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是因為皇太極繼位後開始進行了大面積的漢化,而投靠皇太極的漢人大臣們出於“五行相剋”的考慮,為了在五行上剋制明朝,所以改國號為“大清”。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但是這個說法有一個漏洞,即:皇太極改國號時早已經有了滿文,皇太極改國號並不是改漢文的“後金國”為“大清”,而是使用滿文,從滿文出發,又如何談得上“五行相剋”呢?

直白的說,皇太極改的國號是把之前的“amaga aisin gurun”改為“amba daicing gurun”,而不是把“後金”改為“清”。

首先,首先我們要明確,無論是努爾哈赤又或者是皇太極,這其實都是滿文漢譯。

正如美國實際並不叫“美國”,而叫“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樣。

如皇太極,《滿文老檔》裡就寫作“hong taiji”,從發音角度出發,翻譯成“洪太”或者“洪太吉”更為合適,只不過“皇太極”這個漢譯更高大上,更信達雅。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認為皇太極改國號是遵循“五行相剋”原則,故意改“後金”為“大清”的說法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後金”也好,“大清”也罷,其實都是滿文漢譯的結果。

如果我們拋開漢文史料,考察《滿文老檔》,我們就能發現,皇太極改國號主要目的絕不是出於“五行相剋”原則,更不是為了籠絡關內的漢人。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清太祖努爾哈赤畫像


事實上如果我們考察《滿文老檔》所記載的滿文史料,我們就能發現許多與漢文史料完全不一致的地方。

比如“後金”在滿文史料裡是“amaga aisin gurun”,但是這個國號在《滿文老檔》裡出現的次數並不多。

根據統計,這個詞在滿文史料裡只出現過九十次,這還包括清朝入關後歷代皇帝追述祖先創業過程時提到的,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更少了;而“jusen gurun”(女真諸國)這個詞僅僅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出現了不下上百次。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並不複雜,努爾哈赤最開始建立的國家,不管是國號還是制度都非常草率,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規章制度。完全就是一個草臺班子。

努爾哈赤自己在統一了女真諸部後,稱呼自己建立的這個勢力為“jusen gurun”,意思是“女真諸部落之國”,或者可以直接理解為女真諸部聯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努爾哈赤建立的這個獨立於明朝、朝鮮的勢力,難免就要進行對外交往,不管是對明朝,還是朝鮮。

如果再對外自稱自己是“jusen gurun”,那麼這個草臺班子的味道未免太濃了,為了不讓朝鮮輕視自己,努爾哈赤在國書裡稱呼自己的國家為“amaga aisin gurun”,也就是“後來的金國”。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但是通過梳理《滿文老檔》,我們可以發現努爾哈赤只是把“amaga aisin gurun” (後金國)這個稱呼用於對外交往,對內,努爾哈赤還是習慣稱呼自己國家為“jusen gurun”(女真諸國)。

這就好像有些白領在單位叫“瑪麗”、“傑克”,可面對自己親人,就變成“春桃”、“大壯”了。

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汗位後,雖然對外交往過程中還是延續了“amaga aisin gurun”(後金)的稱呼,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amaga aisin gurun”(後金)只出現在對外交往的國書和相關文件上。

皇太極對內並不喜歡這個國號,根據《滿文老檔》,我們發現皇太極在天聰十年之前,對內一般習慣性稱呼自己的國家為“manju gurun”,也就是滿洲之國的意思。

既然皇太極喜歡“滿洲之國”這個稱呼,為什麼要在天聰十年改國號呢?

這是因為天聰九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天聰九年,蒙古大汗林丹汗之子額哲攜大元玉璽歸降皇太極;這是歸降,而不是皇太極剿滅了林丹汗殘餘勢力。

這就意味著在法理上統治蒙古諸部的黃金家族對愛新覺羅家族的臣服,從此,皇太極不單單是女真人的汗,同時也是蒙古人的大汗。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林丹汗畫像


簡單的說,這意味著皇太極統一了“草原”。

既然蒙古臣服,那麼再叫自己為“amaga aisin gurun”(後金)、“manju gurun”(滿洲之國)都透著把蒙古人當外人的意思,即使出於籠絡蒙古人的考慮,國號也非改不可。

所以,天聰十年,皇太極正式把國號從“amaga aisin gurun”改為“amba daicing gurun”。

如果按照漢文意譯,那麼皇太極等於是把國號“後金國”改為了“大大清國”。

這裡不是我手抖多打了一個“大”字,實在是“diacing gurun”就是大清國的意思。

在滿文裡,daicing 是一個詞,意譯過來就是大清的意思;gurun是國家的意思,amba才是大的意思。

所以,清朝在滿文裡的正式名稱就是:amba daicing gurun (大—大清—國);大家知道,滿文其實是在蒙文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晚清五大臣出國考察時的國書,上面滿文就是“大大清國”


滿語“daicing”這個詞源自於蒙古語“daicin”, “daicin”的意思是“統帥者”或者“善戰者”,所以多爾袞最初的封號就是“mergen daicing beile”,音譯為墨爾根代青貝勒,“mergen”也就是墨爾根,也就是滿語裡“善於射擊”的意思,引申出來則是聰明之意。

多爾袞“墨爾根代青貝勒”意譯就是“聰明善戰的親王”。所以皇太極改國號後,多爾袞封號也變了。

很顯然,皇太極改國號為“amba daicing gurun”(大大清國),就是象徵著他不但是女真人的統帥,從此還成為了蒙古人的統帥。

所以,從滿文的角度,“amba daicing gurun”按照意譯,應該是統帥之國或者是善戰之國的意思。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真的是為了以水克火,剋制大明嗎?

皇太極


象徵著皇太極統轄的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善戰者”。

因此,從《滿文老檔》出發,從滿文史料看出,皇太極改“amaga aisin gurun”(後金)為“amba daicing gurun”(大清),主要是出於籠絡蒙古人的考慮,同時,也象徵著愛新覺羅家族同時駕馭女真人和蒙古人。

至於為什麼daicing,不直接音譯成“代青”,而翻譯成“大清”,這大概就是皇太極手下漢臣的主意了,一來,“大清”比音譯“代青”更高端大氣上檔次,二來也可以契合所謂“水克火”,清克明的學說。

綜上所述,雖然皇太極改國號為“amba daicing gurun”(大清)確實可以說在進行漢譯時確實從“五行相剋”原則考慮到了“水克火”,“清克明”的因素,但這絕不是皇太極改國號最主要目的,應該說只是皇太極改國號的一個附帶價值,皇太極改國號最根本原因還是為了籠絡對他以及對愛新覺羅家族表示臣服的蒙古人。

《滿文老檔》(全三冊),出版社:中華書局;《關於清的國號》,作者:[日]中山八郎;《大清國號考》,作者:[日]松村潤;《所記大清建號前的國號》,作者:薛虹、劉厚生。《社會科學輯刊》1990年第5期;《大清國號詞源詞義試探》,作者:鮑明,《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