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魯菜烹調之鄉,魯菜發源地博山菜吃出千年味道!

山東博山地區,古代屬齊國腹地,歷史文化深厚,是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這一地區不但歷史源遠流長,飲食文化也十分發達,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首——魯菜的發源地。這一地區的魯菜屬“博山派”,也稱為博山菜。博山被評為“中國魯菜名城”、“中國魯菜烹飪之鄉”。

博山菜作為魯菜的四大分支之一,成菜既有一般魯菜鹹鮮脆嫩的特點,又自成一派,獨具一格。主要以博山四四席和博山特色菜為代表。博山特色菜中,大鍋全羊、博山豆腐箱、紅燒魚唇、醬汁鴨方、博山烤肉等美食菜品最具特色。

1919年,集淄濰派魯菜於大成的博山菜代表宴席“博山四四席”在博山聚樂村飯莊中誕生,從那以後,“博山四四席”歷經百年的發展而經久不衰,至今仍是當地百姓舉辦各種喜宴的不二之選。四四席,簡單說即四盤,四碗,四行件,四大件,四花和兩道點心,現代還有四四席四大“講究”的說法,包括制湯與應用講究,內容與程序講究,禮節與忌諱講究,菜品與盛器講究等。四四席吸收了魯菜“海參席”、“燕翅席”、“鮑魚席”、“全羊席”等多家特點,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博山菜文化。其整套宴席下來,規制講究、品格高雅,精於烹飪,是整個淄博餐飲史、甚至也是魯菜發展史的里程碑。關於四四席,本公號在去年發的文章《魯宴風俗之山東博山“四四席”》中有詳細介紹。

博山酥鍋,博山豆腐箱,炸春捲,博山硬炸肉,爆炒腰花,博山丸子,八寶飯,琉璃地瓜,酸辣肉皮湯,爆炒肉片,博山香腸,博山燴菜等等,都是博山筵席菜和博山特色菜中的代表菜。

博山酥鍋是非常具有魯菜特色的菜餚。春節做酥鍋,是博山的傳統習俗,在各種各樣的博山年節菜中,著名的“博山酥鍋”是必不可少的。博山人對於做酥鍋,有一種近乎神聖的意義———家家都做。對於老百姓來說,好像沒有了酥鍋就不是過年,即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說做酥鍋的原料其奢儉、多寡各家可以根據自家的條件來搭配,可奢可儉,可多可寡,所以也有“家家做酥鍋,一家一個味”之說。博山酥鍋一般要放幾十種材料,藕、排骨、白菜、海帶、豬蹄兒、凍豆腐、肉、魚、雞等等。酥鍋主材多,調味料卻比較簡單,酥鍋的美味,來自於食材的巧妙混合,絕對不是化學調味品調出來的,所以酥鍋才會這麼火,經久不衰。

中國魯菜烹調之鄉,魯菜發源地博山菜吃出千年味道!

博山豆腐箱歷史悠久,技法獨特,是博山名菜。相傳, 清乾隆皇帝南巡時,曾特意到博山瞻仰康熙朝大學士孫廷銓的故居,孫家用“博山豆腐箱” 款待御駕。乾隆吃後讚不絕口,從此“博山豆腐箱” 名揚天下。博山豆腐箱是一道非常考驗廚師功夫的菜餚。首先將豆腐切成立體的長方形大塊,過油炸至金黃撈出,將炸好的豆腐塊上面劃開一小塊做為箱蓋,掀開箱蓋將中間的豆腐挖出做成豆腐箱,挖出的豆腐剁泥,加上其它食材調料調成餡料塞進豆腐箱,澱粉封口,上屜蒸熟,然後取出裝盤,勾芡澆汁成菜。豆腐箱是博山特產,需要趁熱吃,很多人吃過一次,都會念念不忘想再吃第二次。

中國魯菜烹調之鄉,魯菜發源地博山菜吃出千年味道!

博山炸春捲獨具地方風味特色。博山春捲與北京春捲相比較無論外形還是口味均不同。博山春捲比北京春捲大,所以博山春捲在炸好之後需要進行改刀才能裝盤,並且要蘸著配料吃。春捲的包裹的材料都是時令蔬菜菜,春季是韭菜、春筍、香菜等春季的新鮮蔬菜,其他季節則以各季時蔬皆宜。

中國魯菜烹調之鄉,魯菜發源地博山菜吃出千年味道!

博山硬炸肉聽起來簡單,實際烹飪學問很大。上到各大飯店,下到賣熟食的小店,各家餐桌,都有賣有做。硬炸肉看起來只是肉裹面炸,其實其醃製、調味、油溫火候均是學問。

中國魯菜烹調之鄉,魯菜發源地博山菜吃出千年味道!


中國魯菜烹調之鄉,魯菜發源地博山菜吃出千年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