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平獻土只是為了報答教皇?借“羅馬”之名實現歐洲霸業!

公元751年,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丕平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發動政變,篡奪了墨洛溫王朝的王位,創建了加洛林王朝。即位之後,為了酬謝天主教會的相助,丕平率領法蘭克軍隊先後兩次出兵亞平寧半島,在754、756年兩次征服大片領土,並將意大利中部,羅馬城周圍的大片土地贈與教皇,史稱“丕平獻土”。

丕平獻土只是為了報答教皇?借“羅馬”之名實現歐洲霸業!

丕平獻土

歷史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亦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就算教皇幫助丕平篡權,他也沒必要贈送土地,畢竟在封建農耕社會,土地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丕平做出獻土決定的呢?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釐清一個問題,教皇為什麼會同丕平成為盟友?從公元四世紀開始,西羅馬帝國境內出現了嚴重的奴隸制危機,國內的奴隸、農民、隸農起義不斷,嚴重損耗了國家實力。與此同時,北方的日耳曼諸部不斷往南逼近,蠻族入侵促使西羅馬帝國的統治搖搖欲墜,最終於公元476年在奧多亞塞控制意大利全境之後宣告滅亡。

丕平獻土只是為了報答教皇?借“羅馬”之名實現歐洲霸業!

黃色部分為丕平獻土範圍

西羅馬滅亡之後,羅馬天主教皇也就淪為了羅馬城的一般主教,地位遠遠不如有拜占庭庇護的君士坦丁大主教。此時的東西教會雖然尚未正式分裂,但教義衝突卻早已存在。面對倫巴底人(另一支日耳曼部族)不斷的進攻,羅馬教皇的當務之急就是需要儘快同無法為其提供庇護的拜占庭(教皇曾被倫巴底人逼迫,出走避難)割裂關係,轉而尋求新的庇護所。

西羅馬滅亡之後僅僅十年,克洛維在高盧北部就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並於公元496年皈依了基督教。進入8世紀的時候,法蘭克王國和曾經的羅馬帝國有近一半疆域出現重疊。實力強大的法蘭克王國顯然是教皇尋覓的新目標,因此深度介入法蘭克內務,支持當時已經是墨洛溫王朝權臣的丕平,顯然是明智的抉擇。

丕平獻土只是為了報答教皇?借“羅馬”之名實現歐洲霸業!

丕平征伐意大利前的形勢

丕平時代,教會的實力十分弱小,遠遠沒有後來中世紀盛期的強權景象。因此教皇在丕平篡權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聊勝於無。但即便教皇的號召力並不強烈,但其“羅馬”屬性卻是法蘭克王國本身所不具備的。丕平的加洛林王朝要想繼續對外擴張,最好的方式就是繼承羅馬的法統,以“羅馬”之名義征伐歐洲。

然而此時的歐洲社會,在西羅馬滅亡之後廣泛尊崇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皇帝為古羅馬帝國的繼業者。所幸的是,在羅馬教皇加羅馬皇帝的二元體制中,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大主教顯然並沒有羅馬城的教皇“純正”,中西歐的天主教信徒更青睞羅馬教皇。正因如此,丕平獻土,不僅交好了教皇,更為幾十年後(公元800年聖誕節)查理大帝加冕創造了條件。

丕平獻土只是為了報答教皇?借“羅馬”之名實現歐洲霸業!

綜上所述,丕平獻土的背後,並不僅僅是加洛林王朝對羅馬教皇的政治報答,更是為了自己的宏圖霸業,佈下的一顆妙棋。此後的法蘭克帝國雖然因為蠻族傳統,在凡爾登條約之後陷入分裂,未能實現對歐洲的統一。但它卻直接影響並塑造了法、德、意、奧、荷等眾多中西歐大國的政治格局,並深深影響了近現代歐洲秩序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