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初遇

第一次知道汪曾祺,是在初中課本上。有一篇《高郵鹹鴨蛋》,就是汪老先生寫的。其中有一段“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我心想,這老頭未免太過自戀了一些。少年懵懂,不知大師。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課文《高郵鹹鴨蛋》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高郵雙黃鹹鴨蛋

再遇

第二次,是在一間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有汪老的《一輩古人》,人與書、人與人看來也是看緣分,有些書或許與你暗合,有些人或許與你本該相識。一遍看下來,覺得這老頭少就頗負才氣,深受長輩,師長喜愛。卻又吊兒郎當,不羈的很,愛吃。愛吃這一點可是深有體會,一本書下來,幾乎篇篇不離吃。這可對了我的胃口,汪老寫吃寫得極妙,文字樸素,有時是通篇的大白話,可偏偏勾走了我的魂,也對這個老頭愈加好奇。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一輩古人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作家中的那些吃貨——老頭兒汪曾祺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被遺忘的汪曾祺文稿:喜愛書畫的他曾為三位書畫家寫序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冬夜最宜讀汪老,笑談記得舊時好 ——漫說《做飯》


之後,與汪老不斷的邂逅,讀他的書多了起來,《逝水》《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等等。愈深入,愈加對這個老頭著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變老

美食博主

對汪老的評價有很多,人們稱他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足見汪老地位。也有人稱他為近現代著名“美食博主”。可見汪老的吃是深入人心的。我想,汪老大概會喜歡沒美食博主這個稱號吧,談到吃,他像個挑食的孩子。汪老出國參加國際寫作活動。給家人寫信:

“昨天我已為留學生炒了一個魚香肉絲。美國豬肉、雞都便宜,但不香,蔬菜肥白而味寡。大白菜煮不爛。魚較貴。”汪老做菜是一把好手,也愛給人做菜,他曾說,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讀到這處,我又想,這老頭,實在自戀。

“晚餐是向這裡的中國飯館羊城飯店訂的,但一點也不好吃,全無中國味。我實在難以下嚥,回來還是煮了一碗掛麵吃。美國菜(即使是中國飯館做的)難吃到不可想象的程度。”吐槽美國飯菜,這老頭,實在可愛。

“我回來要吃涮羊肉。在芝加哥吃了烤鴨,不香。甜麵醬甜得像果醬,蔥老而無味。聽說北京開了一家肯德基炸雞店。炸雞很好吃,就是北京賣得太貴了,一客得15元。美國便宜,一塊多錢,兩大塊。”在美國,還是心心念念吃。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文壇上的美食家

一生“平常”

汪老美食看世界,我從美食中看汪老。汪老從不在文字中灌輸觀念,他的文字簡簡單單,像老人乘涼時,與周圍的人閒聊一般,聊家常瑣事,人生百態,柴米油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汪老一生並不平常,他經歷過戰火,跑到西南聯大唸書,在哪裡遇到了他的老師,沈從文,也是在哪裡,他開始寫作;經歷過文革,被下放到設在沽源的馬鈴薯研究站,畫一套馬鈴薯圖譜,汪老畫功也很好,可惜畫稿毀於“文革”中;也有過輝煌,參與京劇《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貢獻,而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說到這裡,汪老演戲也是一把好手。

汪老在《人間草木》裡寫:“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原來汪老也是這樣放肆的人。就是要做梔子花,香得痛痛快快。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汪老談了一輩子的美食,終於看通了世界,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而已。

汪曾祺於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走了。

(圖片和部分文字材料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