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心理學家:自殺的五種類型,第四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心理學是個有趣而豐富的科學,眾多的心理學名詞背後其實是簡單的生活道理;心理君將用最簡單明瞭的語言解釋生活中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心理學規律;心理學名詞只是套路,套用生活才是真實。喜歡就關注我, 每日推送受用心理好文


自殺主要類型

利他型

利他性自殺指在社會習俗或群體壓力下,或為追求某種目標而自殺。常常是為了負責任,犧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汨羅江,以死喚起民眾的覺醒;孟姜女哭長城,殉夫自殺;疾病纏身的人為避免連累家人或社會而自殺等。這類自殺者的共同心理是死是有價值的,是唯一的選擇。涂爾幹認為在原始社會和軍隊裡這類自殺較多。在現代社會里越來越少。

心理學家:自殺的五種類型,第四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心理學家:自殺的五種類型,第四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心理學家:自殺的五種類型,第四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自我型

自我性自殺與利他性自殺正好相反。指因個人失去社會之約束與聯繫,對身處的社會及群體毫不關心,孤獨而自殺。如離婚者、無子女者。涂爾幹認為這類自殺在家庭氣氛濃厚的社會發生機會較低。

失調型

失調性自殺指個人與社會固有的關係被破壞。例如,失去工作、失去學習能力、失去(沒有)自理能力、親人死亡、失戀等,令人訪惶不知所措而難以控制而自殺。

宿命型

宿命性自殺指個人因種種原因,受外界過分控制及指揮,感到命運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時而自殺。如監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為主而獻身。

傳染型

在有關自殺的研究中,自殺的傳染性是一個受重視的現象。不少研究都介紹過因影視、廣播等媒體詳盡報道一些自殺事件,而使社會上自殺或企圖自殺者增加的事實。日本曾出現一位走紅女演星跳樓自殺事件,此後的幾個月中,連續不斷出現採用類似方式而自殺的事件,其中女學生居多;筑波大學發生過一男性教師從理工大樓7層跳樓自殺,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後以同樣的方式自殺3人。

研究表明,自殺的模仿性現象及潛意識引導確實存在。對1973年~1979年美國電視報道自殺事件的研究報告指出,電視報道自殺事件確能導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越多媒體報道,內容越詳盡,則引致自殺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殺率上升約13%,男性上升5%.

學者們認為最容易引發模仿性自殺的新聞報道有以下特徵:詳細報道自殺方法;對自殺而引致的身體傷殘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殺者生前長期有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將引發自殺的原因簡單化;自殺者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大;使人誤認為自殺會帶來好處等。

為減低自殺的傳染現象,學者們強調大眾傳播媒介注意在報道自殺事件時應該持謹慎態度,應儘量指出自殺者實際有很多其他可以選擇的途徑,自殺不是唯一出路,以便儘量減少那些有自殺意念的人認為自殺是一種正確處理困難的方法,自殺是一種可以理解的選擇。

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