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滅亡

1281年,突厥人奧斯曼宣佈獨立,稱號蘇丹。以後,奧斯曼帝國在一些賢能蘇丹統治下,不斷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國。而東羅馬經歷千年的興衰演變,慢慢變弱,影響力減小,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也都被奧斯曼帝國奪取,基本變成了孤城。


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滅亡

拜占庭帝國勢力範圍


但君士坦丁堡地處歐亞兩大洲交界處,地勢十分險要,而且城牆高大,城防工事固若金湯。在將近1000年的時間中,君士坦丁堡有20多次被圍,但城防沒有一次被攻破。
面對奧斯曼帝國虎視眈眈的局面,東羅馬帝國皇帝覺得力不能敵,便派出使臣前往談判,提出只要奧斯曼帝國不首先發動進攻,東羅馬願意獻出首都以外的所有地方,並年年納貢。但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堅決要東羅馬皇帝獻出君士坦丁堡。求和不成,東羅馬人只得加固城牆,準備背水一戰。
經過兩年的準備,1453年4月初,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騎兵2萬和320艘戰艦,將君士坦丁堡圍得水洩不通。
大體為三角形的君士坦丁堡兩邊有海,只有西面是陸地。在奧斯曼軍隊到來之前,東羅馬人就盡一切可能加固原來的城牆,此時,君士坦丁堡的兩道高大城牆堅不可摧,每隔不到百米,就有一個堡壘,牆外也挖了很深的護城壕。君士坦丁堡城北是一片叫金角灣的海域,東羅馬人在入口處用粗大的鐵鏈橫鎖水面,任何船隻都無法駛入。城東和城南的海較深,敵人很難接近,為防萬一,東羅馬人也修築了堅固的海防城牆。


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滅亡

拜占庭帝國的騎士


君士坦丁堡被圍困時,大多數人已經逃走,城中可能只有大約5萬人。但當東羅馬召集戰士入伍,仍有將近5千人應召,加上外籍軍人,兵力增加到8000人左右。
奧斯曼軍隊首先從西面的陸地發動強攻。用重達500公斤的炮彈對城牆狂轟亂炸。但那時火炮不是很先進,炮擊非常緩慢,兩個小時才能裝好一發炮彈,一天一門炮只能打七八次。因此,炮擊持續了好幾天,實際效果非常有限,君士坦丁堡守軍在每次炮轟後,都能迅速修補好大部份被破壞的城牆。
每次炮擊之後,數萬名突厥士兵會滾動著木桶,或扛著樹幹向護城壕衝去,企圖把壕溝填平,但是卻遭到城中東羅馬士兵槍炮的猛烈打擊,只好撤退。
強攻不行,突厥人便打算挖地道鑽入城內,不料地道還沒挖完,就被東羅馬居民發現了,他們用炸藥將地道全部炸燬。突厥人見此計不成,又決定改用塔車攻城。但當塔車靠近城牆時,守城官兵往塔車裡猛投蘸著松脂的火把,將塔車全部燒著了。同時,東羅馬士兵用大木杆推倒了雲梯,使突厥人的進攻再遭慘敗。
在海上,突厥人同樣遭受嚴重挫折。一天,幾艘支援君士坦丁堡的熱那亞軍艦駛入馬爾馬拉海,靠近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獲悉後,立即派出140多艘戰艦進行攔截。結果,熱那亞艦隊擊沉了好多艘穆斯林軍艦,順利靠上了君士坦丁堡碼頭。守城軍民見來了援兵和給養,無不歡聲雷動,高聲吶喊、辱罵突厥海軍無能。


由於屢戰屢敗、傷亡慘重,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暫時停止了進攻,制訂新的措施。他考察地形時發現,城北的金角灣水面不寬,東羅馬人主要依靠鐵索來阻擋進攻,倘若能繞過鐵索,從水路偷襲,定能在敵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攻破城池。然而,如何使船隻繞過鐵索抵達城下,卻是一件頗費腦筋的事。
苦思冥想了很久,穆罕默德二世和部下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在金角灣北面,與君士坦丁堡相對的地方,有個由熱那亞商人踞守的小鎮,他派人到鎮上收買了那裡的商人,答應保證他們在戰後的權益。於是,這些商人們允許突厥軍隊在小鎮的陸地上鋪設一條船槽,船槽底部塗了一層很厚的油脂。突厥人在船槽上滑動他們的船,通過陸地,奇蹟般地繞開了鐵索。
當80艘戰船來到君士坦丁堡側面,發動了新的攻勢,城中官兵都驚呆了,他們做夢也沒料到金角灣這邊會出現突厥士兵。於是,東羅馬人手忙腳亂從西線撤兵增援,而將西面的防守全部交給了來援的熱那亞士兵。

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滅亡

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


恰在此時,突厥士兵發現西城牆有個沒多少設防的小門,於是,大批士兵便從那兒發起瘋狂衝擊,與東羅馬軍民展開了肉搏戰。熱那亞士兵見情況不妙,趕緊登上自己的戰艦逃走了,但是城裡的軍民仍然拼死抵抗。突厥人連續兩次進攻都敗下陣來,最後,穆罕默德二世親自上陣,帶領士兵全力肉搏,才衝了進去。眼見大勢已去,東羅馬皇帝換上一般平民的服裝,奪路而逃,但在混戰中被突厥士兵砍死。
經過51天血戰,君士坦丁堡終於被突厥軍隊攻陷。他們在城裡連續三天三夜大肆燒殺搶掠,壯麗豪華的王宮被付之一炬,所有的基督教偶像都從教堂搬出,全城最大的聖索非亞教堂也改建為清真寺。不久,奧斯曼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城名改為伊斯坦布爾,意即伊斯蘭之城,這個名稱一真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