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大清——民族國殤!

清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即公元1636年-1912年)。

翻開史書,這個朝代也曾有過康乾盛世的疆域遼闊、鼎盛昌達,但是最終,在它歷經了閉關鎖國的塵封后,卻在屈辱和不堪中結束了神州大地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制度。

大清——民族國殤!

我一直在想,華夏神州曾是何等的強大,兩千多年前,當西方諸國還在身著獸皮以打獵為生的時候,華夏先祖們卻早已眾星環極、圍魏救趙,將經濟、文化、政治、戰術揮灑的如此淋漓盡致、驚天動地!孔子游歷天下、孫子勤著兵法,老子大道無為、墨子仁德天志,諸子百家競相爭豔之時,也成就了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明與強盛,到後來,無論是鐵蹄踏遍天下的強漢,亦或是繁榮不可一世的盛唐,都曾讓整個世界為之甘心屈膝、俯首稱臣!

可是到了大清......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一次次懦弱無能的退縮後,隨之而來的便是《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一張張屈辱的條款,讓一個曾經傲視天下的泱泱大國不斷的割地賠款、屈膝獻媚,以致最終,竟淪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這是華夏大地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沒有之一!

大清——民族國殤!

曾幾何時,這片神州浩土以其源遠流長的文化孕育過二十四個王朝,歷代先賢們也曾穩坐金鑾,俯覽天下諸國來朝進貢,可謂天朝上國地大物博、遍地鋪金,而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曾有過管仲、樂毅,韓信、張良這般運籌天下、掌旋乾坤的人物,可是到了大清,這種治世能臣、龍魁將帥真的再無一人了嗎?都說亂世出英雄,可是當國家和民族遭受如此屈辱之時,英雄,到底在哪......

我不禁為這個王朝感到悲哀,堂堂1316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上,竟無一人可退敵千里、收復失地,直到史書翻到了中法戰爭前夕。

大清——民族國殤!

1867年,法軍兵侵越南,佔其南部半數疆土,以期滅亡越南再沿西南進犯中華,建立“法蘭西東方帝國”,越軍隨盡力抵抗,但卻接連敗退毫無勝算。直到1873年11月20日,法軍兩艘炮艦突襲河內,正當清廷一籌莫展之際,36歲的天地會黑旗軍將領劉永福,親率兩千孤軍翻越宣光大道南下抗法,並與法軍在羅池開戰,一舉擊斃法軍主將安鄴,其部下餘屬也盡數被斬於刀下,由此成就了“誘斬安鄴、覆其全軍”的羅池大捷,迫使法軍避其鋒芒、退出河內。

越南國王當即加封劉永福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劉永福雖欣然領受,可是內心卻無甚歡愉,做為炎黃子孫,他想要的並非是他國封賞,但終因自己是天地會成員,“反清復明”的身份讓他只能遠走他鄉,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中華民族落葉歸根、遊子歸鄉的情懷,才會讓這個在戰場上殺伐征戰的將軍潸然淚下......

大清——民族國殤!

大清德宗光緒九年(即公元1883年)3月,對於劉永福來說,這或許是讓他永生難忘的日子,法越戰事令清廷倍感不安,吏部主事唐景崧主動請纓遠赴越南,直抵黑旗軍大營,同時也為劉永福和他的部下們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天朝寬大為懷,凡我華夏子孫,但能御外侮,衛國疆者,皆是大清子民!”劉永福感恩皇恩浩蕩,遂拔劍立下“為越南平寇,為祖國屏邊”的誓言,並於同年5月6日親率三千精兵挺近河內,以近戰、夜戰、誘敵深入等策略,與攻佔越南國都順化及山西、北寧等地的法軍司令李威利展開對決,一舉將李威利及其三十餘名下屬軍官盡數斬殺,這便是舉世聞名的“紙橋之役”。

大清——民族國殤!

此時清廷也越發重視劉永福,並於中法戰爭爆發後正式收編黑旗軍,劉永福受封“記名提督”成為清朝官員,誰想此時清廷迫於法軍壓力,竟於一月內連下九道聖諭逼劉永福離越回國,可是劉永福入關之後,等待著黑旗軍的卻是不斷的裁撤和縮編,僅短短數月時間,原本三千精兵的黑旗軍就只剩下了寥寥三百餘人,劉永福本人更是被封為閩粵南澳鎮總兵,自此遠離戰事,放馬屯田。

但是如今的華夏大地早已傷痕累累,尤其是經歷了中法戰爭之後,各國豪強們無不想在這片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佔有一席之地,直到1894年7月,甲午戰爭爆發了。

清廷終於想起了曾經身經百戰如今卻被束之高閣的劉永福,隨即命其率領黑旗軍奔赴臺灣協助巡撫邵友濂鎮守防務,劉永福泰然領命,一顆沉寂已久的報國之心被重新點燃,往日安閒的黑旗軍也再一次整裝待發踏上鐵血征程,決心為保衛臺灣血戰到底!

大清——民族國殤!

而與此同時,遠在中國黃海的另一件事,也震動著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1894年9月17日,距離劉永福接受聖旨趕赴臺灣僅僅兩個月之後,日寇聯合艦隊犯我黃海北部海域,北洋水師出戰迎敵,其致遠號艦長鄧世昌帶領全艦官兵英勇作戰,後在日寇多艘軍艦圍攻之下全艦起火,鄧世昌臨危之際振臂高呼:“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全艦將士士氣大振,抱著以死報國的決心駕駛致遠號全速撞向日寇主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於盡!

日寇大驚失色,多艘軍艦集中火力炮轟致遠,最終,致遠魚雷發射管被敵艦擊中,管內魚雷爆炸導致艦身沉沒,其艦內二百五十餘名官兵全部壯烈殉國,鄧世昌落海後,隨從們捨命相救,但鄧世昌卻一把推開眾人仰天長嘯:“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

消息傳回國內,大清王朝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大清——民族國殤!

劉永福聞聽消息更是欽佩萬分,在臺南駐營後立即招募新兵,而潮汕、臺灣等地的人民因被其誓死報國的情懷所感動,加之鄧世昌的壯舉深深感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內心,一時之間報名參軍者不計其數,黑旗軍迅速擴充至八營之多,但個人的光輝始終無法扭轉整個戰爭的局勢,1895年4月,戰敗的清廷開始向日寇求和,並最終簽訂了讓國人倍感恥辱的《馬關條約》,不僅賠償日寇兩億兩白銀,還將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割讓給了日寇。

隨後,日寇近衛師團開始瘋狂進攻臺灣,為了迫使臺灣人民投降,北白川能久親王親自帶兵從沖繩出發,經貂角登陸攻佔基隆,進而直逼臺北,臺灣大小官員聞信無不駭然,自巡撫以下盡皆懼寇如虎、紛紛回逃,以致臺北地區於同年6月7日被敵寇侵佔。

大清——民族國殤!

同年8月,黑旗軍和日寇在大甲溪展開激戰,以致日寇慘敗、丟盔棄甲,誰知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不甘失敗的日寇卻收買了奸細,命其帶領日軍偷襲了黑旗軍後路,大甲溪瞬間失守,日寇則乘勝攻佔了臺中等地,而黑旗軍也被迫退守彰化。

但日軍卻並未就此停歇,他們知道如今的大清朝早已是順服的羔羊,只有劉永福才是臺灣最後一道屏障也是最後一個希望,於是日寇調集全部兵力進攻彰化,也就是在這一天,1895年8月28日,敵眾我寡的黑旗軍和寧死不做亡國奴的臺灣義軍合兵一處,與日寇展開了慘烈的肉搏戰,此役曠日持久,白刃入體、聲聲骨裂,臺灣義軍把所有的憤怒、屈辱和不甘都宣洩在了這場悲壯的血戰中,將日寇最精銳的近衛師團一千餘人盡數斬殺,其少將山根信成更是被黑旗軍剁為了肉泥!

但是戰爭終究是戰爭,在殺敵報國的同時,義軍首領吳湯興也英勇戰死,黑旗軍部將吳彭年及其精銳的七星隊三百餘人全部壯烈殉國,自此彰化歸敵、雲林失守、苗栗淪陷、嘉義告急!

大清——民族國殤!

噩耗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來,劉永福心焦如焚,急命黑旗軍統領王德標率其所部北上增援,又派部將楊泗洪統兵配合義軍,而他本人,則親赴嘉義指揮作戰,在其英明的指揮之下,黑旗軍無謂生死、英勇作戰,與各路義軍協力配合大獲全勝,滅敵一千餘人,並相繼攻克雲林、收復苗粟、反攻彰化,日寇聞其名盡皆喪膽,而飽受戰亂的臺灣人民也終於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可是戰場之上雖然捷報頻傳,但劉永福卻日漸憂心,孤軍援臺,雖前有臺灣人民和義軍的鼎力相助,但背後這個真正可以讓他依靠的大清王朝卻早已和他斷絕了聯繫,黑旗軍面對犯我中華的敵寇可以無懼生死,但是經年累月的殺伐征戰之後,他們的糧餉和軍械真的所剩無幾了......

大清——民族國殤!

劉永福無奈之下派人回朝求援,告急文書一路傳回內地,各地人民紛紛募捐,炎黃一脈面對國恥眾志成城,加之劉永福孤軍抗日的壯舉早已名揚海內,多少熱血男兒雖身不能赴臺與同胞並肩殺敵,但心卻牽繫兩岸親情血濃於水,海峽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在國難當頭之際只要國家需要,就算戰死沙場也要手刃來犯之敵!

誰知面對舉國上下決心抗日的情形,腐敗無能的清廷卻毫無憂國之心,非但不給與劉永福任何援助,反而將內地人民募捐援臺的錢糧盡數扣押,並封鎖沿海渡口,下令任何人不得跨海增援,身在臺中孤軍奮戰的劉永福聞信痛心疾首、頓足捶胸:“內地諸公誤我,我誤臺民!”

就這樣,在前無糧草後無援兵的情況下劉永福退守孤城,而日寇,卻派出了第二個師團支援臺灣,嘉義一戰,黑旗軍擊斃日寇師團長北白川能久親王,劉永福的養子劉成良更是率軍多次擊退日寇進攻,直到守衛炮臺的兵士餓的無力再戰,劉成良才不得不率部退守臺南,但是到了臺南日寇卻攻城益急,黑旗軍和臺灣義軍將士與日寇展開白刃戰,筋疲力盡的將士們寧死不屈,直戰到無力揮刀,最終孤軍不敵,臺南最後一道防線失守,劉永福仰天泣淚:“我何以報朝廷,何以對臺民!”

1895年10月21日,臺灣全境陷落!

大清——民族國殤!

劉成良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帶著心如死灰的劉永福乘坐小船退回了內地,回到內地後劉永福對腐敗無能的清廷如此投降賣國之行徑早已心灰意冷,遂回欽州閒居,期間清廷曾多次委以官職,命其鎮壓農民起義和義和團革命,但劉永福要麼委辭推脫,要麼消極不前,最後乾脆以風溼為由以期罷官回鄉,可是李鴻章卻以:“聲望素孚,威揚中外,縱有微恙,臥治也可。”的理由未予批准。

劉永福無奈,只好回沙河休養,也正是在此期間,他結識了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以及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孫中山先生的宣傳人,於是其根本思想有了變化,進而從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到參與革命,並最終成為了民主革命的先軀者!

大清——民族國殤!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劉永福以年邁之軀30日赴港、11月14日返穗,後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為鞏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直到革命政權大體安定後,劉永福才請辭職務、告老返鄉。

從青年衛國拒法,到中年援臺抗日,最後晚年參加革命,這是多麼傳奇而敬畏的一生!

大清——民族國殤!

合上史書,不禁引人深思,自漢武帝鑿空西域以來,多少王朝曾仰仗絲綢之路得以繁盛,到了唐朝,西域各國更是修無數道路通往長安,以此才成就了“天朝上國萬邦來賀”的大唐盛世,而千年之後的大清卻甘願閉關鎖國,在西方國家工業革命之時,他們卻仍沉浸在自己固步自封的觀念中,也正因如此,才導致了這個王朝的懦弱和腐朽。

不管是劉永福還是鄧世昌,亦或是無數曾不甘國辱奮起反抗的華夏兒女,五千年來神州大地雖跌宕起伏,但卻從未缺少過救國安民的民族脊樑,也正是這些前赴後繼、誓死抵外的民族英雄們,才撐起了泱泱中華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那些塵封的史書不僅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積澱與悲愴,更是警醒著每一個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餘自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孫中山

大清——民族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