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雄起關東,寰宇一統。四海歸心,虎據亞東。龍騰江海,鷹破長風。

公元1636年,皇太極承襲努爾哈赤的“振金圖明”遺業,在盛京登基稱帝,國號改為“大清”(注意:“大清”實為國號全稱)。八年後,大清軍隊入駐北京,“大清”也完成統治區域由關外轉向關內的既定國策。

“大清”國號歷經268年的歲月滄桑,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慢慢退出封建制度下的國家權力核心。(注意: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的金國,實為地域性的割據政權,並不屬於“大清”統一性政權的時間軸線)

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為何以“大清”取代“大明”,素有五行說法。“大明”屬於五行之火(即“朱”為國姓,硃紅尚赤,火尚赤),而“大清”卻屬於五行之水(公元1635年,皇太極以“滿洲”代“女真”,而初期統治地多河流水系,即尚水)。

不過,以“以水克火”的五行學說實為貶低“大明”的歷史地位,擴大“大清”的統治權威,從而從道德上穩定明朝遺民的民族情緒。

當然,“廢金立清”或“以清代明”絕非只限於傳統五行思想的束縛,也許有來自前金(即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女真族北方割據政權)的歷史遺留問題。

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總之,“大清”國號是以滿洲族為主的統治核心擴大至中原大地的統治基礎變革,絕非一家之言能有效闡述。

從單一民族國家到多民族國家的轉變

努爾哈赤初建金國時(即“大清”的前身),國家整體是以女真族(建州、海西、野人女真部落合併)為主的割據政權。

明朝早期為維持對關外女真勢力的控制,採用“以女真控女真”的政治手段(注意:即明政府扶持一個女真部落制衡其他部落,造成女真族內部不相統一),從而實現分而治之的羈縻統治。

女真部落的統一打破了明朝在關外的軍事天平,也為“大清”建立奠定了經濟及軍事基礎!

女真部落統一後,“金”國號的設立,即表明努爾哈赤對於兩宋時期的金朝的懷念。金朝在三年間相繼滅掉遼與北宋,借古喻今,即表明後金(對於“後金”一詞,並非努爾哈赤始建國號名,只是方便世人區別兩“金”的歷史差異)欲圖取中原,取代明朝威臨九州之霸業。

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據《舊滿洲檔》記載:“後金”多次稱呼12至13世紀的金朝為“我們的金國”,“我們先朝金國。”

為何努爾哈赤會以“前金”示“後金”呢,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其一,同為女真族,那麼“金”就是女真族文化傳統和歷史價值的象徵。其二,“金”為國號,有利於安撫被征服的女真部落,從而營造民族歸屬感與認同感。(即政治結構和民族文化的雙向掛鉤)

從個人理解來說,將“金”作為女真族公共思想象徵,有利於團結族人鞏固割據區域,呈現女真金國的復興局面。(注意:元末時期,遼東鎖火奴起兵反元,便自稱“大金子孫”,其目的便是籠絡女真族參與反元事業,擴展勢力)

不過,“金”之國號實為積蓄經濟及軍事實力的過渡性割據政權,並不具備行天下共號的條件。

皇太極繼任大汗時,由於金國勢力擴展迅速,儼然形成一個以女真、蒙古、漢為主的多民族國家。僅僅象徵女真族的“金”已經不利於實現國家民族內部的團結,更不利於吸取漢文明為實現一統政權奠定思想基礎。

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必然(取締舊有國號)

皇太極登基為帝時,年號定為“崇德”(即崇尚以德治國或崇尚道德)。似有接替大明“崇禎”之意,即表明滿洲貴族積極接納漢人文明(強調“安民”,“重本”,以安撫漢民),並欲意傳承中國的漢文明歷史傳統。

皇太極對“金”國號的摒棄,實際上也是宣揚新朝設立非治理滿洲一族,而是立德為天下民族。

並且,“金”國全盛時期,最大的軍事威脅便是關內的明朝。以先輩(女真完顏部)金國的佔據半壁江山和現今“金”國取代明朝的國野理想並不符合,廢“金”國號亦是必然!

從個人理解來說,皇太極想要實現對關內漢地的征服,絕不能僅僅依靠滿洲族兵將、官僚。換言之,“大清”要從民族根源上取代“大明”,必需要漢民的支持與輔佐。(即以漢民轄漢地,實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不過,依然奉行“金”國號根本無法團結明朝臣民。從宋代開始,古代中國便出現兩個屈辱性的歷史節點。其一,北宋的“靖康之恥”,是金軍對北宋政權的毀滅性打擊,嚴重挫傷了漢人的民族積極性。

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其二,明朝的“土木之變”導致五十餘萬明軍被蒙古軍隊殲滅,漢人的民族危機感加大。而明朝民眾的民本位意識也空前增強,對於國恥極度敏感。

據《明史》記載:努爾哈赤,自稱後金,例我衰宋。妖稱後金天祐,辱我皇上以徽欽。

“金”國號對於漢民具有歷史屈辱壓迫性,會增強歸順金國漢人的歷史隔閡,從而導致統治階層內部的不穩定。唯有取締舊有“金”國號,才能增強統治階層內部漢人官僚的忠誠度,緩和百年的民族矛盾。(即有效的治民之策才是立國之本)

以“大清”立國,絕不僅僅是團結明屬漢人的歷史表現,還有對蒙古部落的人文關懷。(注意:完顏部金國是被南宋和蒙古聯軍擊滅,為便於蒙古部落歸附,棄用“金”也是淡化歷史仇恨的政治手段)

漢語言環境中的國號字意

“清”有“清明”之意,“大清”屬於漢式國號序列,表明金國統治者迎合漢文化的制度表現。《禮記》有言:是故清明象天,廣為象也。“清”位列“明”之前,即說明“清”能抑制“明”,“大清”也能取代“大明”。

從字義來說,“清”又為“金”的諧音。這樣既能保證女真本族的文化傳承,又能緩和自宋以來的民族隔閡。如此說來,“清”即是包容多民族、包容多文化、包容多地域的精神內核。

為何皇太極會將國號定為“大清”

“大清”由此進入漢屬的文化系統,也成為繼“大明”後的中國古代多民族國家維護者與領導者。

反思

從大清”國號之建立,實質是權力核心集團由單一民族向多民族的轉變。至此,“大清”也完成對中國傳統帝制時代國號的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