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甲午戰爭後,大清重建海軍,並開創了舊中國海軍首次“軍艦外交”

1

甲午戰爭的失敗,讓中國海軍精華盡失。一心想通過海軍來支撐大清的李鴻章,也因這場戰爭的關係被明升暗降,由北洋大臣調為入閣辦事,但“不得與聞政”。

清末的海軍事業少了李鴻章,就等於少了一塊主心骨,重振海軍雄風之事,也就被清政府無限期地擱置起來。

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挺身而出,要求把重建海軍作為禦敵之第一大任,從應付外敵之嚴峻形勢角度出發,宜應建立兩支海軍艦艇部隊分屬兩洋。

2

欽差大臣劉坤一也說,中國南北海疆綿長,如無海軍則無物以資御外敵,中國海疆若失,國不能成國,因此,必須考慮復建海軍。

經過朝臣們的多方努力,1896年,清廷終於在失去北洋艦隊一年之後,下令重組北洋水師。在陸軍部下設海軍處,並再次向英國和德國訂購軍艦。

甲午戰爭後,大清重建海軍,並開創了舊中國海軍首次“軍艦外交”

1899年,重建後的北洋水師已擁有巡洋艦5艘、驅逐艦2艘、魚雷艦8艘,重新擁有了一定的規模。4月,清廷任命葉祖珪為北洋水師統領,薩鎮冰為幫統。

3

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的建議下,下令統一南北洋水師,葉祖珪任提督,同年葉祖珪去世,由薩鎮冰接任。

宣統元年,宣統皇帝溥儀即位,隨即設立籌辦海軍事務處,任命載洵和薩鎮冰為籌辦海軍大臣,把全國五支艦隊(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湖北)統一改編,分為巡洋和長江兩個艦隊,並重新分配了艦船。

宣統二年,清廷又將籌辦海軍處改為海軍部,載洵出任海軍大臣,薩鎮冰改任海軍統制——相當於海軍總司令之職,統一管理巡洋和長江兩支艦隊。

4

到1910年底,清末海軍已擁有巡洋艦8艘、驅逐艦8艘、魚雷艇12艘、再加上1艘練習艦及其他戰艦總共擁有艦船46艘。

宣統三年,適逢英王喬治五世登基慶典,清廷決定派遣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為頭等專使大臣,前往致賀,並由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領“海圻”巡洋艦隨行,前往英國參加慶典。

甲午戰爭後,大清重建海軍,並開創了舊中國海軍首次“軍艦外交”

4月21日,巡洋艦從上海楊樹浦錨地啟航。出長江口進入東海,穿過臺灣海峽,直下南中國海駛出國門,繼而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通過亞丁灣進入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

5

6月20日,“海圻”號抵達樸次茅斯軍港,在港外的斯匹赫德錨地下錨,等待參加為慶祝英王喬治五世爾舉行的多國海軍編隊海上大檢閱。

校閱儀式共延續了1小時20分鐘,中國海軍官兵的氣勢給喬治五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喬治五世國王及王后專程接見了率艦隊校閱的中國海軍統領程璧光,並向其頒贈“加冕銀牌”。

此時,墨西哥發生了反華暴亂,受清政府電令,“海圻”艦再次遠航,順訪美國、古巴、墨西哥,宣撫華人華僑,並給予反華的墨西哥以震懾。

6

在美國和古巴的訪問引起了當地的巨大震動,程璧光一行受到包括時任美國總統的塔托夫以及古巴總統的盛情款待,並且對改善當地的華人華僑處境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正當“海圻”號訪問美國和古巴之時,墨西哥政府便已經針對反華暴亂正式向中國政府賠禮道歉,並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

甲午戰爭後,大清重建海軍,並開創了舊中國海軍首次“軍艦外交”

再加上當時的墨西哥與鄰國發生戰爭,“海圻”號經過申請,取消了對墨西哥的訪問,返回英格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