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上回書我們說到,羅馬以新的方陣戰術終結了西方的古典長矛方陣,從而打開了一個新的戰爭藝術時代。

徵兵制時代(公元前3世紀——公元前1世紀)

在最早的時候,也就是羅馬共和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羅馬共和國採用的軍事制度為徵兵制,所謂徵兵制就是隻有符合規定指標的人才有資格稱為軍人,而在那個時代,個人所擁有的財產數量就是徵兵的標準,羅馬法規定17歲到46歲的公民全都有義務應徵入伍,而且必須是有一定資產可以自行提供軍事裝備的公民,像奴隸和無產者是沒有資格參軍的。對於年少者和無力自備重裝步兵所需裝備者,會被充當輕步兵。他們不著甲冑,僅靠頭盔和直徑約1米的小圓盾護身,以數枝輕投槍和劍為進攻武器。輕步兵在實戰時一般展開於戰線的最前方,充分發揮其機動力進行散兵戰。擁有一定財產的青年充當青年軍、壯年則為壯年軍,這兩者構成重裝步兵的主力。他們的裝備完全相同,都披掛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角方盾,武器為寬劍身的雙刃短劍和兩枝投槍。富裕的市民往往以騎兵或是騎士身份出戰。但當時羅馬人的騎術實在稱不上高明(當時並沒有馬鐙),因此騎兵一般不用於集群突擊,而主要用於偵察和牽制敵人。騎兵和重裝步兵一樣披掛全副盔甲,武器為盾與騎槍以及比步兵用的稍長一些的雙刃劍。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作戰時,由輕步兵進行幾波標槍投擲,待敵軍靠近後,輕步兵迅速撤到方陣後方,然後由羅馬青年軍衝鋒作戰,如果戰事陷入膠著,羅馬精銳步兵(壯年軍)就會衝鋒助戰。軍團中的重裝步兵數最多時可達近5000人,但一般情況下多為4000餘人。這種由遠近交攻的兵種組成的大方陣雖然要比希臘的重步兵方陣進步不少,但是和馬其頓方陣相比,就沒有那麼高的亮點了。在與庇羅斯、哈米爾卡爾、漢尼拔等職業軍人統帥下的軍隊對戰時,羅馬的大陣不斷遭受挫折,而最終勝利的原因靠的卻不是戰術而是愛國情懷和勇氣。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募兵制時代(公元前1世紀——3世紀)

公元前2世紀開始,羅馬共和國的領土已經擴張到了非常大的版圖,所征服的人口數量增加,於是乎大量的奴隸湧入生產勞動,同時,因為長期征戰,羅馬士兵的土地要麼荒廢要麼就被奴隸主兼併,這麼一來,這些公民便失去了從軍的資格。而且在和迦太基的作戰過程中,羅馬的非職業公民應徵兵一對一併不是迦太基僱傭兵的對手。慢慢的,國內對軍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公元前107年,羅馬的執政官馬略對羅馬的軍事進行了改革,他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願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隨後,延長軍人服役時間至16年,對於服役軍人,國家會給予豐厚的軍餉。這樣一來,士兵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戰鬥的積極性也就隨之提高。從此,羅馬的軍隊變成了職業化的軍隊,不過這一改革也預示著共和國最終的覆滅,因為軍隊會對為他支付軍餉的將領或者貴族效忠,長此以往,軍閥就誕生了。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除了兵源制的改革,馬略還對軍人的戰法和軍備制式也進行了改革。經過馬略的改革後,羅馬的軍隊中不再有輕重步兵之分,而是統一的按照壯年兵的軍備進行裝備的重步兵(統一裝備以投槍、短劍和拉丁長盾),在作戰時,馬略摒棄了笨重遲鈍的大方陣,他將軍隊層層細分,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軍事單位——小隊,每個百人隊人數從60—80不等,小隊人數則是120—160不等。之後三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也是保民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每個小隊組成一個方陣,方陣由每橫列20人,縱6人構成,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小隊在進攻或防禦時,會擺成進攻性龜甲陣或者防禦型龜甲陣,待敵人靠近之後,先是一波標槍扔過去,然後軍隊向前推進,同時輔助兵團會不斷的進行遠程輸出支援。憑藉這種戰法,羅馬人幾乎征服了古典時代的歐洲大陸。羅馬方陣的先進之處在於,小隊作戰可以靈活運轉,移動自如,而且一個小隊裡有兩個百夫長,這種一級一級的軍官制保證了即使一個軍官陣亡,羅馬士兵依舊能夠接到合理的指揮繼續戰鬥或者有序撤退。在馬略改革後,羅馬共和國又開始了大踏步的對外征服,傳統的馬其頓方陣徹底被羅馬方陣所淘汰一個新的方陣時代誕生了。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野戰機動軍的勝利(3世紀至7世紀)

憑藉著羅馬小型方陣,共和國先後征服了高盧、伊比利亞全境、託密勒埃及。帝國成立後,羅馬擴張的腳步又到了不列顛和黑森林。不過擴張的腳步終究會停止,因土地太過廣大,羅馬帝國在各地的駐軍越來越多,而高昂的軍備費用支出讓帝國政府難以支撐,同時,駐地軍隊因為靠近邊緣林地,而時常受到日耳曼人的襲擊,又因為在林地,重步兵方陣的靈活性不高,所以基本中後期的帝國每逢戰事必敗戰。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騎兵的裝備發展起來了,因為多年和波斯作戰,羅馬帝國意識到了具裝騎兵的優勢,因此下了血本培養重騎兵,這樣以來,在步兵上的軍費支出就少了很多,步兵軍團不得已把武器換為更為廉價的輕武器,作戰能力大大減弱。另一方面,帝國開始依賴(西羅馬)蠻族僱傭兵的力量來維繫自己的統治,這樣的結果就是蠻族首領的實力越來越強,最終強大到可以推翻帝國時,西羅馬帝國也就滅亡了。倖存下來的東羅馬帝國也是早已摒棄了步兵方陣軍團,改為了超強的具裝騎兵衝鋒戰術,而這個新兵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甲冑騎兵。

古典方陣時代(二)——羅馬

在西歐,帝國的蠻族繼承者們並沒有採用羅馬的步兵戰鬥方法,而是回到了大陣型衝鋒的時代,如此一來,歐洲不只是文化進入了黑暗時代,軍事技術也一同陷入了重新探索的階段。

好了,古典方陣介紹完了歐洲篇,下一回就要講述古中國的方陣戰術了,先劇透一下,是戰國、秦、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