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1853年,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在歐洲爆發,戰爭表面的起因是由於巴勒斯坦地區兩座教堂的歸屬問題,伯利恆的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和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雖然19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是穆斯林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這兩座教堂依然由基督教教士控制的。法國人支持的天主教和由俄羅斯支持的東正教,雙方都要求土耳其宮廷承認對聖地教堂擁有保護權。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而此時奧斯曼土耳其從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衰落成了各大列強眼裡的肥肉,隨著野蠻的俄羅斯不斷擴張,給世界帶來的威脅越來越大,而土耳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一旦俄羅斯人控制了伊斯坦布爾,隨時可以從巴爾幹半島和黑海南下,就會威脅英國人在地中海的利益和法國人在北非的利益。英、法為確保大國秩序的平衡,放棄了意識形態的爭執,站在了土耳其人這邊。這是一場俄羅斯為爭奪黑海出海口,同英、法等列強發生的一場戰爭。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在1853年5月,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爭端入侵多瑙河下游的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瓦(今屬羅馬尼亞),戰爭直接爆發。11月,俄軍黑海艦隊在希諾普海戰中,全殲了土耳其艦隊,隨後立即英法參戰。由於戰爭中,英法裝備了爆破彈的大炮和蒸汽動力輪船等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先進的戰術,俄國人被英法打敗。到1855年9月8日,英法聯軍佔領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俄國敗局已定,只得接受停戰,通過與英法等國的談判。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到1856年3月,戰爭雙方達成《巴黎和約》。俄國將高加索的一部分領土歸還給奧斯曼,並放棄對土耳其境內的東正教的保護權,同時俄羅斯不得在黑海沿岸設立海軍兵工廠和海軍要塞,俄羅斯的南部出海口夢想被黑海通道被迫停止推進。克里米亞戰爭讓俄國感到自己被基督教世界的背叛,歐洲各國居然站到穆斯林的土耳其一邊,對自己進行被群毆。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克里米亞戰爭奠定了世界的新秩序,為了不讓一方獨大,列強承諾必須保證土耳其的獨立與完整。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前,但俄國的星辰大海是美洲夢,希望以阿拉斯加為跳板,從陸地往南滲透。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國人按在地上被摩擦了一次後,最終決定放棄阿拉斯加。俄國人意識到,在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統治海洋的情況下,新大陸計劃暫時走不通,甚至阿拉斯加能否保得住都很成問題。沒有太平洋艦隊和出海口的條件下,阿拉斯加遲早可能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為了防止英國人通過阿拉斯加進攻東西伯利亞, 1867年俄羅斯將阿拉斯加賣給了和英國有矛盾的美國,實現美洲北部的戰略平衡。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阿拉斯加賣掉後,俄國人開始了對黑龍江流域擴張的步伐。1850年俄國人根納季.伊萬諾維奇.涅韋利斯科伊(Геннадий Иванович Невельскoй)船長考察黑龍江入海口,8月13日在廟街附近建立了兩個哨所,並升起了俄國國旗,將其命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並且向清朝的"理藩院"建議,由於英美艦船時常在東北亞出沒,中俄應聯合起來共同防衛黑龍江口,不久俄國軍隊和移民們遂紛紛湧入。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江寧後,清政府不得不把黑龍江的部隊調往內地,留在黑龍江清軍非常少,根本無法控制黑龍江流域大片的土地。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巴黎和約》簽訂後,戰爭給各交戰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了轉移矛盾,各國都把目標瞄向了東亞,大清此時的情況如何呢?1856年,大清正處在最危險的時候,天朝上國命懸一線。1851年太平天國之亂爆發,不到兩年,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克江寧,不久洪秀全宣佈定都天京。不到兩年事件,軍費高達兩千萬兩,與此同時,大清最重要的稅源,江南富庶之地盡失。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時間回到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按照《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英國人在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處設置領事,四地均允許英人自由出入,唯獨廣州堅決不許英人入城,貿易只能在城外進行。英國人找兩廣總督耆英交涉,耆英與英方簽訂了緩期二年的入城條約,未能解決問題就調到北京去了。隨後新任兩廣總督徐廣縉與英國領事文翰交涉了四年,依然沒有結果。到1852年,徐廣縉調任湖廣總督鎮壓太平天國, 由葉名琛任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廣州入城問題被耆英和徐廣縉來來回回拖了十年,英國人非常憤怒,迫於歐洲和印度的問題一直騰不出手來解決,到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機會來了。"亞羅號"是一艘100噸的中國商船,船主是華人蘇亞明,船上水手全是中國人,只有船長是他僱傭的英國人肯尼迪(Thomas Kennedy)。該船利用國際法中船舶管轄權的慣例,將商船在英屬香港登記,以規避中國官方的檢查,偶爾做做違法的勾當。


1856年10月,該船停靠廣州黃埔碼頭,因此前該船被一位葡萄牙水手羅薩利奧(Josedo Rosario)密報有海盜,而澳門當局未來得及檢查就逃脫,中國廣東水師千總梁國定在船靠岸後立刻上船檢查。登船後果然發現了一名叫梁明太的海盜,水師緝拿了全部14名水手。經過船長肯尼迪(Thomas Kennedy)的斡旋,梁國定帶走12名華人水手繼續調查。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廣東水師走後,船長肯尼迪立刻升起了米字旗併發信號通知英國人,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立刻趕往碼頭。巴夏禮拿出南京條約中的《五口通商章程》,稱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要求廣東水師立即放人。廣東水師認為"亞羅號"並非英國船,抓的也不是英國人,不適用《虎門條約》。因為巴夏禮態度強橫,雙方起了爭執,一個水勇打了巴夏禮一巴掌。巴夏禮向當時的兩廣總督提出抗議,稱廣東水師在行動中侮辱了英國國旗,並不經英國領事的許可拘捕船員。


葉名琛立刻照會英國領館,第一,12名水手中藏有粱明太、粱建富2名海盜,另一人吳亞作為證人,他們三人將繼續審訊,其餘9人可以送還。第二,水師官兵在船上時,該船並未懸掛任何英國國旗,不存在侮辱國旗的行為。第三,亞羅號並非是英國船,其港英執照系船主花1000 洋銀購買。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實際上當時英國人已經查明,廣東水師登船時,該船的香港登記證已經過期兩個星期。但巴夏禮不理這些,發出最後通牒,限葉名琛24小時內釋放全部12名水手,並向英國方面賠禮道歉。葉名琛答應放了除海盜外的10人,但是不道歉。次日,當葉名琛派南海縣丞許文深解送全部12名水手到英國領館時,此時英國人不想再談,並拒絕接受人員,派出軍艦沿著珠江內河,向廣州城開炮。


另一邊法國人沒有英國人那麼刻板,很快就找到一個"馬神甫事件"作為藉口。1844年,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允許法國傳教士在中國進行傳教,但規定只限於在通商口岸,不可進入內地。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馬賴,1852年私自潛入廣西省西林縣進行傳教活動,由於當時廣西正在鬧 太平天國運動,西林縣衙立即把馬賴抓起來,關了十幾天後,驅逐出境,1855年馬賴再次回到西林縣傳教,1856年2月,被信眾的親戚告發,知縣抓捕馬賴施以重刑,馬賴死亡,並將馬賴教徒共26人逮捕歸案,依法處決。法國政府以此為藉口,以保護天主教為由,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與英國聯合侵略中國。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馬神甫

1856年12月,英法集結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法軍一千人)再次來到珠江口,大舉進攻廣州。此時,清政府正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既沒有錢也沒有兵來支援廣州。而葉名琛因為情報錯誤,誤以為是英法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根本沒有真正設防。不久英法聯軍登陸攻城。抵禦一天後失守,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英法"聯軍委員會"對廣州進行軍管。葉名琛被俘,後解往印度加爾各答,一年後絕食而亡。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兩廣總督葉名琛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臺,駐守各炮臺的清軍奮起還擊,由於炮臺設施陳陋,大沽很快失陷,英法聯軍沿白河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此時主力部隊都在跟太平軍作戰,只得派直隸總督譚廷襄前往大沽交涉,並希望俄、美公使的調停下和平解決。


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知道天津的情況後,親率兩艘炮艦來到璦琿城下,主動找到黑龍江大將軍奕山談判,希望能調停大清與英法之間的戰爭。穆拉維約夫表示,"為了雙方的利益,清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由於清政府在外交上的無知與怯弱,奕山被迫於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條約》。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清政府"以夷制夷"之策,企圖俄國的勢力來限制英法的做法,最後自食其果,淪為被瓜分的對象。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1858年6月13日,在俄羅斯和美國公使調停無效後,清政府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分別與俄、英、法、美簽訂《天津條約》。

條約規定,清政府增開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外國人可往內地遊歷、通商、傳教;清政府給英國賠款銀四百萬兩;清政府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大清,克里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搶劫並燒燬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后,清政府派奕訢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清朝承認1858年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並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俄國在庫倫、喀什噶爾設立領事館。

根據條約,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清朝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增加中法《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技斯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