為250公里,並將採用全輪驅動或者四輪轉向系統。

持續不斷增加的造車新軍,成為新能源車的最好推動者,也最終讓這一全新的產業成為市場的焦點。

市場雙雄的先發優勢

傳統車企以及新興車企的加入,能否追上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特斯拉和FF雙雄?

特斯拉和FF是電動車市場的先發者,自然有其先發優勢。在行業看來,目前要追上特斯拉和FF,還有不少距離。因為先發優勢,後來者在電池、電控、電機方面還與先進水準存有較大差距,產業化過程中普遍面臨動力電池壽命短、續駛里程短、環境適應性差等技術性問題。特別是“網聯”上,特斯拉和FF也已先走一步 。

無論是什麼汽車,最關鍵的還是核心系統、部件,現在追趕者從感知、計算到控制的核心設備都是採購而來,而現在不少傳統車企推出的混合動力驅動系統也大部分是局部外包,或者乾脆整個系統都是外包的,對外依存度大。此外,行業還存在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集成度低等問題。

在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的佈局上,特斯拉打造的是 “新能源+電動車”模式,而樂視超級汽車的戰略合作伙伴FF打造的是基於“內容服務+人工智能+汽車共享+……”的未來交通生態體系。如果說是特斯拉把汽車從燃油時代帶入電動時代,那麼FF更有意把電動車從出行工具變革為一套生態交通系統。

據瞭解,Faraday Future(簡稱FF)發佈的其首款量產車型FF 91,0-60英里/小時加速時間2.39秒,一次充電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創造了目前最強悍的電動車動力性能記錄。在與賓利Bentayga、法拉利488GTB、特斯拉Model X P100D和特斯拉Model S P100D這些目前世界上加速性能最強的車型進行現場競速中,FF 91超越了這些目前最強的對手。

FF91因此被評為“擁有眾多開創性以及顛覆傳統想象的極限科技、配置和性能”,被賦予了重構百年汽車產業的使命。它的出現,也意味著FF和樂視在智能電動汽車的技術研發和戰略佈局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認為,汽車互聯網化是未來一個重要趨勢,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融入到傳統汽車產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徐向陽也認為,互聯網、電動車、自動駕駛的融合對汽車工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基於移動互聯的智能電動車,作為創新性的產品,更需要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FF是把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結合起來去做全新的嘗試。

從目前來看,特斯拉和FF的先發優勢,讓其目前處於領先。看來,追趕者仍需要加快追趕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